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64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所述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包括筒体、进出水结构、散热结构、进出气结构、密封结构和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第一管板、换热管、第二翅片和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一管板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所述第二管板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换热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均贯穿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所述第二翅片呈螺纹状分布在所述换热管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为翅片式,冷却效果较好。

A Cooler for All-Oil-Free Air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
,尤其涉及一种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
技术介绍
无油空压机全称为无油空气压缩机,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原动机(通常是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在无油空压机运转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冷却,轻则容易造成排气温度过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冷却,因此一种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在无油空压机中应用广泛。然而传统的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为板式冷却器,对无油空压机的冷却效果较为缓慢。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翅片式,冷却效果较好的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包括:筒体1、进出水结构3、散热结构2、进出气结构4、密封结构5和冷却结构6,所述进出水结构3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所述散热结构2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所述进出气结构4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一端,所述密封结构5连接于所述筒体1背离所述进出气结构4的一端,所述冷却结构6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所述冷却结构6包括第一管板61、换热管62、第二翅片63和第二管板64,所述第一管板61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管板61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所述第二管板64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所述换热管6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62均贯穿所述第一管板61和所述第二管板64,所述第二翅片63呈螺纹状分布在所述换热管62的外部。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板61和所述第二管板64呈平行对称设置,多个所述换热管62均为连续“S”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进出水结构3包括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所述进水管31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所述出水管32固定于所述筒体1背离所述进水管31斜对角的外部。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2包括第一翅片21和散热管22,所述第一翅片21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所述散热管22贯穿所述第一翅片21。优选的,所述第一翅片2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翅片21呈互相平行关系设置,所述散热管22为连续“S”形结构,且所述散热管22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32连接。优选的,所述进出气结构4包括盖板41、进气管42、出气管43和隔板44,所述盖板4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一端,所述进气管42固定于所述盖板41背离所述筒体1的一端,所述出气管43固定于所述盖板41靠近所述进气管42的一端,所述隔板44固定于所述盖板41。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5包括密封盖51、密封环52和换气室53,所述密封盖5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筒体1背离所述盖板41的一端,所述密封环52设于所述密封盖51的内部,所述换气室53设于所述密封盖51的内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在所述筒体的内部呈平行固定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通过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的隔开作用,能够使气体和水不会发生直接接触,从而不会影响空压机的正常使用,在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夹持有多个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换热管的设置,就能够实现气体和冷却水的换热工作,且所述换热管为连续“S”形结构,能够延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从而能够使所述换热管内部的气体与所述换热管外部的冷却水进行充分的冷却,使气体冷却效果更好,在所述换热管的外部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所述第二翅片,通过所述第二翅片的设置,能够增大所述换热管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达到进一步冷却的作用,在所述筒体的外部设有所述散热结构,能够对所述筒体内部的冷却水进行再次冷却,通过所述换热管和所述散热结构的配合使用,实现水冷和风冷的配合方式,使冷却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进出气结构和冷却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筒体,2、散热结构,21、第一翅片,22、散热管,3、进出水结构,31、进水管,32、出水管,4、进出气结构,41、盖板,42、进气管,43、出气管,44、隔板,5、密封结构,51、密封盖,52、密封环,53、换气室,6、冷却结构,61、第一管板,62、换热管,63、第二翅片,64、第二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进出气结构和冷却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包括:筒体1、进出水结构3、散热结构2、进出气结构4、密封结构5和冷却结构6,所述进出水结构3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所述散热结构2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所述进出气结构4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一端,所述密封结构5连接于所述筒体1背离所述进出气结构4的一端,所述冷却结构6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冷却结构6包括第一管板61、换热管62、第二翅片63和第二管板64,所述第一管板61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管板61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所述第二管板64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所述换热管6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62均贯穿所述第一管板61和所述第二管板64,所述第二翅片63呈螺纹状分布在所述换热管62的外部。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管板61和所述第二管板64呈平行对称设置,多个所述换热管62均为连续“S”形结构,通过多个所述换热管62均为连续“S”形结构能够延长所述换热管62的长度,从而能够使所述换热管62内部的气体与所述换热管62外部的冷却水进行充分的冷却,使气体冷却效果更好。参考图1所示,所述进出水结构3包括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所述进水管31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所述出水管32固定于所述筒体1背离所述进水管31斜对角的外部,为了能够完成进出水工作。参考图1所示,所述散热结构2包括第一翅片21和散热管22,所述第一翅片21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所述散热管22贯穿所述第一翅片21,通过所述第一翅片21的设置,能够对所述筒体1内部的水进行自然风冷。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一翅片2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翅片21呈互相平行关系设置,所述散热管22为连续“S”形结构,且所述散热管22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32连接,通过所述散热管22为连续“S”形结构,能够使所述第一翅片21的散热效果更好。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进出气结构4包括盖板41、进气管42、出气管43和隔板44,所述盖板4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一端,所述进气管42固定于所述盖板41背离所述筒体1的一端,所述出气管43固定于所述盖板41靠近所述进气管42的一端,所述隔板44固定于所述盖板41,通过所述隔板44的设置,能够保证冷热气体不会发生交换。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密封结构5包括密封盖51、密封环52和换气室53,所述密封盖5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筒体1背离所述盖板41的一端,所述密封环52设于所述密封盖51的内部,所述换气室53设于所述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进出水结构(3),所述进出水结构(3)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散热结构(2),所述散热结构(2)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进出气结构(4),所述进出气结构(4)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一端;密封结构(5),所述密封结构(5)连接于所述筒体(1)背离所述进出气结构(4)的一端;冷却结构(6),所述冷却结构(6)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所述冷却结构(6)包括第一管板(61)、换热管(62)、第二翅片(63)和第二管板(64),所述第一管板(61)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管板(61)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所述第二管板(64)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所述换热管(6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62)均贯穿所述第一管板(61)和所述第二管板(64),所述第二翅片(63)呈螺纹状分布在所述换热管(62)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进出水结构(3),所述进出水结构(3)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散热结构(2),所述散热结构(2)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进出气结构(4),所述进出气结构(4)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一端;密封结构(5),所述密封结构(5)连接于所述筒体(1)背离所述进出气结构(4)的一端;冷却结构(6),所述冷却结构(6)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所述冷却结构(6)包括第一管板(61)、换热管(62)、第二翅片(63)和第二管板(64),所述第一管板(61)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管板(61)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所述第二管板(64)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所述换热管(6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62)均贯穿所述第一管板(61)和所述第二管板(64),所述第二翅片(63)呈螺纹状分布在所述换热管(62)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61)和所述第二管板(64)呈平行对称设置,多个所述换热管(62)均为连续“S”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无油空压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水结构(3)包括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所述进水管(31)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外部,所述出水管(32)固定于所述筒体(1)背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舒伟李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常通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