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5566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降水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基坑降水方法包括:在基坑底部开孔,形成用于容置主滤管的井孔;将主滤管容置于井孔中;对主滤管进行抽水;在基坑的底部开孔,形成用于容置副滤管的抽水孔;将副滤管容置于抽水孔中;对副滤管进行抽水;其中,主滤管的直径大于副滤管的直径,抽水孔为围绕井孔均匀排布的多个,且副滤管与抽水孔一一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降水方法,能够通过水泵对设置在基坑底部的主滤管和副滤管同时进行抽水,提高基坑的降水效果。

Dewatering Method of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降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坑降水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基础设计位置按照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开挖土坑,即基坑。为了避免地下水会对基坑开挖以及后续施工造成影响,在基坑开挖以及开挖之后均需要进行排水降水的工作。目前的基坑降水通常采取井点法,即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将抽水设备的抽水管伸入滤水管中将滤水管中的水抽出,达到降低基坑内水位的效果。但是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基坑降水,当基坑附近的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或最高地下水位接近自然地面时,降水效果相对较差。并且对于夹有粉质黏土层段的基坑,由于粉质粘土层的渗透性相对较高,导致地下水在基坑内的渗入量增大,从而使得降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降水方法,能够通过水泵对设置在基坑底部的主滤管和副滤管同时进行抽水,提高基坑的降水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坑降水方法,包括:在基坑底部开孔,形成用于容置主滤管的井孔;将主滤管容置于井孔中;对主滤管进行抽水;在基坑的底部开孔,形成用于容置副滤管的抽水孔;将副滤管容置于抽水孔中;对副滤管进行抽水;其中,主滤管的直径大于副滤管的直径,抽水孔为围绕井孔均匀排布的多个,且副滤管与抽水孔一一对应。可选地,主滤管至少由第一主滤管节段和第二主滤管节段通过端部连接构成,将主滤管容置于井孔中包括:在井孔的开口外缘设置承牵桩,将承牵绳的第一端与承牵桩连接;牵引承牵绳的第二端,将第一主滤管节段的一端抵持在承牵绳上;释放承牵绳的第二端,使第一主滤管节段容置于井孔中且第一主滤管节段的另一端与井孔的开口平齐;将第二主滤管节段的一端与第一主滤管节段对接固定;释放承牵绳的第二端,使第二主滤管节段容置于井孔中且第二主滤管节段的另一端与井孔的开口平齐。可选地,在基坑的底部开孔,形成用于容置副滤管的抽水孔包括:通过冲孔管对基坑的底部进行冲水,形成抽水孔。可选地,冲孔管包括管体以及设置在管体一端的喷嘴,管体的另一端与水泵连接。可选地,通过冲孔管对基坑的底部进行冲水,形成抽水孔包括:打开水泵使冲孔管通过喷嘴向外喷水;将冲孔管设有喷嘴的一端沿基坑的侧壁插入基坑的底部,形成抽水孔。可选地,主滤管由第一主滤管节段、第二主滤管节段、第三主滤管节段以及第四主滤管节段通过端部连接构成,释放承牵绳的第二端,使第二主滤管节段容置于井孔中且第二主滤管节段的另一端与井孔的开口平齐之后,将主滤管容置于井孔中还包括:将第三主滤管节段的一端与第二主滤管节段对接固定;释放承牵绳的第二端,使第三主滤管节段容置于井孔中且第三主滤管节段的另一端与井孔的开口平齐;将第四主滤管节段的一端与第三主滤管节段对接固定;释放承牵绳的第二端,使第四主滤管节段容置于井孔中且第四主滤管节段的另一端与井孔的开口平齐。可选地,将主滤管容置于井孔中包括:在井孔的开口外缘设置承牵桩,将承牵绳的第一端与承牵桩连接;牵引承牵绳的第二端,将主滤管的一端抵持在承牵绳上;释放承牵绳的第二端,使主滤管容置于井孔中。可选地,对副滤管进行抽水包括:将副滤管通过集水管连接至水泵,通过水泵抽出副滤管中的水。可选地,对主滤管进行抽水包括:将水泵的抽水管伸入主滤管中,通过水泵抽出主滤管中的水。可选地,第一主滤管节段与第二主滤管节段对接固定的一端周缘均布有固定板,固定板沿第一主滤管节段延伸方向伸出于第一主滤管节段与第二主滤管节段对接固定的一端,固定板用于对第一主滤管节段与第二主滤管节段对接定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坑降水方法,首先在基坑底部开孔,形成用于容置主滤管的井孔。然后将主滤管容置于井孔中;对主滤管进行抽水。其中,主滤管用于对井孔中的水进行过滤,以及对井孔的井壁进行固定和支撑。再在基坑的底部开孔,形成围绕井孔均匀排布的多个抽水孔,将副滤管分别容置于抽水孔中,对副滤管进行抽水。