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595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槽,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部设有内框,所述内框包括内边框,所述内边框之间设有横框,所述横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横框之间设有中横框,所述中横框底部设有中竖框,所述外框前侧顶部设有断流板以及底部设有第一防水槽,所述内框后侧设有第二防水槽,所述外框内部开设有第一引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内边框底部前侧的第一水槽板与内边框之间的第一防水槽防止外侧的雨水往内侧流动,对外部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内边框底部后侧的第二水槽板与内边框之间的第二防水槽对少量流失至室内窗户内的水流进行收集,并对收集后的水流进行排放,防止外部雨水流进室内的窗户内部,避免出现窗户渗水现象的发生。

A Waterproof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槽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槽。
技术介绍
现代住宅建筑工程中,窗户作为家居中重要的通风、采光的设施,其安装质量非常重要,塑钢窗是继木、铁、铝合金窗之后,在90年代中期被国家积极推广的的一种窗户形式,由于其价格较低,性能价格比较好,现仍被广泛使用,传统的混凝土墙体的窗洞洞壁各面均是平面,窗框安装在这样的窗洞内,虽然窗框与窗洞的墙体之间用密封材料填充,但是,窗洞的结构会导致窗户渗水现象的发生。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防水槽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槽,通过利用内边框底部前侧的第一水槽板与内边框之间的第一防水槽防止外侧的雨水往内侧流动,对外部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内边框底部后侧的第二水槽板与内边框之间的第二防水槽对少量流失至室内窗户内的水流进行收集,并对收集后的水流进行排放,防止外部雨水流进室内的窗户内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槽,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部设有内框,所述内框包括内边框,所述内边框之间设有横框,所述横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横框之间设有中横框,所述中横框底部设有中竖框,所述外框前侧顶部设有断流板以及底部设有第一防水槽,所述内框后侧设有第二防水槽,所述外框内部开设有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一侧设有第二引流槽。优选的,所述外框和内框之间还填充有泡沫胶,两个所述横框分别设置于内边框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横框两端与内边框固定连接,所述中横框两端与内边框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竖框顶端与中横框固定连接以及底端与横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断流板固定设置于外框顶部内壁上,所述内边框设置于断流板的后侧,所述断流板宽度设置为1-2cm。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槽包括第一水槽板,所述第一水槽板固定设置于内边框的前侧,所述第一水槽板的宽度为3-4cm,所述第一水槽板与内边框的距离大于断流板与内边框的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水槽包括第二水槽板,所述第二水槽板呈“回”字形设置,所述第二水槽板固定设置于外框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水槽板设置于内边框的后侧,所述第二水槽板宽度设置为1-2cm。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均设置于外框的内部,所述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的底端均延伸至外框底部一侧,所述第一引流槽顶端设置于第一防水槽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引流槽设置于第二防水槽的正下方。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利用内边框底部前侧的第一水槽板与内边框之间的第一防水槽防止外侧的雨水往内侧流动,对外部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内边框底部后侧的第二水槽板与内边框之间的第二防水槽对少量流失至室内窗户内的水流进行收集,并对收集后的水流进行排放,防止外部雨水流进室内的窗户内部,避免出现窗户渗水现象的发生;2、通过在外框前侧顶部的内壁处设置断流板,可以防止外框顶部的雨水向内框部位流动,减少窗户顶部部位受到外框顶部雨水的渗水和侵蚀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框内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B-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框、2内框、3内边框、4横框、5中横框、6中竖框、7断流板、8第一防水槽、9第二防水槽、10第一引流槽、11第二引流槽、12第一水槽板、13第二水槽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防水槽,包括外框1,所述外框1内部设有内框2,所述内框2包括内边框3,所述内边框3之间设有横框4,所述横框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横框4之间设有中横框5,所述中横框5底部设有中竖框6,所述外框1前侧顶部设有断流板7以及底部设有第一防水槽8,所述内框2后侧设有第二防水槽9,所述外框1内部开设有第一引流槽10,所述第一引流槽10一侧设有第二引流槽1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框1和内框2之间还填充有泡沫胶,两个所述横框4分别设置于内边框3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横框4两端与内边框3固定连接,所述中横框5两端与内边框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竖框6顶端与中横框5固定连接以及底端与横框4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断流板7固定设置于外框1顶部内壁上,所述内边框3设置于断流板7的后侧,所述断流板7宽度设置为1-2cm。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水槽8包括第一水槽板12,所述第一水槽板12固定设置于内边框3的前侧,所述第一水槽板12的宽度为3-4cm,所述第一水槽板12与内边框3的距离大于断流板7与内边框3的距离。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防水槽9包括第二水槽板13,所述第二水槽板13呈“回”字形设置,所述第二水槽板13固定设置于外框1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水槽板13设置于内边框3的后侧,所述第二水槽板13宽度设置为1-2cm。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引流槽10和第二引流槽11均设置于外框1的内部,所述第一引流槽10和第二引流槽11的底端均延伸至外框1底部一侧,所述第一引流槽10顶端设置于第一防水槽8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引流槽11设置于第二防水槽9的正下方。本实用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4,使用时,将外框1安装于墙体内部,然后将内边框3、横框4、中竖框5等部位依次固定安装,在内框2与外框1之间填充泡沫胶,在外框1前侧顶部的内壁处设置断流板7,防止外框1顶部的雨水向内框2部位流动,同时内边框3底部前侧的第一水槽板12与内边框3之间的第一防水槽8防止外侧的雨水往内侧流动,对外部的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第一防水槽8底部的第一引流槽10进行排放,内边框3底部后侧的第二水槽板13与内边框3之间的第二防水槽9对少量流失至室内窗户内的水流进行收集,并通过第二防水槽9底部的第二引流槽11引流至外框1外部,进行排放,设置的第一防水槽8和第二防水槽9防止外部雨水流进室内的窗户内部,避免出现窗户渗水现象的发生。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槽,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内部设有内框(2),所述内框(2)包括内边框(3),所述内边框(3)之间设有横框(4),所述横框(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横框(4)之间设有中横框(5),所述中横框(5)底部设有中竖框(6),所述外框(1)前侧顶部设有断流板(7)以及底部设有第一防水槽(8),所述内框(2)后侧设有第二防水槽(9),所述外框(1)内部开设有第一引流槽(10),所述第一引流槽(10)一侧设有第二引流槽(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槽,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内部设有内框(2),所述内框(2)包括内边框(3),所述内边框(3)之间设有横框(4),所述横框(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横框(4)之间设有中横框(5),所述中横框(5)底部设有中竖框(6),所述外框(1)前侧顶部设有断流板(7)以及底部设有第一防水槽(8),所述内框(2)后侧设有第二防水槽(9),所述外框(1)内部开设有第一引流槽(10),所述第一引流槽(10)一侧设有第二引流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和内框(2)之间还填充有泡沫胶,两个所述横框(4)分别设置于内边框(3)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横框(4)两端与内边框(3)固定连接,所述中横框(5)两端与内边框(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竖框(6)顶端与中横框(5)固定连接以及底端与横框(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断流板(7)固定设置于外框(1)顶部内壁上,所述内边框(3)设置于断流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龙陈修元孙惠香庞西建路锋吴强王猛张宝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天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