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电机车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614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4:25
矿用电机车无线充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用电机车无线充电装置。输入单元接收控制单元Ⅰ的信号,所述的输入单元与控制单元Ⅰ均将信号传输至调制单元,所述的调制单元将信号传输至解调单元,所述的解调单元接收控制单元Ⅱ的信号,所述的解调单元与控制单元Ⅱ将信号传输至输出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其充电安全便捷、节约空间等优点,现已成为电能传输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用电机车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矿用电机车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矿用电机车充电过程中,需要卸载掉电机车的电池,用整流充电机进行充电,在整个过程中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矿井的连续作业,且会有充电线缆及接头存在漏电、易产生电火花、接触点易磨损等问题,将容易引起瓦斯爆炸事故,产生重大的安全事故,这对于矿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电机车无线充电装置,以其充电安全便捷、节约空间等优点,现已成为电能传输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矿用电机车无线充电装置,输入单元接收控制单元Ⅰ的信号,所述的输入单元与控制单元Ⅰ均将信号传输至调制单元,所述的调制单元将信号传输至解调单元,所述的解调单元接收控制单元Ⅱ的信号,所述的解调单元与控制单元Ⅱ将信号传输至输出单元。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0端连接场效应管V1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1端连接场效应管V4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2端连接场效应管V3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3端连接场效应管V6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4端连接场效应管V5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5端连接场效应管V2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6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7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8端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9端连接场效应管Q4的栅极G端,所述的场效应管V1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3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V5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Q1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Q3的漏极D端与电容C1的一端,所述的场效应管V4的源极S端连接场效应管V6的源极S端、场效应管V2的源极S端、场效应管Q2的源极S端、场效应管Q4的源极S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的场效应管V4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1的源极S端与A相,所述的场效应管V6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3的源极S端与B相,所述的场效应管V2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5的源极S端与C相,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S端与电感Lm的异名端,所述的场效应管Q4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S端、电容C2的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m的同名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0端连接场效应管Q5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1端连接场效应管Q6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2端连接场效应管Q7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3端连接场效应管Q8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4端连接场效应管Q9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5端连接场效应管Q10的栅极G端,所述的场效应管场效应管Q5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Q7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Q9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Q10的漏极D端与电容C6的一端,所述的场效应管Q6的源极S端连接场效应管Q8的源极S端、电容C6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与电阻R的一端,所述的场效应管Q9的源极S端连接电感L3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的场效应管Q10的源极S端连接电感L4的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的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阻R的另一端,所述的场效应管Q5的源极S端连接场效应管Q6的漏极D端与电感L2的一端,所述的场效应管Q7的源极S端连接场效应管Q8的漏极D端、电容C5的一端与电感Lm’的异名端,所述的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m’的同名端。进一步的,所述的场效应管V1、场效应管V2、场效应管V3、场效应管V4、场效应管V5、场效应管V6、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7、场效应管Q8、场效应管Q9与场效应管Q10均在源极S端与漏极D端之间反接二极管。有益效果:与现有产品相比,本装置加入了无线能量传输的环节,当用户给电机车充电式,不用卸掉电池,且充电方便,不会存在漏电,产生电火花,磨损接触点等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原始电机车充电时带来的爆炸等安全事故,并且支持输出恒压、恒流和涓流等功能,极大地降低了电池充电过程中带来的损耗,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矿用电机车无线充电装置,输入单元接收控制单元Ⅰ的信号,所述的输入单元与控制单元Ⅰ均将信号传输至调制单元,所述的调制单元将信号传输至解调单元,所述的解调单元接收控制单元Ⅱ的信号,所述的解调单元与控制单元Ⅱ将信号传输至输出单元。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单元Ⅰ为TMS320F28035Ⅰ,所述的控制单元Ⅱ为TMS320F28035Ⅱ,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0端连接场效应管V1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1端连接场效应管V4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2端连接场效应管V3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3端连接场效应管V6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4端连接场效应管V5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5端连接场效应管V2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6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7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8端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9端连接场效应管Q4的栅极G端,所述的场效应管V1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3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V5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Q1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Q3的漏极D端与电容C1的一端,所述的场效应管V4的源极S端连接场效应管V6的源极S端、场效应管V2的源极S端、场效应管Q2的源极S端、场效应管Q4的源极S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的场效应管V4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1的源极S端与A相,所述的场效应管V6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3的源极S端与B相,所述的场效应管V2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5的源极S端与C相,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S端与电感Lm的异名端,所述的场效应管Q4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S端、电容C2的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m的同名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0端连接场效应管Q5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1端连接场效应管Q6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2端连接场效应管Q7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3端连接场效应管Q8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4端连接场效应管Q9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Ⅱ的GPIO5端连接场效应管Q10的栅极G端,所述的场效应管场效应管Q5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Q7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Q9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Q10的漏极D端与电容C6的一端,所述的场效应管Q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电机车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是:输入单元接收控制单元Ⅰ的信号,所述的输入单元与控制单元Ⅰ均将信号传输至调制单元,所述的调制单元将信号传输至解调单元,所述的解调单元接收控制单元Ⅱ的信号,所述的解调单元与控制单元Ⅱ将信号传输至输出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电机车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是:输入单元接收控制单元Ⅰ的信号,所述的输入单元与控制单元Ⅰ均将信号传输至调制单元,所述的调制单元将信号传输至解调单元,所述的解调单元接收控制单元Ⅱ的信号,所述的解调单元与控制单元Ⅱ将信号传输至输出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电机车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为TMS320F28035Ⅰ,所述的控制单元Ⅱ为TMS320F28035Ⅱ,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0端连接场效应管V1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1端连接场效应管V4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2端连接场效应管V3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3端连接场效应管V6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4端连接场效应管V5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5端连接场效应管V2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6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7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8端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G端,所述的控制单元Ⅰ的GPIO9端连接场效应管Q4的栅极G端,所述的场效应管V1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3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V5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Q1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Q3的漏极D端与电容C1的一端,所述的场效应管V4的源极S端连接场效应管V6的源极S端、场效应管V2的源极S端、场效应管Q2的源极S端、场效应管Q4的源极S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的场效应管V4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1的源极S端与A相,所述的场效应管V6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3的源极S端与B相,所述的场效应管V2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V5的源极S端与C相,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S端与电感Lm的异名端,所述的场效应管Q4的漏极D端连接场效应管Q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华张鹏飞葛飞汤旭日邓孝祥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