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生态框及海堤生态化改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05422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53
本技术涉及人工鱼礁生态框及海堤生态化改造系统。人工鱼礁生态框的水平截面外缘呈矩形,设有围成整周的前后左右四个侧板及与侧板连为一体的底板,顶部敞口,侧板上设有通孔。海堤生态化改造系统的坡面基础上设有上层坡、下层坡以及位于上层坡和下层坡之间的过渡平台,过渡平台上设有由人工鱼礁生态框而成的潮间生态带,潮间生态带的竖向中部对应于常水位,相邻人工鱼礁生态框上的相邻侧通孔连通,下层坡的底脚处设有石堆积带,上层坡上设有坡面种植层或设有梯形湿地。这种海堤生态化改造系统利于潮间带生物的栖息和生长,利于生态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海堤生态化改造系统及适用于这种系统的人工鱼礁生态框。


技术介绍

1、影响海岸生态化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海浪对海岸线的冲击力和破坏力,由于潮汐运动及风力作用,特别是我国南方沿海,夏秋季节易受台风暴潮侵袭,海水运动频繁、剧烈,海岸/海堤具有较强的冲击和破坏作用,因此在海堤(海岸)建设和生态化改造中,多采用基于石块和混凝土的硬质结构做基础。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5787566a公开了一种生态基岩护岸结构,包括岸基,所述岸基上铺设有钢筋网,所述钢筋网上铺设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上铺设有碎石层;碎石层上铺设有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上表面设有削波凹槽,混凝土块内设有多个贯穿混凝土块本身的通孔,所述混凝土块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碎石,所述土工布上还设有石块砌筑成的斜坡面与混凝土块连接。据该文献记载,混凝土块能减小风浪爬高及越浪,提高迎海面护面的抗风浪能力,其增加孔隙率、增加比表面积、自然形态除了具备生态功能,可以为生物提供多孔隙附着结构外,还具有人工块体的防护功能:表面粗糙,布有空隙,能达到破碎波浪,消减能量的目的,减少海岸受到海浪的侵蚀程度或者保持港池内水域平稳。中国专利文献cn115182303a公开了一种海岸带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基槽,基槽的底部设置基床;所述基床的顶部设置护脚,所述护脚的一侧为块石护底;所述护脚的另一侧为护坡段,所述护坡段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护脚对应的挡墙;所述护坡段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无纺土工布层、级配碎石层、二片石垫层、干砌块石层和景观层。据该文献记载,采用斜坡式护岸,底部采用厚抛石基床,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施工维护成本;采用的护底混凝土块,可提高护岸的强度,回填碎石对坡度进行改变,使得加工更加方便,同时在铺面可种植植被,形成生态护坡。中国专利文献cn215252644u公开了一种海堤堤脚加固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素填土层、防护景观结构、观赏结构、景观护坡结构和防汛通道结构;所述素填土层设置于防护景观结构、观赏结构、护坡结构、防汛通道结构的下端;所述防护景观结构栽种有红树林;所述观赏结构包括游步道和若干块路缘石,所述路缘石对称设置于游步道的两侧;所述护坡结构设有若干块生态砼基座;所述素填土层为加固系统的基座。据该文献记载,设置有多层级的加固系统,不仅合理利用空间,且能够有效抵抗风浪的冲击。

2、这些现有技术设置硬质结构作为海堤(海岸)基础无疑对提高对海浪冲击和侵蚀的抵抗能力有所帮助,但缺乏潮间带生物栖息、生长、繁育的环境条件,不仅不利于生态景观效果,而且还妨碍生物多样性,给自然生态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有利于潮间带生物的海堤生态化改造系统及适应于这种系统的人工鱼礁生态框。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人工鱼礁生态框(或称人工鱼礁生态箱),设有围成整周(整圈)的侧板及与侧板连为一体的底板,顶部敞口,侧板上设有通孔。

3、优选地,人工鱼礁生态框的水平截面的外缘呈矩形,设有前(以朝向/临近海的水平方向为前)后(以背向/远离海的水平方向为后)左右四个侧板,前后左右四个侧板首尾相接(连接成整周)。

4、优选地,相邻侧板之间的连接部位采用倒角结构。

5、例如,相邻侧板之间通过斜向的侧板连接板连接,侧板连接板不和与其连接的任一侧板共面(在同一个平面上),侧板连接板的宽度(水平尺寸)明显小于与其连接的侧板的宽度(例如,不大于与其连接的两侧板中宽度较小的侧板的宽度的10%)。

6、优选地,侧板连接板和与其连接的任一侧板之间的水平夹角(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都是45°。

7、优选地,侧板上的通孔为水平延伸的长条孔,通孔的上下沿(通孔的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为水平直边。

8、可选地,所有通孔的下沿均高于底板顶面;或者,至少前侧板上设有下沿(通孔的下侧边缘)与底板顶面(上表面)对齐(大致对齐,允许存在不产生实质妨碍的差异)的通孔(可称为贴底孔)。

