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5096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该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温度检测装置;外壳包裹锂离子电池,外壳内壁设置有用于抵压锂离子电池外壁的减震装置;外壳上开设有正负极的穿线孔,穿线孔内设置有密封圈;外壳的内壁螺旋盘绕有硅胶加热带;还包括有负压泵,负压泵通过管路连接外壳;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外壳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负压泵将外壳内气体抽至负压状态,控制硅胶加热带对外壳内部加温。通过降低包裹锂离子电池的气压,使锂离子电池能够在加温温度较低时保证电池的最佳恒温,且该装置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操作。

A Low Temperature Heating Devic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in Electric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到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的最佳充电和放电温度应保持在20°-40°之间,使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更强;然而在严寒地区,电动汽车常常出现续航里程低、锂电池充电未完全充满,严重影响人们日常出行,因严寒地区中温度较低,普通的电加热挥发较快,无法保证锂离子电池的最佳充放电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该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外壳包裹锂离子电池,所述外壳内壁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锂离子电池外壁的减震装置;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正负极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外壳的内壁螺旋盘绕有硅胶加热带;还包括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外壳;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外壳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所述负压泵将所述外壳内气体抽至负压状态,控制所述硅胶加热带对外壳内部加温。优选的,所述外壳为矩形壳体,所述外壳顶部铰接有密封盖。优选的,所述锂离子电池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相距形成真空腔体,所述负压泵通过所述管路与所述真空腔体连通。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壁以及所述密封盖内壁的多个液压杆,且所述多个液压杆的杆头周向排列抵压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外壁;且每个杆头上均设置有软质层。优选的,所述多个液压杆之间通过液压管路串联,所述液压管路上开设有延伸至所述外壳外部的注油口,所述注油口螺纹连接有封堵盖;且所述液压管路上连接有循环油泵以及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盘绕在所述液压管路上;所述电加热丝以及所述循环油泵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控制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包裹锂离子电池的气体抽至负压状态,并由硅胶加热带进行加热,使锂离子电池的升温加快,保证加温温度在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满足锂离子电池的最佳受热温度,同时减震装置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保护,并液压油进行循环加热,使锂离子电池处于较佳的恒温状态,使电动汽车在续航能力延长,锂离子电池储存电能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杆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该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外壳1包裹锂离子电池2,所述外壳1内壁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锂离子电池2外壁的减震装置3;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正负极的穿线孔4,所述穿线孔4内设置有密封圈5;所述外壳1的内壁螺旋盘绕有硅胶加热带6;还包括有负压泵7,所述负压泵7通过管路8连接所述外壳1;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9以及温度传感器10;所述控制器9在所述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所述外壳1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所述负压泵7将所述外壳1内气体抽至负压状态,控制所述硅胶加热带6对外壳1内部加温。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包裹锂离子电池2的气体抽至负压状态,并由硅胶加热带6进行加热,使锂离子电池2的升温加快,保证加温温度在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满足锂离子电池2的最佳受热温度,同时减震装置3对锂离子电池2进行保护,并液压油进行循环加热,使锂离子电池2处于较佳的恒温状态,使电动汽车在续航能力延长,锂离子电池2储存电能更佳。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继续参考图1-3,该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外壳1内的温度检测装置;外壳1包裹锂离子电池2,外壳1为矩形壳体,外壳1顶部铰接有密封盖11。铰接外壳1的密封盖11在更换以及维护锂离子电池2时,方便打开使用;外壳1内壁设置有用于抵压锂离子电池2外壁的减震装置3;外壳1上开设有正负极的穿线孔4,穿线孔4内设置有密封圈5;设有的密封圈5紧密包裹从锂离子电池2里面延伸出的导线,使壳体内部确保一定的真空度。为了对锂离子电池2进行加热,在外壳1的内壁螺旋盘绕有硅胶加热带6;还包括有负压泵7,负压泵7通过管路8连接外壳1;锂离子电池2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相距形成真空腔体12,负压泵7通过管路8与真空腔体12连通。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9以及温度传感器10;控制器9在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外壳1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负压泵7将外壳1内气体抽至负压状态,控制硅胶加热带6对外壳1内部加温。该控制器9采用单片机控制器9。需要具体说明的,在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温度过低时,控制相对应的加热组件以及负压泵7启动,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过多赘述。继续参阅图3,减震装置3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壁以及密封盖11内壁的多个液压杆13,且多个液压杆13的杆头周向排列抵压锂离子电池2的外壁;且每个杆头上均设置有软质层14,设有的软质层14有效防止对锂离子电池2的外部损伤。多个液压杆13之间通过液压管路15串联,液压管路15上开设有延伸至外壳1外部的注油口,注油口螺纹连接有封堵盖16;且液压管路15上连接有循环油泵17以及电加热丝18,电加热丝18盘绕在液压管路15上;电加热丝18以及循环油泵17均信号连接控制器9。循环油泵17可采用连接液压盒,使其形成回路,可对液压管路15上的液压油进行加温。该液压杆13可采用内部套装弹簧进行抵压,安装时使多个液压杆13受力均匀,在任意一方位的液压杆13受到压迫力后,弹簧与液压油的双重作用下,使该方位的液压杆13轻微回弹,该液压杆13内的液压油向相邻液压杆13内流入,并在震动结束后回流,增强对锂离子电池2的保护;并采用加热液压油有效促使外壳1内的温度升高。该加热装置适用于较为严寒地带,且升温效果显著。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通过将包裹锂离子电池2的气体抽至负压状态,并由硅胶加热带6进行加热,使锂离子电池2的升温加快,保证加温温度在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满足锂离子电池2的最佳受热温度,同时减震装置3对锂离子电池2进行保护,并液压油进行循环加热,使锂离子电池2处于较佳的恒温状态,使电动汽车在续航能力延长,锂离子电池2储存电能更佳。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外壳包裹锂离子电池,所述外壳内壁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锂离子电池外壁的减震装置;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正负极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外壳的内壁螺旋盘绕有硅胶加热带;还包括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外壳;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外壳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所述负压泵将所述外壳内气体抽至负压状态,控制所述硅胶加热带对外壳内部加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外壳包裹锂离子电池,所述外壳内壁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锂离子电池外壁的减震装置;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正负极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外壳的内壁螺旋盘绕有硅胶加热带;还包括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外壳;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外壳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所述负压泵将所述外壳内气体抽至负压状态,控制所述硅胶加热带对外壳内部加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矩形壳体,所述外壳顶部铰接有密封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满哲孙长山祁佳斌贾玉贵贾慧慧秦景庞永俊孙冰心杨俊超彭玲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