取货斗及自动售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49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货斗及自动售货机,涉及自助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因货物直接由货道掉落至货仓而存在的货物及货仓损坏的问题而设计。该取货斗用于在自动售货机内递送货物,包括用于容纳货物的壳体,壳体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用于输入货物,第二开口用于输出货物;取货斗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开口处的挡板和与挡板铰接的活动板,挡板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二开口;活动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带动挡板打开第二开口,该自动售货机包括上述取货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取货斗及自动售货机有效地缩短了货物的掉落行程,为货物的掉落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缓解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货物及货仓损坏的情形,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Bucket and ve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本技术涉及自助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取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技术介绍
随着新零售行业的发展,自动售货机由于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节省人力和方便交易等特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其出货方式多为推送式,即:由推货机构将位于货道内的货物推出,被推出的货物掉落至货仓内,用户通过取货门将掉落至货仓内的货物取走。这种方式虽然实现了出货目的,但是,货物在掉落至货仓时,极有可能出现因货物与货仓撞击而导致的二者损坏情形,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货斗,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货物直接由货道掉落至货仓而存在的货物及货仓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取货斗,用于在自动售货机内递送货物,所述取货斗包括用于容纳货物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输入货物,所述第二开口用于输出货物;所述取货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挡板和与所述挡板铰接的活动板,所述挡板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活动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带动所述挡板打开所述第二开口。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活动板具有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第一长槽,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长槽插接配合,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部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长槽伸出所述壳体。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均还开设有第二长槽,所述第二长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长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还设置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长槽插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均还开设有第三长槽,所述第三长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长槽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挡板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长槽插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活动板铰接,所述第三凸部靠近所述第二侧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长槽和所述第二长槽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长槽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长槽靠近所述第二开口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沿第二水平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对间隔设置,且四者的上端围成所述第一开口,四者的下端围成所述第二开口。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和所述活动板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挡板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活动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同时带动两个所述挡板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二开口。本技术取货斗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自动售货机的内部设置用于递送货物的取货斗,其中,该取货斗包括用于容纳货物的壳体、用于使货物输入壳体的第一开口、用于使壳体内货物输出的第二开口、设置于第二开口处以将其封闭或打开的挡板以及与挡板铰接的活动板。当利用该取货斗实现货物的递送时,货物首先经第一开口进入壳体,完成取货操作;然后,取货斗向出货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活动板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挡板将第二开口打开,使得货物随着取货斗运动至出货位置时才由第二开口掉落,完成出货操作。这种取货斗的设置形式,有效地缩短了货物的掉落行程,为货物的掉落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因货物直接由货道掉落至货仓而导致的货物及货仓损坏的情形,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这种挡板的打开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货物直接由货道掉落至货仓而存在的货物及货仓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包括机柜和上述取货斗,所述机柜的内部设置有货道和货仓,所述取货斗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柜的内部,用于在所述货道和所述货仓之间递送货物;所述机柜的内部还设置有配合部,在所述取货斗向所述货仓运动时,所述取货斗的活动板能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以带动所述挡板打开所述第二开口。本技术自动售货机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自动售货机中设置上述取货斗,当用户购买货物时,取货斗先运动至目标的货道处进行取货;取货完毕后,取货斗向货仓运动;在取货斗向货仓运动的过程中,其活动板与机柜内设置的配合部相配合,从而带动挡板将第二开口打开,使货物经第二开口掉落至货仓中;最后,用户经柜门上的取货口将位于货仓中的货物取出,完成购买。该自动售货机很好地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因货物直接由货道掉落至货仓而导致的货物及货仓损坏的情形,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在柜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在柜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取货斗处于出货位置;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在柜门打开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取货斗处于取货位置;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在挡板封闭第二开口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在挡板打开第二开口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中,第二侧板的主视示意图。图标:100-机柜;110-柜门;120-取货口;130-取货门;140-导轨;150-配合部;200-人机交互装置;300-货道;400-取货斗;410-第一侧板;420-第二侧板;430-第三侧板;440-第四侧板;450-活动板;460-挡板;470-第一开口;480-第二开口;490-滑块;421-第一长槽;422-第二长槽;423-第三长槽;451-第一凸部;452-第二凸部;461-第三凸部;500-货仓;510-第三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和“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在柜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在柜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货斗,其特征在于,用于在自动售货机内递送货物,所述取货斗包括用于容纳货物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开口(470)和第二开口(480),所述第一开口(470)用于输入货物,所述第二开口(480)用于输出货物;所述取货斗(4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480)处的挡板(460)和与所述挡板(460)铰接的活动板(450),所述挡板(460)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开口(480);所述活动板(450)在外力作用下能带动所述挡板(460)打开所述第二开口(4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货斗,其特征在于,用于在自动售货机内递送货物,所述取货斗包括用于容纳货物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开口(470)和第二开口(480),所述第一开口(470)用于输入货物,所述第二开口(480)用于输出货物;所述取货斗(4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480)处的挡板(460)和与所述挡板(460)铰接的活动板(450),所述挡板(460)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开口(480);所述活动板(450)在外力作用下能带动所述挡板(460)打开所述第二开口(4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450)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活动板(450)具有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第一长槽(421),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凸部(451),所述第一凸部(45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长槽(421)插接配合,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部(451)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长槽(421)伸出所述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均还开设有第二长槽(422),所述第二长槽(42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长槽(42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还设置有第二凸部(452),所述第二凸部(452)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长槽(422)插接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均还开设有第三长槽(423),所述第三长槽(4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长槽(421)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挡板(460)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凸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军强许逢博严永海王春涛姜天信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