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806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3:07
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包括过滤仓,所述的过滤仓设置在地面以下,地面上设有排水明沟,排水明沟与过滤仓侧壁上设置的进水口连接,在过滤仓一侧的地面上设有储水箱,储水箱与过滤仓之间通过第二输水管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减小雨水收集装置占用的空间,将雨水收集处理后用于工厂厂区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A device for collecting and utilizing rainwater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资源与环境
,特别是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若把雨水资源有效合理地收集利用,不仅能补给城市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防治城市内涝,还能减轻城市排水管网负荷、减轻防汛压力、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科学处理的雨水水质符合用水标准后,将水储存到清水池中,可利用供水设备和供水管网因地制宜地将水用于小区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水、道路冲洗、洗车、冷却水补水、补给地下水、洗衣服、冲厕等。对雨水进行有效利用,可取得较好的经济及环境效益。但是现有的雨水收集装置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在工厂厂区内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将会导致占用厂区仅存不多的空闲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能够减小雨水收集装置占用的空间,将雨水收集处理后用于工厂厂区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包括过滤仓,所述的过滤仓设置在地面以下,地面上设有排水明沟,排水明沟与过滤仓侧壁上设置的进水口连接,在过滤仓一侧的地面上设有储水箱,储水箱与过滤仓之间通过第二输水管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水明沟在靠近过滤仓的一端上设有初滤机构,初滤机构包括滤网,滤网两侧设有侧立板,滤网顶部设有上平板,所述的排水明沟内侧壁上设有竖向槽,竖向槽对称设置在排水明沟两个内侧壁上,滤网两侧的侧立板插入设置在竖向槽内。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滤网尺寸与排水明沟排水区域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的上平板宽度大于排水明沟两个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水明沟一侧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上设有排水支管,排水支管一端与排水明沟一侧连通,另一端与下水井连通。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初滤机构设置在排水孔与过滤仓之间。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仓一侧的地面上设有向下的台阶,过滤仓朝向台阶的一面上设有进人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布水板、过滤层和吸附层;所述的布水板通过吊杆悬吊设置在过滤仓内,布水板上设有多个分布均匀的透水孔;所述的过滤层为泡沫金属层;所述的吸附层为活性炭层。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层与吸附层通过固定设置在过滤仓内侧壁上的支撑块固定。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仓底部设有第一输水泵和第二输水泵,第一输水泵上设有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泵上设有第二输水管。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过滤仓部分设置在地面以下,既能够配合排水明沟进行雨水输入,并且减少了整套装置的占用空间,更适用于厂区等设备较多,多余空间较少的区域;(2)通过将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再利用,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厂区绿化灌溉、路面清洗等,也能够将处理后的水资源进一步处理后重新投入生产工序中,大大减少了厂区的水资源消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排水明沟设有初滤机构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过滤仓1,排水明沟2,初滤机构3,台阶4,储水箱5,竖向槽6,排水孔7,排水支管8,下水井9,滤网10,侧立板11,上平板12,进水口13,进人门14,布水板15,透水孔151,吊杆16,过滤层17,吸附层18,支撑块19,第一输水泵20,第二输水泵21,第一输水管22,第二输水管2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中,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包括过滤仓1,所述的过滤仓1设置在地面以下,地面上设有排水明沟2,排水明沟2与过滤仓1侧壁上设置的进水口13连接,在过滤仓1一侧的地面上设有储水箱5,储水箱5与过滤仓1之间通过第二输水管23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水明沟2在靠近过滤仓1的一端上设有初滤机构3,初滤机构3包括滤网10,滤网10两侧设有侧立板11,滤网10顶部设有上平板12,所述的排水明沟2内侧壁上设有竖向槽6,竖向槽6对称设置在排水明沟2两个内侧壁上,滤网10两侧的侧立板11插入设置在竖向槽6内。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滤网10尺寸与排水明沟2排水区域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的上平板12宽度大于排水明沟2两个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水明沟2一侧设有排水孔7,排水孔7上设有排水支管8,排水支管8一端与排水明沟2一侧连通,另一端与下水井9连通。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初滤机构3设置在排水孔7与过滤仓1之间。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仓1一侧的地面上设有向下的台阶4,过滤仓1朝向台阶4的一面上设有进人门1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布水板15、过滤层17和吸附层18;所述的布水板15通过吊杆16悬吊设置在过滤仓1内,布水板15上设有多个分布均匀的透水孔151;所述的过滤层17为泡沫金属层;所述的吸附层18为活性炭层。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层17与吸附层18通过固定设置在过滤仓1内侧壁上的支撑块19固定。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仓1底部设有第一输水泵20和第二输水泵21,第一输水泵20上设有第一输水管22,第二输水泵21上设有第二输水管23。本系统的原理如下:雨水顺着排水明沟2向过滤仓1流动,当流至初滤机构3时,较大的杂质如树叶垃圾等被滤网10阻挡,并被水流带动由排水支管8排至下水井9中,含有细小杂质的雨水进入过滤仓1内,落在布水板15上,由透水孔151保证雨水均匀下落在过滤层17中,过滤层将雨水中的小杂质进行过滤后,雨水落在吸附层18中,吸附层18将雨水中可溶性的杂质进行吸附,净化后的雨水落入过滤仓1底部中,然后在第一输水泵20的作用下,顺着第一输水管22被输出至生产系统中,或在第二输水泵21的作用下,顺着第二输水管23输入至储水箱5中进行储存,当需要进行绿化灌溉、道理清洗、车辆清洗时,从储水箱5中取水即可。采用上述结构,将过滤仓部分设置在地面以下,既能够配合排水明沟进行雨水输入,并且减少了整套装置的占用空间,更适用于厂区等设备较多,多余空间较少的区域;通过将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再利用,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厂区绿化灌溉、路面清洗等,也能够将处理后的水资源进一步处理后重新投入生产工序中,大大减少了厂区的水资源消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包括过滤仓(1),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仓(1)设置在地面以下,地面上设有排水明沟(2),排水明沟(2)与过滤仓(1)侧壁上设置的进水口(13)连接,在过滤仓(1)一侧的地面上设有储水箱(5),储水箱(5)与过滤仓(1)之间通过第二输水管(2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包括过滤仓(1),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仓(1)设置在地面以下,地面上设有排水明沟(2),排水明沟(2)与过滤仓(1)侧壁上设置的进水口(13)连接,在过滤仓(1)一侧的地面上设有储水箱(5),储水箱(5)与过滤仓(1)之间通过第二输水管(2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明沟(2)在靠近过滤仓(1)的一端上设有初滤机构(3),初滤机构(3)包括滤网(10),滤网(10)两侧设有侧立板(11),滤网(10)顶部设有上平板(12),所述的排水明沟(2)内侧壁上设有竖向槽(6),竖向槽(6)对称设置在排水明沟(2)两个内侧壁上,滤网(10)两侧的侧立板(11)插入设置在竖向槽(6)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网(10)尺寸与排水明沟(2)排水区域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的上平板(12)宽度大于排水明沟(2)两个内侧壁之间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明沟(2)一侧设有排水孔(7),排水孔(7)上设有排水支管(8),排水支管(8)一端与排水明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灿龚兴荣廖华卫文碧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瓮福蓝天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