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5179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注药模块和药罐;工作时,第一电机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和绕线盘转动,并通过缆线将注药模块缓慢放入地下水中,缆线的绕圈数和刻度尺帮助精准调节注药模块下潜深度,方便分层修复地下水,观察窗和标尺便于观测注药量,送液泵通过送药管将药液送入注药模块并注入地下水,第二电机通过第三齿轮带动轮齿环和下配重体转动,从而带动第四送药管进行周向旋转喷药,使得修复药剂喷射范围更广、更均匀,超声发生器可使修复药剂与地下水充分混合,增强修复效果,减小药品浪费,PH测试棒和地下水收集罐可检测地下水PH值和获取地下水样品。

An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injection depth of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ag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设备
,具体是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水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由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以及在含水层中运动都比较缓慢,污染往往是逐渐发生的,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发觉;发现地下水污染后,确定污染源也不像地表水那么容易。目前,现有的地下水修复设备,无法精准的控制修复药剂注入深度,也就无法进行精确的分层处理,一位的靠增加药剂量会导致处理成本增加,甚至污染水体,同时现有的地下水修复设备功能单一,操作复杂,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地下水修复设备往往是将药剂注入水中了事,药剂无法与水体充分混合,修复效率低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以解决上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注药模块和药罐,所述固定底板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埋脚,所述埋脚通过水泥固定于地下,所述固定底板上端中部对称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固定底板上端左侧设置有送液泵,所述送液泵右端设置有第一送药管,所述第一送药管另一端通过T型阀连接有注药模块,所述绕线盘上连接有缆线,所述缆线下部连接T型阀,所述缆线上标有刻度尺。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底板上端中心设置有圆孔通槽,所述圆孔通槽与地下水井口相对应,所述圆孔通槽上端连接有安全井盖,所述安全井盖上端前侧和后侧对称设置有把手,所述安全井盖上端左侧设置有通槽。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底板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端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左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齿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送液泵上端连接有药罐,所述药罐前端中部设置有观察窗和标尺,所述观察窗和标尺呈并列排列,所述药罐上端中部设置有加药口。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药模块包括上配重体、下配重体和电池,所述上配重体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中空转轴,所述中空转轴下端连接有下配重体,所述上配重体内部中部设置有第二送药管,所述上配重体和下配重体内部均设置有电池。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配重体左部和和右部均设置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上端均设置有矩形通槽,所述安置槽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相离一端均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上端贯穿矩形通槽,所述拉杆相离一端均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另一端均贯穿上配重体连接有移动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送药管下端贯穿中空转轴延伸到下配重体内,所述第二送药管下端转动转动连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左端和右端均连接有第三送药管,所述第三送药管另一端均贯穿下配重体连接有若干第四送药管,所述第四送药管在第三送药管上呈周向等角度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配重体上端边缘设置有轮齿环,所述上配重体下端左侧内嵌密封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下端通过电机轴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轮齿环。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配重体下端中部挂设有超声发生器,所述下配重体下端下端左侧螺纹连接有地下水收集罐,所述下配重体下端右侧设置有PH测试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第一电机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和绕线盘转动,并通过缆线将注药模块缓慢放入地下水中,缆线的绕圈数和刻度尺帮助精准调节注药模块下潜深度,方便分层修复地下水;2、观察窗和标尺便于观测注药量,送液泵通过送药管将药液送入注药模块并注入地下水;3、第二电机通过第三齿轮带动轮齿环和下配重体转动,从而带动第四送药管进行周向旋转喷药,使得修复药剂喷射范围更广、更均匀;4、超声发生器可使修复药剂与地下水充分混合,增强修复效果,减小药品浪费,PH测试棒和地下水收集罐可检测地下水PH值和获取地下水样品。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中A的放大图。图3为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中注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中B的放大图。图5为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中安全井盖的俯视图。图6为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中下配重体的俯视图。图中:固定底板1、立柱2、绕线盘3、第一齿轮4、第一电机5、第二齿轮6、安全井盖7、送液泵8、第一送药管9、注药模块10、缆线11、埋脚12、水泥13、药罐14、观察窗15、标尺16、加药口17、上配重体1001、下配重体1002、中空转轴1003、弹簧1004、拉杆1005、伸缩杆1006、第二送药管1007、三通阀1008、第三送药管1009、第四送药管1010、轮齿环1011、第二电机1012、第三齿轮1013、电池1014、PH测试棒1015、地下水收集罐1016、超声发生器10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注药模块10和药罐14,所述固定底板1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埋脚12,所述埋脚12通过水泥13固定于地下,所述固定底板1上端中部对称设置有立柱2,所述立柱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绕线盘3,所述绕线盘3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4,所述固定底板1上端左侧设置有送液泵8,所述送液泵8右端设置有第一送药管9,所述第一送药管9另一端通过T型阀连接有注药模块10,所述绕线盘3上连接有缆线11,所述缆线11下部连接T型阀,所述缆线11上标有刻度尺。所述固定底板1上端中心设置有圆孔通槽,所述圆孔通槽与地下水井口相对应,所述圆孔通槽上端连接有安全井盖7,所述安全井盖7上端前侧和后侧对称设置有把手,所述安全井盖7上端左侧设置有通槽,方便第一送药管9通过。所述固定底板1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左端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左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注药模块(10)和药罐(1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埋脚(12),所述埋脚(12)通过水泥(13)固定于地下,所述固定底板(1)上端中部对称设置有立柱(2),所述立柱(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绕线盘(3),所述绕线盘(3)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4),所述固定底板(1)上端左侧设置有送液泵(8),所述送液泵(8)右端设置有第一送药管(9),所述第一送药管(9)另一端通过T型阀连接有注药模块(10),所述绕线盘(3)上连接有缆线(11),所述缆线(11)下部连接T型阀,所述缆线(11)上标有刻度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注药模块(10)和药罐(1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埋脚(12),所述埋脚(12)通过水泥(13)固定于地下,所述固定底板(1)上端中部对称设置有立柱(2),所述立柱(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绕线盘(3),所述绕线盘(3)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4),所述固定底板(1)上端左侧设置有送液泵(8),所述送液泵(8)右端设置有第一送药管(9),所述第一送药管(9)另一端通过T型阀连接有注药模块(10),所述绕线盘(3)上连接有缆线(11),所述缆线(11)下部连接T型阀,所述缆线(11)上标有刻度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上端中心设置有圆孔通槽,所述圆孔通槽与地下水井口相对应,所述圆孔通槽上端连接有安全井盖(7),所述安全井盖(7)上端前侧和后侧对称设置有把手,所述安全井盖(7)上端左侧设置有通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左端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左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啮合连接第一齿轮(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泵(8)上端连接有药罐(14),所述药罐(14)前端中部设置有观察窗(15)和标尺(16),所述观察窗(15)和标尺(16)呈并列排列,所述药罐(14)上端中部设置有加药口(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深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模块(10)包括上配重体(1001)、下配重体(1002)和电池(1014),所述上配重体(1001)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中空转轴(1003),所述中空转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贺沈春强陈浩张智印王家鼎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