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变压器一体成型工艺及其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974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旋转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变压器一体成型工艺及其注塑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旋转变压器的定子骨架组件和壳体通过高强度工程塑料注塑为一体,一方面,减少线束和连接器件,直接在旋转变压器本体成型,减少整机装配零部件数量和步骤,减少安装尺寸公差累加,提升系统产品精度,加强旋转变压器整体强度;另外一方面,减少了旋转变压器装配零件数量和步骤,使得产品结构更紧凑、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壳体分为盖板和装配体,然后再通过旋转变压器注塑模具注塑一体成型,这样解决了脱模的难点。

A Rotary-Transform Integrated Molding Structure, Injection Mold and Mold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变一体成型结构、注塑模具及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旋转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旋变一体成型结构、注塑模具及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旋转变压器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旋转变压器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以及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因此已经基本取代其他类型的传感器运用于电机系统里。电机系统中旋转变压器的安装位置一般在电机轴的头尾两端,然后外加保护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变压器1’包括定子骨架组件11’和转子12’,转子12’安装到电机轴2’上,定子骨架组件11’固定安装在壳体13’内,壳体13’借助嵌件14’固定连接到电机的外壳上,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旋转带动旋转变压器1’的转子12’旋转,旋转变压器1’的定子输出角速度信号来识别电机轴2’的位置、速度等从而辅助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转速、启停等。旋转变压器1’属于高精密零部件,一般定转子之间径向间隙在0.3~0.8mm之间,但为了保证旋转变压器1’自身输出信号的精度,在安装上定转子的同心度误差一般不允许超过0.2mm,那么就意味着电机的各个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各个零部件的配合间隙非常小才能保证旋转变压器1’工作正常。现有技术中电机的旋转变压器1’从安装的机构上看零部件数量很多,工序比较复杂,更重要的是在旋转变压器1’的安装过程中会造成累计的尺寸公差。因为通常情况下电机壳体、穿缸件、旋转变压器1’、接插件都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零部件,然后再到电机厂家装配,而且现有技术中定子骨架组件11’和壳体13’也是分开设计,然后再装配成完整的旋转变压器1’,然后再将旋转变压器1’固定到电机外壳上,这样在装配过程中会造成累计的尺寸公差,从而导致同心度不高、尺寸偏差大的问题,再者装配之后还存在整体强度不够、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变压器同心度不高、尺寸偏差大、整体强度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旋变一体成型结构、注塑模具及成型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旋变一体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分别注塑成型定子骨架组件和盖板,所述盖板形成容纳所述定子骨架组件的安装腔;提供一旋变注塑模具,所述旋变注塑模具的型腔内配置有定位柱和止流板;将定子骨架组件套接于所述定位柱,使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的内周面紧密配合,使所述止流板的端面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的第一端面紧密配合;将盖板套接在所述定子骨架组件上,所述盖板的端面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的第二端面紧密配合,所述盖板与所述止流板配合密封禁止熔体进入所述安装腔;注塑使所述定子骨架组件和盖板形成一体结构,同时一体注塑成型装配体,所述装配体和盖板一起形成为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体注塑成型时所述装配体一体成型嵌件以及嵌件的安装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体注塑成型时连接器注塑在所述装配体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旋变一体成型结构,采用上述的旋变一体成型工艺制成,包括定子骨架组件和壳体,所述定子骨架组件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第一端被配置为绕组连接端,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端被配置为接插端,所述绕组连接端直接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上的线圈绕组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第一端被配置为绕组连接端,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端被配置为接插端,所述定子骨架组件上一体注塑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上的线圈绕组电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外一端与所述绕组连接端焊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嵌件,所述嵌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装配体上一体成型所述嵌件以及所述安装孔。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旋变注塑模具,用于定子骨架组件与壳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壳体包括盖板,注塑时所述定子骨架组件装配在盖板的安装腔内,所述旋变注塑模具包括型腔,所述型腔内配置:定位柱,用于定位所述定子骨架组件;止流板,用于与所述盖板配合密封盖板的安装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型腔内还配置芯柱,用于一体成型安装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变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和定模配合形成所述型腔,所述型腔用于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定子骨架组件和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模包括两个相对的抽芯滑块,两个所述抽芯滑块都具有相互配合的阶梯台结构以相互插接,两个所述抽芯滑块用于成型装配体下部和装配体连接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模包括两个相对的装配体下部抽芯滑块和装配体连接部抽芯滑块,两个相对的装配体