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升温厌氧发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7985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升温厌氧发酵系统,该系统包含:高效厌氧发生器;双膜集气柜,其设置在高效厌氧发生器的顶部并与该高效厌氧发生器连通;升温曝气预混池;循环管道,其用于连接高效厌氧发生器和升温曝气预混池;搅拌部件,其设置在升温曝气预混池内,且用于对原料进行搅拌;以及沼气锅炉,其与高效厌氧发生器和升温曝气预混池均通过管道连接;在高效厌氧发生器内,其下部设有:固液分离格栅,以及与固液分离格栅的底部连通的排渣管;其上部设有:进料分布器;高效厌氧发生器上设有:沼气出口,该沼气出口与沼气锅炉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能够将沼液进行循环利用,减少20%~50%沼液排放量,且高效生产沼气。

An efficient heating anaerobic ferment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升温厌氧发酵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酵器,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升温厌氧发酵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中国以及世界沼气行业中,传统工艺的厌氧发酵器(罐)需要较大的用水量以维持酸化水解产甲烷。虽然,大量的沼液可以作为液肥供应给农田、菜地和果园等消纳。但是,中国的国情,家庭承包责任制,导致每个家庭持有一小块的零星的果园、菜地和农田,又加上各农户种植的品种不一样,灌溉和施肥的时间点,肥种也各不相同等等,而西方国家个人持有大面积土地的农庄农场。因此,西方国家将厌氧发酵产甲烷后的沼液做为液肥,还田还地的模式是可行的,但这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目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可以装在编织袋、纸箱或纸盒里,堆码储存备用。而沼液由于量大不易于存储,只能加大投资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承担长期的处理费用,甚至偷偷排放而污染环境。养猪、养牛、养鸡等大型养殖企业中,大部分建设于刚刚开放改革初期或中期,当时国家的政策对于环保的力度也没有十分的重视,都是采用水冲洗栏舍,这些粪便污水都是很好的资源,处理方式都是以厌氧发酵器(罐)产甲烷,同样也面临对产生的大量沼液的处理问题。一般,甲烷发电可自用,但由于发电量不大又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升温厌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高效厌氧发生器(10),其用于混合物料的反应以产生沼气;双膜集气柜(20),其设置在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的顶部并与该高效厌氧发生器(10)连通,用于收集产生的沼气;升温曝气预混池(30),其用于原料搅拌、加热和去除氨氮;循环管道,其用于连接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和升温曝气预混池(30),以将沼液进行循环;搅拌部件(40),其设置在所述的升温曝气预混池(30)内,且用于对原料进行搅拌;以及沼气锅炉(50),其与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和升温曝气预混池(30)均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内,其下部设有:固液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升温厌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高效厌氧发生器(10),其用于混合物料的反应以产生沼气;双膜集气柜(20),其设置在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的顶部并与该高效厌氧发生器(10)连通,用于收集产生的沼气;升温曝气预混池(30),其用于原料搅拌、加热和去除氨氮;循环管道,其用于连接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和升温曝气预混池(30),以将沼液进行循环;搅拌部件(40),其设置在所述的升温曝气预混池(30)内,且用于对原料进行搅拌;以及沼气锅炉(50),其与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和升温曝气预混池(30)均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内,其下部设有:固液分离格栅(11),以及与所述的固液分离格栅(11)的底部连通的排渣管(12);其上部设有:进料分布器(13),该进料分布器(13)包含:若干均匀分布的喷出口(131),且该进料分布器(13)与所述的循环管道连通;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上设有:沼气出口(14),该沼气出口(14)与所述的沼气锅炉(50)连通,用于将所述的双膜集气柜(20)收集的沼气部分输送至沼气锅炉(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升温厌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的侧壁上设有:沼渣出口(15);该沼渣出口(15)的位置低于所述的固液分离格栅(11)的底端,且与所述的排渣管(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升温厌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内含有接种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升温厌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种物为厌氧污泥或发酵完全的沼液沼渣。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升温厌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管道包含:进料公共管道(61),其一端与所述的升温曝气预混池(30)连通,另一端设有:第一分支进料管道和第二分支进料管道;沼液回流管道(62),其一端与所述的高效厌氧发生器(10)的下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升温曝气预混池(30)连通;进料阀(63),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分支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一洪施国中潘科熊霞魏珞宇罗涛邵禹森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武汉市天禹绿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