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全热交换器的过滤模块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66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的过滤模块装配结构,包括两组装配面板,装配面板固定在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的内壁上,所述装配面板包括底板及位于底板两侧与其垂直分布的侧板,两组装配面板的开口相对设置且装配面板的底板和侧板之间构成用于装配过滤模块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由两组装配面板代替四组L型板完成过滤模块的装配,简化了装配结构,降低了装配难度,保障了过滤模块的装配效果。

Assembly Structure of Filter Module of Fresh Air Total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全热交换器的过滤模块装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全热交换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的过滤模块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新风全热交换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将室外的空气经净化及换热后引入室内,保障了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可以将室内与室外的空气热量进行交换,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在空气输送过程中需要对室内排风及室外新风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所使用的模块主要以板状结构的初效过滤、高效过滤、活性炭过滤和静电膜过滤等为主,根据空气质量及使用时间,需要定期对各过滤模块进行更换,故过滤模块的更换及装配对于空气过滤质量而言也很重要,目前过滤模块以插入的方式装配固定,而新风全热交换器内部用于过滤模块插入设置的通道一般由四组L型板构成,L型板一侧与新风全热交换器内壁连接固定且该侧位于通道外侧,L型板的另一侧垂直于新风全热交换器内壁设置且该侧之间构成通道,这种结构中L型板单独装配,对装配角度及装配位置的要求较高,使得通道的间距与过滤模块的厚度在装配时容易产生误差,过滤模块装配后会产生缝隙,造成过滤质量低,同时因新风全热交换器内部的风机运行会导致过滤模块产生共振,增加了新风全热交换器运行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的过滤模块装配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的过滤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装配面板,装配面板固定在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的内壁上,所述装配面板包括底板及位于底板两侧与其垂直分布的侧板,两组装配面板的开口相对设置且装配面板的底板和侧板之间构成用于装配过滤模块的通道。所述底板两侧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朝向通道内侧设置的凸筋,凸筋沿底板长度方向分布,且凸筋两端与底板两端对齐设置,凸筋之间构成固定槽体且底板于固定槽体内部设有固定孔。所述装配面板的侧板于通道外侧的一端根部与底板断开设置,并向外张开设置构成喇叭状结构的导向板,导向板端部与所述底板端部对齐设置。所述装配面板的侧板于通道内侧的一端向外侧折弯设置,并构成与所述侧板垂直分布的定位板,定位板外侧侧面与所述底板端部对齐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由两组装配面板代替四组L型板完成过滤模块的装配,简化了装配结构,降低了装配难度,保障了过滤模块的装配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L型板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装配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装配面板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2过滤模块、3风口、4L型板、5装配面板、6凸筋、7固定槽体、8侧板、9导向板、10定位板、11固定孔、12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根据附图2至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的过滤模块装配结构,包括两组装配面板5,装配面板5固定在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装配面板5包括底板12及位于底板12两侧与其垂直分布的侧板8,整体截面构成U型结构,两组装配面板5的开口相对设置且装配面板5的底板12和侧板8之间构成用于装配过滤模块2的通道,位于回风室和新风室内的过滤模块2分别通过装配面板5插入固定至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1内部,使过滤模块2相对的两侧得到固定,同时过滤模块2内侧与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1的壳体内壁相抵,过滤模块2外侧与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1的盖体内壁相抵,使得过滤模块2四周均得到固定。进一步地,为了保障过滤模块2插入过程的顺畅性及装配面板5的安装结构需要,所述底板12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个朝向通道内侧设置的凸筋6,凸筋6沿底板12长度方向分布,且凸筋6两端与底板12两端对齐设置,在过滤模块2插入或拔出过程中,过滤模块2两侧会与凸筋6表面滑动连接,过滤模块2与底板12的接触面积减小,同时也减小了滑动过程产生的阻力,使过滤模块2的滑动过程顺畅,使用效果好;所述凸筋6之间构成固定槽体7且底板12于固定槽体7内部设有固定孔11,固定孔11采用锥形孔,通过在固定槽体7内通过螺丝可以实现装配面板5与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1内壁的连接固定,使螺丝隐藏在固定槽体7内部,不影响过滤模块2的滑动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装配面板5的侧板8于通道外侧的一端根部与底板12断开设置,并向外张开设置构成喇叭状结构的导向板9,导向板9端部与所述底板12端部对齐设置,通过导向板9的设置,可以将过滤模块2用于置入或拔出的一侧开口变大,在过滤模块2装配过程中方便将过滤模块2插入至通道内部,便于装配使用。进一步地,所述装配面板5的侧板8于通道内侧的一端向外侧折弯设置,并构成与所述侧板8垂直分布的定位板10,定位板10外侧侧面与所述底板12端部对齐设置,在装配面板5与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1内壁连接固定前,可以将定位板10与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1内壁相抵,使装配面板5与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1内壁之间保持垂直效果,然后再通过螺丝进行固定,该结构可以保障两组装配面板5之间相互平行分布的装配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的过滤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装配面板,装配面板固定在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的内壁上,所述装配面板包括底板及位于底板两侧与其垂直分布的侧板,两组装配面板的开口相对设置且装配面板的底板和侧板之间构成用于装配过滤模块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的过滤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装配面板,装配面板固定在新风全热交换器本体的内壁上,所述装配面板包括底板及位于底板两侧与其垂直分布的侧板,两组装配面板的开口相对设置且装配面板的底板和侧板之间构成用于装配过滤模块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的过滤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两侧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朝向通道内侧设置的凸筋,凸筋沿底板长度方向分布,且凸筋两端与底板两端对齐设置,凸筋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欧莱瑞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