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井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8441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井检测装置,包括可伸入电缆井内的折弯管、设置在折弯管一端的安装管、设置在安装管端部的内窥镜和罩住内窥镜的防水镜、通过安装机构间隔设置在安装管外侧的近电感应器和有毒气体感应器、穿过折弯管和安装管分别与内窥镜、近电感应器和有毒气体感应器连接的双绞线、与双绞线连接的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一告警装置和第二告警装置,以及通过通信装置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上位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进入电缆井即可检测电缆井内是否带电、是否具有有毒气体,并实时观察电缆井内情况,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提高检测效率,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A Detection Device for Cable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井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井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网点多面广,城市电缆缆化率逐年普及,各种各样中低压电缆分布于地下管沟内,有沿道路交通敷设的电缆管沟,有汇流于各类环网柜、配电站房并再次分配的电缆机井。日常维护工作中,常常采用人为掀开盖板的形式进行观察,即费时又费力,且人员在未知电缆是否绝缘损坏造成带电或井沟内含有有毒气体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管沟内存在危险,特别是一些湿度较大、长期重载、靠近危险气体场所的地区内。另一方面,南方雨水洪涝气象家常便饭,电缆管沟积水在所难免,若未能及时清淤排水,可能导致雨水充沛时期引发配电站房淹没;目前,主要采用逐一打开进行排查并制定相应的排水措施,同样也存在费时费力问题。此外,管沟内空间狭小,有些局部构造无法通过肉眼直接查看,可能由于个别巡视不到位,未仍准确发现故障源导致漏判可能性。此外,故障排查过程中,在未知设备带电的情况,盲目暴力拆除盖板或者设备外壳可能造成二次故障,如低压电缆过载放电击穿通过井盖口冒烟;如低压电缆分线箱鸟窝造成故障时若打开箱门可能造成二次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电缆井检测装置,无需进入电缆井即可检测电缆井内是否带电、是否具有有毒气体,并实时观察电缆井内情况,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提高检测效率,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缆井检测装置,包括可伸入电缆井内的折弯管、设置在折弯管一端的安装管、设置在安装管端部的内窥镜和罩住内窥镜的防水镜、通过安装机构间隔设置在安装管外侧的近电感应器和有毒气体感应器、穿过折弯管和安装管分别与内窥镜、近电感应器和有毒气体感应器连接的双绞线、与双绞线连接的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一告警装置和第二告警装置,以及通过通信装置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上位机。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管端部设置有围绕内窥镜布置的LED灯。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套设在安装管上的矩形套管,矩形套管外侧间隔设置有开口向前的两放置槽,两放置槽分别与近电感应器和有毒气体感应器匹配,放置槽上端铰接设置有可封闭开口的盖板,盖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可露出近电感应器或有毒气体感应器的感应端。进一步的,所述折弯管为万向电动蛇形管。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单片机。进一步的,所述上位机包括手机或者电脑。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无线通信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告警装置和第二告警装置均为声光告警装置,两声光告警装置发出信号不同。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折弯管伸入电缆井内,近电感应器和有毒气体感应器分别检测电缆井内的电信号和有毒气体浓度信号,并将检测结果通过双绞线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内设置有电阈值和有毒气体浓度阈值,控制装置分别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和有毒气体浓度信号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当接收到的电信号大于电阈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告警装置发出告警信号,当接收到的有毒气体浓度信号大于有毒气体浓度阈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告警装置发出告警信号,如此可使工作人员在确定电缆井内不带电和不存在有毒气体的情况下进入电缆井,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内窥镜可拍摄电缆井内图像,并通过双绞线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通信装置将该图像传输至上位机,从而实时观察电缆井内情况,无需工作人员亲自进入电缆境内,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提高检测效率,且防水镜可保护内窥镜,避免其遇水损坏,保证其正常工作。2、LED灯的设置能够为内窥镜提供照明,使内窥镜在光线暗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拍摄清晰的图片。3、安装机构的设置使近电感应器和有毒气体感应器能够方便牢固地安装在安装管端部,安装、拆卸和维护均更为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其中,1、折弯管;2、安装管;3、内窥镜;41、矩形套管;42、放置槽;43、盖板;44、通孔;5、近电感应器;6、有毒气体感应器;7、双绞线;8、控制装置;81、壳体;82、单片机;9、第一告警装置;10、第二告警装置;11、上位机;12、通信装置;121、发射模块;122、接收模块;13、LED灯;14、导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电缆井巡检装置包括可伸入电缆井内的折弯管1、设置在折弯管1一端的安装管2、设置在安装管2端部的内窥镜3和罩住内窥镜3的防水镜、设置在安装管2端部且围绕内窥镜3布置的LED灯13、通过安装机构间隔设置在安装管2外侧的近电感应器5和有毒气体感应器6、穿过折弯管1和安装管2分别与内窥镜3、近电感应器5和有毒气体感应器6连接的双绞线7、与双绞线7连接的控制装置8、与控制装置8连接的第一告警装置9和第二告警装置10,以及通过通信装置12与控制装置8通信连接的上位机11。安装机构包括套设在安装管2上的矩形套管41,矩形套管41外侧间隔设置有开口向前的两放置槽42,两放置槽42分别与近电感应器5和有毒气体感应器6匹配,放置槽42上端铰接设置有可封闭开口的盖板43,盖板43上开设有通孔44,通孔44可露出近电感应器5或有毒气体感应器6的感应端。在本实施例中,折弯管1为万向电动蛇形管,其中,蛇形管的控制端设置在地面,工作人员在地面可通过控制端控制蛇形管的方向。万向电动蛇形管和其控制端均为现有技术。控制装置8包括壳体81和设置在壳体81内的单片机82,通信装置12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发射模块121和接收模块122,发射模块121设置在壳体81内,接收模块122设置在上位机11处且与上位机11连接,上位机11包括手机或者电脑。单片机82型号为STC89C52RC,无线通信模块为现有技术。第一告警装置9和第二告警装置10均为声光告警装置,两声光告警装置分别通过导线14与控制装置8连接,两声光告警装置发出信号不同以区别近电告警和有毒气体告警。单片机8控制两声光告警装置发出不同信号,为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伸入电缆井内的折弯管、设置在折弯管一端的安装管、设置在安装管端部的内窥镜和罩住内窥镜的防水镜、通过安装机构间隔设置在安装管外侧的近电感应器和有毒气体感应器、穿过折弯管和安装管分别与内窥镜、近电感应器和有毒气体感应器连接的双绞线、与双绞线连接的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一告警装置和第二告警装置,以及通过通信装置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上位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伸入电缆井内的折弯管、设置在折弯管一端的安装管、设置在安装管端部的内窥镜和罩住内窥镜的防水镜、通过安装机构间隔设置在安装管外侧的近电感应器和有毒气体感应器、穿过折弯管和安装管分别与内窥镜、近电感应器和有毒气体感应器连接的双绞线、与双绞线连接的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一告警装置和第二告警装置,以及通过通信装置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上位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端部设置有围绕内窥镜布置的LED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套设在安装管上的矩形套管,矩形套管外侧间隔设置有开口向前的两放置槽,两放置槽分别与近电感应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艺杨赞峰杜皓洪伟彬林杰鹏刘民培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