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水环境控制及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弧形排列的桩式可渗透反应墙修复体系。
技术介绍
地下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危险废物处置场、化粪池、地下污水管泄漏、农田径流中携带的农药和化肥残留物、城市垃圾和高速公路的废物(如化雪用盐)、地下或露天矿场、受污染的地表水、地下贮油罐与输油管线泄漏以及有机液体的事故性泄漏等。地下水遭受污染主要是受人为污染和自然污染两种方式影响,其中人为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是有计划进行且集中和持久,对水体会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地下水污染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国家“十三五”规划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列入八项重点环境保护工程之中。地下水污染是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征发生改变而使水质下降的现象。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污染源,也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典型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可以分为异位修复技术和原位修复技术两种。异位修复技术由于地下水地质结构和水利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将污染物彻底清除,而且修复成本相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弧形排列的桩式可渗透反应墙修复体系,包括渗透反应桩(1)和挡水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反应桩(1)包括有一个筒状桩体(11)以及填充于所述筒状桩体(11)内的渗透填料(12),所述筒状桩体(11)的两侧沿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有内凹嵌槽(111),所述挡水板(2)与渗透反应桩(1)间隔设置连接整体呈弧形状且挡水板(2)卡嵌固定于内凹嵌槽(1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排列的桩式可渗透反应墙修复体系,包括渗透反应桩(1)和挡水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反应桩(1)包括有一个筒状桩体(11)以及填充于所述筒状桩体(11)内的渗透填料(12),所述筒状桩体(11)的两侧沿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有内凹嵌槽(111),所述挡水板(2)与渗透反应桩(1)间隔设置连接整体呈弧形状且挡水板(2)卡嵌固定于内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文涛,孙树林,吕俊超,徐希忠,王志鑫,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学院,尚文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