下部抽芯滑块用于成型装配体下部,所述装配体连接部抽芯滑块用于成型装配体连接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旋变一体成型结构、注塑模具及成型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将定子骨架组件和壳体注塑为一体,一方面,减少了旋转变压器本身装配零件数量,例如用于定子骨架组件定位的凸起可以省略,使得旋转变压器结构更紧凑、整体强度更高、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另外一方面,减少了装配步骤,减少安装尺寸公差累加,提升产品精度;2)本专利技术的定子骨架组件、壳体、嵌件、安装孔以及连接器一体注塑成型,这样可以减少整机装配零部件数量和步骤,减少安装尺寸公差累加,提升产品精度,同时提高了旋转变压器整体强度,旋转变压器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得到提高;3)本专利技术先将壳体分为盖板和装配体分别注塑,然后再通过旋变注塑模具一体成型,这样解决了脱模的难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旋转变压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旋转变压器的脱模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定子骨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旋变一体成型工艺流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盖板装配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型腔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抽芯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抽芯滑块的分离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抽芯滑块的合模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旋变注塑模具的装配体下部抽芯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旋变注塑模具的装配体连接部抽芯滑块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体下部抽芯滑块和装配体连接部抽芯滑块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变压器的最终成型结构示意图。图中:旋转变压器1’,定子骨架组件11’,转子12’,壳体13’,嵌件14’;电机轴2’;旋转变压器1,定子骨架组件11,主体部111,绕线部112,第一端面113,第二端面114,定子115,壳体13,盖板131,装配体上部132,装配体下部133,装配体连接部134;嵌件135,安装孔1351;连接器15;定模3,型腔31,定位柱32,止流板33,芯柱34;动模4;抽芯滑块5;装配体下部抽芯滑块6;装配体连接部抽芯滑块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变一体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分别注塑成型定子骨架组件(11)和盖板(131),所述盖板(131)形成容纳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的安装腔;提供一旋变注塑模具,所述旋变注塑模具的型腔(31)内配置有定位柱(32)和止流板(33);将定子骨架组件(11)套接于所述定位柱(32),使所述定位柱(32)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的内周面紧密配合,使所述止流板(33)的端面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的第一端面(113)紧密配合;将盖板(131)套接在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上,所述盖板(131)的端面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的第二端面(114)紧密配合,所述盖板(131)与所述止流板(33)配合密封禁止熔体进入所述安装腔;注塑使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和盖板(131)形成一体结构,同时一体注塑成型装配体,所述装配体和盖板(131)一起形成为壳体(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变一体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分别注塑成型定子骨架组件(11)和盖板(131),所述盖板(131)形成容纳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的安装腔;提供一旋变注塑模具,所述旋变注塑模具的型腔(31)内配置有定位柱(32)和止流板(33);将定子骨架组件(11)套接于所述定位柱(32),使所述定位柱(32)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的内周面紧密配合,使所述止流板(33)的端面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的第一端面(113)紧密配合;将盖板(131)套接在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上,所述盖板(131)的端面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的第二端面(114)紧密配合,所述盖板(131)与所述止流板(33)配合密封禁止熔体进入所述安装腔;注塑使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和盖板(131)形成一体结构,同时一体注塑成型装配体,所述装配体和盖板(131)一起形成为壳体(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变一体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一体注塑成型时所述装配体一体成型嵌件(135)以及嵌件(135)的安装孔(13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变一体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一体注塑成型时连接器(15)注塑在所述装配体内。4.一种旋变一体成型结构,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变一体成型工艺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骨架组件(11)和壳体(13),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与所述壳体(13)一体注塑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变一体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器(15),所述连接器(15)与所述壳体(13)一体注塑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变一体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5)的第一端被配置为绕组连接端,所述连接器(15)的第二端被配置为接插端,所述绕组连接端直接与所述定子骨架组件(11)上的线圈绕组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变一体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俊沈虹成李俊杰黄燕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华旋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