9、优选地,在所有通孔的下沿均高于底板顶面的情形下,各通孔的下沿中最低者的高度应不低于人工鱼礁生态框的容水下限高度(为保持人工鱼礁生态框在潮汐过程中最低容水量所允许的各通孔下沿的最低高度)。

10、优选地,人工鱼礁生态框其外形轮廓呈长方体形或正四棱台形。

11、进一步地,人工鱼礁生态框其外形轮廓呈下底小于上底的正四棱台形。

12、海堤生态化改造系统,设有坡面基础(或称基础坡面),坡面基础上设有上层坡(上层坡面)、下层坡(下层坡面)以及位于上层坡和下层坡之间的过渡平台(大致为水平状的区域),过渡平台上设有由本技术公开的任一种人工鱼礁生态框连接而成的潮间生态带(或称潮间生态结构),相邻人工鱼礁生态框的相邻侧板上的通孔对齐/连通,潮间生态带的竖向中部对应于常水位,或者说,潮间生态带竖向中部位于潮汐水位变化范围的中间。

13、进一步,人工鱼礁生态框内放置有石块(特别是不规则石块,例如,毛石)。

14、优选地,位于人工鱼礁生态框内的石块在人工鱼礁生态框内的空间占比为45-75%,且高度不低于人工鱼礁生态框内空间高度的4/5。

15、进一步地,下层坡的底脚(坡脚)处堆积有石块(例如,毛石),或者说,设有石堆积带(堆置结构)。

16、进一步地,上层坡上设有坡面种植层,位于上层坡上的坡面种植层的表面为坡面;或者,上层坡上设有梯形湿地。

17、优选地,设置于上层坡上的坡面种植层的前端(低端)延伸至过渡平台上的潮间生态带,覆盖位于潮间生态结构后侧的过渡平台。

18、优选地,设置于上层坡上的阶梯湿地的前端(低端)延伸至过渡平台上的潮间生态带,覆盖位于潮间生态结构后侧的过渡平台。

19、通常情形下,可以在梯形湿地中设有一个或多个将湿地分隔为上下(沿坡面的上下方向)多层区域(多个区域)的一个或多个挡墙(用于形成梯形结构的墙体)。

20、通常情形下,梯形湿地的底部可以延伸至过渡平台上的潮间生态结构,覆盖位于潮间生态结构后侧的部分过渡平台表面。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过渡平台及位于过渡平台上的潮间生态带,潮间生态带采用有利于潮间生物生长的人工鱼礁生态框,且在下层坡和上层坡分别设置了与相应区域生物相适应的结构,为潮间带生物及其他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长、繁育的场所。同时,人工鱼礁生态框具有较高的抗海浪冲击能力,且便于维护和更换,有助于保证海堤的稳定性,降低维护费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人工鱼礁生态框,其特征在于设有围成整周的侧板及与侧板连为一体的底板,顶部敞口,侧板上设有通孔,其水平截面的外缘呈矩形,设有前后左右四个侧板,前后左右四个侧板首尾相接,所有通孔的下沿均高于底板顶面;或者,至少前侧板上设有下沿与底板顶面对齐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生态框,其特征在于相邻侧板之间的连接部位采用倒角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生态框,其特征在于相邻侧板之间通过斜向的侧板连接板连接,侧板连接板和与其连接的任一侧板之间的水平夹角都是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生态框,其特征在于侧板上的通孔为水平延伸的长条孔,通孔的上下沿为水平直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生态框,其特征在于其外形轮廓呈长方体形或正四棱台形。

6.海堤生态化改造系统,设有坡面基础,其特征在于坡面基础上设有上层坡、下层坡以及位于上层坡和下层坡之间的过渡平台,过渡平台上设有由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鱼礁生态框连接而成的潮间生态带,相邻人工鱼礁生态框的相邻侧板上的通孔对齐/连通,潮间生态带的竖向中部对应于常水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堤生态化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下层坡的底脚处设有石堆积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堤生态化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层坡上设有坡面种植层;或者,上层坡上设有梯形湿地。

...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工鱼礁生态框,其特征在于设有围成整周的侧板及与侧板连为一体的底板,顶部敞口,侧板上设有通孔,其水平截面的外缘呈矩形,设有前后左右四个侧板,前后左右四个侧板首尾相接,所有通孔的下沿均高于底板顶面;或者,至少前侧板上设有下沿与底板顶面对齐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生态框,其特征在于相邻侧板之间的连接部位采用倒角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生态框,其特征在于相邻侧板之间通过斜向的侧板连接板连接,侧板连接板和与其连接的任一侧板之间的水平夹角都是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生态框,其特征在于侧板上的通孔为水平延伸的长条孔,通孔的上下沿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瑞明张艳霞王雪浩王志新蒋月田磊布杨石凯星刘春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