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796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废水池,所述废水池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调节室的上表面相连通。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通过驱动装置、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反应池和搅拌叶的相互配合,经过第一调节室、氧化室和第二调节室对废水进行PH调节和高级氧化之后,废水COD大约在4000ppm左右,工作人员通过进料阀向反应池内添加大量特殊的兼氧和好氧微生物,利用特种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利用电机带动转轴和搅拌叶在反应池内缓慢转动,从而带动废水与微生物进行充分的混合接触,提高了废水内污染物分解的效率,使废水的处理效率进行提高,加快了废水处理的工程进度。

High 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有机废水就是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的废水,有机废水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危害比较大。有机废水一般是指由造纸、皮革及食品等行业排出的在2000mg/L以上废水。随着制药、化工、农药、染料等工业用水量与排放量日益增加,高浓度有机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机物COD一般在2000mg/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几万乃至几十万mg/L,有时色度高,有异味,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AO-MBR反应池中培养有大量特殊的兼氧和好氧微生物,可以有效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由于废水和微生物全部静置在反应池内,但是废水需要在该反应池中静止大约至少两天,才能使微生物将废水最大程度进行分解处理,进而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静置处理的方式降低了废水处理效率,延长了废水处理的工程时间,对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解决了废水需要在该反应池中静止大约至少两天,才能使微生物将废水最大程度进行分解处理,进而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静置处理的方式降低了废水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池(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第一调节室(4)的上表面相连通,且第一调节室(4)的右侧设置有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且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依次通过两个第二连接管(7)相连通,所述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均卡接在支撑装置(3)的上表面,且两个第二连接管(7)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增压泵(15);所述氧化室(5)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附装置(18),且第二调节室(6)的下表面通过第三连接管(8)与反应池(13)的左侧面相连通,且第三连接管(8)卡接在支撑装置(3)的右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池(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第一调节室(4)的上表面相连通,且第一调节室(4)的右侧设置有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且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依次通过两个第二连接管(7)相连通,所述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均卡接在支撑装置(3)的上表面,且两个第二连接管(7)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增压泵(15);所述氧化室(5)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附装置(18),且第二调节室(6)的下表面通过第三连接管(8)与反应池(13)的左侧面相连通,且第三连接管(8)卡接在支撑装置(3)的右侧面,所述反应池(13)的上表面与进料阀(21)相连通,且反应池(13)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第一轴承(9);所述第一轴承(9)内套接有转轴(10),且转轴(10)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11),且转轴(10)的顶端穿过卡接在反应池(13)内壁上表面的第二轴承(17)与驱动装置(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6)的下表面与反应池(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反应池(13)内壁的右侧面设置有过滤装置(14),所述反应池(13)的右侧面设置有出液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固定架(32),且固定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强赵高纯牛学文唐奡杨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沁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