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192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它包括外边框、主体框架、中心挡块和进风筋条;所述外边框内设有主体框架和中心挡块,所述主体框架包括连为一体的圆形导风块和若干条状导风片,所述条状导风片由圆形导风块的外边缘延伸至外边框上;所述中心挡块设置在外边框内的中心处,所述中心挡块和圆形导风块之间形成中心区域,所述相邻的条状导风片之间形成环绕区域,所述中心区域和环绕区域内均设有进风筋条;所述进风筋条呈螺旋型,所述进风筋条对应主体框架的正面为斜面,所述进风筋条相对应主体框架的背面为平面或者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叶轮的无效风的负载,减轻叶轮吸风的做工,从而提高整个风机的工作效率。

Wind-in protective net with spiral rib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
技术介绍
出于安规要求以及对整机的保护,通常在进风网罩上均匀排布密集的筋条,筋条均为平直延伸,且进风网罩的曲面度较小,这样方便出模,加工简单,但是带来了以下许多缺点:平直密集的筋条进风网带给风机较大的进风阻力,不加进风网罩时风机有0.2~0.3m3/s的流量,加了现有的进风网罩后风机变为0.17~0.19m3/s的流量,流量下降,影响整个风机的工作效率;现有的进风网罩的曲面度较小,进风面积偏小,没有充分发挥风机做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提高风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它包括外边框、主体框架、中心挡块和进风筋条;所述外边框内设有主体框架和中心挡块,所述主体框架包括连为一体的圆形导风块和若干条状导风片,所述条状导风片由圆形导风块的外边缘延伸至外边框上;所述中心挡块设置在外边框内的中心处,所述中心挡块和圆形导风块之间形成中心区域,所述相邻的条状导风片之间形成环绕区域,所述中心区域和环绕区域内均设有进风筋条;所述进风筋条呈螺旋型,所述进风筋条相对应主体框架的正面为斜面,所述进风筋条相对应主体框架的背面为平面或者斜面。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所述条状导风片呈均匀环绕式排布,所述条状导风片的弯曲度为10°-90°。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所述圆形导风块和条状导风片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延伸三角区域。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所述主体框架上设有若干螺栓孔柱,所述螺栓孔柱设置在延伸三角区域处。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所述中心挡块呈圆形,所述中心挡块、圆形导风块和外边框形成由内向外的圆环结构。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所述进风筋条呈规律均匀排布。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所述主体框架的条状导风片呈与进风筋条相同的螺旋状。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所述外边框上设有安装槽口。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所述进风筋条的螺旋方向与竖直轴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5°-65°。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所述相邻的进风筋条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条状导风片与相邻的进风筋条之间也形成进风通道,所述相邻的进风通道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mm,所述相邻的进风筋条间的间距为3-3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螺旋型排布的筋条,并且在经纬两个轴向上均螺旋设置,形成类似进水旋涡的筋条排布,筋条在进风网罩的正面和背面均是斜面,筋条旋转方向和叶轮旋转方向一致,风按照筋条螺旋方向预先旋转了一个角度后进入风机,减少叶轮的无效风的负载,减轻叶轮吸风的做工,从而提高整个风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进风网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筋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正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筋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正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筋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边框1、安装槽口1.1、主体框架2、圆形导风块2.1、条状导风片2.2、中心挡块3、螺栓孔柱4、进风筋条5、进风通道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参见图1-10,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它包括外边框1、主体框架2、中心挡块3和进风筋条5。所述外边框1内设有主体框架2和中心挡块3,所述主体框架2包括连为一体的圆形导风块2.1和若干条状导风片2.2,所述条状导风片2.2由圆形导风块2.1的外边缘延伸至外边框1上,所述圆形导风块2.1和条状导风片2.2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延伸三角区域,所述主体框架2上设有若干螺栓孔柱4,所述螺栓孔柱4设置在延伸三角区域处。所述条状导风片2.2的弯曲度为10°-90°;所述条状导风片2.2呈均匀环绕式排布。所述中心挡块3设置在外边框1内的中心处,呈圆形,所述中心挡块3、圆形导风块2.1和外边框1形成由内向外的圆环结构。所述中心挡块3和圆形导风块2.1之间形成中心区域,所述相邻的条状导风片2.2之间形成环绕区域,所述中心区域和环绕区域内均设有进风筋条5。所述进风筋条5呈螺旋型,所述进风筋条5相对应主体框架2的正面为斜面,所述进风筋条5相对应主体框架2的背面为平面或者斜面,所述进风筋条5呈规律均匀排布。所述主体框架2的条状导风片2.2呈与进风筋条5相同的螺旋状。所述相邻的进风筋条5之间形成进风通道6,所述条状导风片2.2与相邻的进风筋条5之间也形成进风通道6。所述外边框1上设有安装槽口1.1。实施例1:所述进风筋条5的螺旋方向与竖直轴向之间形成夹角A,A为6.5°;所述相邻的进风筋条5间的间距为3mm,所述相邻的进风通道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mm。实施例2:所述进风筋条5的螺旋方向与竖直轴向之间形成夹角B,B为21.5°;所述相邻的进风筋条5间的间距为15mm,所述相邻的进风通道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mm。实施例3:所述进风筋条5的螺旋方向与竖直轴向之间形成夹角C,C为33.4°;所述相邻的进风筋条5间的间距为30mm,所述相邻的进风通道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mm。下表1为现有进风防护网的风机性能试验记录表,下表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风机性能试验记录表,下表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风机性能试验记录表,下表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风机性能试验记录表,测试使用的风机型号相同,风筒直径为65mm,室温10℃,大气压力1010hPa。表1:现有进风防护网的风机性能试验记录及计算表表2:本技术实施例1的风机性能试验记录及计算表表3:本技术实施例2的风机性能试验记录及计算表表4:本技术实施例3的风机性能试验记录及计算表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边框(1)、主体框架(2)、中心挡块(3)和进风筋条(5);所述外边框(1)内设有主体框架(2)和中心挡块(3),所述主体框架(2)包括连为一体的圆形导风块(2.1)和若干条状导风片(2.2),所述条状导风片(2.2)由圆形导风块(2.1)的外边缘延伸至外边框(1)上;所述中心挡块(3)设置在外边框(1)内的中心处,所述中心挡块(3)和圆形导风块(2.1)之间形成中心区域,所述相邻的条状导风片(2.2)之间形成环绕区域,所述中心区域和环绕区域内均设有进风筋条(5);所述进风筋条(5)呈螺旋型,所述进风筋条(5)相对应主体框架(2)的正面为斜面,所述进风筋条(5)相对应主体框架(2)的背面为平面或者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边框(1)、主体框架(2)、中心挡块(3)和进风筋条(5);所述外边框(1)内设有主体框架(2)和中心挡块(3),所述主体框架(2)包括连为一体的圆形导风块(2.1)和若干条状导风片(2.2),所述条状导风片(2.2)由圆形导风块(2.1)的外边缘延伸至外边框(1)上;所述中心挡块(3)设置在外边框(1)内的中心处,所述中心挡块(3)和圆形导风块(2.1)之间形成中心区域,所述相邻的条状导风片(2.2)之间形成环绕区域,所述中心区域和环绕区域内均设有进风筋条(5);所述进风筋条(5)呈螺旋型,所述进风筋条(5)相对应主体框架(2)的正面为斜面,所述进风筋条(5)相对应主体框架(2)的背面为平面或者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导风片(2.2)呈均匀环绕式排布,所述条状导风片(2.2)的弯曲度为10°-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导风块(2.1)和条状导风片(2.2)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延伸三角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带有螺旋型筋条的进风防护网,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贻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农业药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