由于基坑内的地下水通过井孔会在渗透作用下进入到主滤管中,同时基坑内的地下水通过抽水孔会在渗透作用下进入到副滤管中,所以对主滤管以及副滤管进行抽水,能够有效的排出基坑内的地下水。当单位时间对主滤管以及副滤管的抽水总量大于单位时间地下水渗入基坑的总量(即单位时间基坑的排水量大于基坑的地下水渗入量)时,基坑中的水位会有所下将。所以通过在基坑的底部设置主滤管和副滤管,对主滤管和副滤管同时进行抽水,提高单位时间基坑的排水量,使该基坑降水方法对夹有粉质粘土层等高渗透性的基坑在地下水渗入速率较大,渗入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具有良好的降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降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降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降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降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降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降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六;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降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七;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降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坑底部开孔,形成用于容置主滤管的井孔;将所述主滤管容置于所述井孔中;对所述主滤管进行抽水;在所述基坑的底部开孔,形成用于容置副滤管的抽水孔;将所述副滤管容置于所述抽水孔中;对所述副滤管进行抽水;其中,所述主滤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副滤管的直径,所述抽水孔为围绕所述井孔均匀排布的多个,且所述副滤管与所述抽水孔一一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坑底部开孔,形成用于容置主滤管的井孔;将所述主滤管容置于所述井孔中;对所述主滤管进行抽水;在所述基坑的底部开孔,形成用于容置副滤管的抽水孔;将所述副滤管容置于所述抽水孔中;对所述副滤管进行抽水;其中,所述主滤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副滤管的直径,所述抽水孔为围绕所述井孔均匀排布的多个,且所述副滤管与所述抽水孔一一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滤管至少由第一主滤管节段和第二主滤管节段通过端部连接构成,所述将所述主滤管容置于所述井孔中包括:在所述井孔的开口外缘设置承牵桩,将承牵绳的第一端与所述承牵桩连接;牵引所述承牵绳的第二端,将所述第一主滤管节段的一端抵持在所述承牵绳上;释放所述承牵绳的第二端,使所述第一主滤管节段容置于所述井孔中且所述第一主滤管节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井孔的开口平齐;将所述第二主滤管节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滤管节段对接固定;释放所述承牵绳的第二端,使所述第二主滤管节段容置于所述井孔中且所述第二主滤管节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井孔的开口平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基坑的底部开孔,形成用于容置副滤管的抽水孔包括:通过冲孔管对所述基坑的底部进行冲水,形成所述抽水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管包括管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管体一端的喷嘴,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与水泵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冲孔管对所述基坑的底部进行冲水,形成所述抽水孔包括:打开所述水泵使所述冲孔管通过所述喷嘴向外喷水;将所述冲孔管设有所述喷嘴的一端沿所述基坑的侧壁插入所述基坑的底部,形成抽水孔。6.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惠明吴晶刘亚超王爽牛世国冯德华刘文凯董彦良韩立宾王延良李志博杜莹齐天骄郑小辉李健伟李美睿王雪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