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63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1:15
一种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包括烘房,所述烘房内设有烘车,所述烘房内壁固定有置于所述烘车上方的底板,所述烘房的顶部侧壁两端分别设有新风入口管道、排湿出口管道,靠近所述新风入口管道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循环风机,靠近所述排湿出口管道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加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利用风压差原理,排出湿气,且不会降低烘房内温度,降低热量无端损失,不仅能达到原有排湿系统效果,而且能减少风机数量、降低制作安装成本、降低能耗。

Structure of a New Type of Drying Room for Dehumid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排湿烘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
技术介绍
烘房通常功能为通过热源作用,使烘房室体内达到一定的温度,去除烘房内产品中的水气达到干燥效果或是使产品达到一定的温度实现干燥、固化、老化等,目前产品干燥或固化老化的方式有多种;如有通过燃烧燃料加热的方式,电加热的方式或是蒸汽加热的方式。这些加热方式都存在缺陷,如燃料加热的方式,燃料很难燃烧充分,存在热效率低的缺陷;电加热的方式,资源难循环利用,不利于资源节约;蒸汽加热的方式,存在加热不均匀的缺陷。现有烘房的新风入口和排湿出口通常设置在烘房的竖直侧壁靠近烘车处,循环风机和加热器通常设置在烘房顶部,加热和循环流动的空气,所述烘房配用低噪音轴流风机和自动控温系统,整个循环系统全封闭,热效率高,节约能耗,在强制通风作用下,物料干燥均匀;一般使用此类方式的排湿系统会在烘房排湿时使烘房内温度骤然下降,损失大量热量,造成能源浪费,当烘房内的携带湿气的湿热气体排出后,新鲜进入的气体在循环过程中需要重新加热,有一定的温差阶段,影响持续不间断的烘干程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利用风压差原理,排出湿气,且不会降低烘房内温度,降低热量无端损失,不仅能达到原有排湿系统效果,而且能减少风机数量、降低制作安装成本、降低能耗。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包括烘房,所述烘房内设有烘车,所述烘房内壁固定有置于所述烘车上方的底板,所述烘房的顶部侧壁两端分别设有新风入口管道、排湿出口管道,靠近所述新风入口管道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循环风机,靠近所述排湿出口管道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加热器。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烘车放有被烘干的食材,开启循环风机和加热器,烘房外干燥的空气通过新风入口管道进入烘房,烘房内的循环的气体与新风入口进入的气体汇聚混合通过循环风机的作用,聚合后通过加热器,然后继续循环运动至烘车内,吸收被烘干食材的水汽。烘房内的循环后的湿气与新风入口汇集在循环风机处,烘房内循环后的湿气相较于新风入口进入的气体,温度更高,湿度更高,根据风压差原理,湿度越高、温度越高运动的气体风压越高,进而烘房内循环后运动的湿气为高风压,新风入口进入的较为干燥的气体为低气压,当两种气压混合时,湿气和干燥气体会自动分层,湿气会处于干燥气体的上方,即使是经过加热器加热后的湿气和干燥的气体,湿气仍然处于上方,当经过排湿出口管道处,湿气和干燥气体会分流,湿气从排湿出口排出,干燥气体继续在烘房内循环;此时,排湿出口管道处烘房内的气压大于烘房外的气压,湿气排出;新风入口管道处烘房内的气压小于烘房外的气压,干燥气体进入;如此反复循环,所以位于上方的湿气从排湿出口管道排出,位于湿气下方的干燥气体继续在烘房内循环。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烘房侧壁处设有便于烘房内空气循环的间隙。间隙的设置使得气体在烘房内循环路径贯通,烘房内本有的气体和新风入口进入的气体混合在循环风机处,然后湿气因风压差置于顶部,通过加热器后的仍置于顶部的湿气通过排湿出口排出,新风入口进入的干燥空气继续在烘房内循环。通过所述间隙的气体流量与排湿出口管道的气体流量大于或等于底板与烘房之间的气体流量,便于位于上层的湿气与下层的新风分流,进而因风压差作用,上层湿气排出,下层新风继续在烘车内循环;通过所述间隙的气体流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排湿出口管道的气体流量,湿度越大的湿气置于烘房顶部,通过排湿出口管道排出,即使有少量湿气与大量新风混合后继续循环,仍然不影响后续除湿。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连接于置于烘房外部热风炉。热风炉的热源方式可采用天然气式、蒸汽式、电加热式或燃煤/柴/生物颗粒式。进一步地,所述新风入口管道上固定连接有新风风阀。新风风阀的设计加速新风的进入。进一步地,所述排湿出口管道上固定连接有排湿风阀。排湿风阀的设计加速湿气的排出。综上所述,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创新性地将替换了强制往烘房灌风的方式排出湿气的方式,而是利用湿气和新风的风压差,将处于上方的湿气在经过排湿出口管道处由于烘房内外压差直接排出烘房,新风入口外部的新风由于烘房内外压差进入烘房,使得整个烘房内湿气和新风的置换,不需要额外风机,降低制作安装成本、降低能耗;(2)本技术中创新性地将循环风机置于气体循环方向中加热器的前面,使得湿气与新风混合后已经自动分层后,再次经过加热器加热,及时加热后的湿气与新风温度一致,但是湿气由于湿度较大依然是高风压处于上位,所说湿气与新风的位置关系不变,仅仅实现加热过程,加热后的新风继续在烘房内循环,湿气排出,上述方式利用风压差原理,不需要格外负载,且进入后的新风加温后才会进入烘房,所以烘房内烘车的温度稳定,保证除湿过程恒稳,放置温差变化,降低烘干效率;(3)本技术中利用了系统内循环风机进出风端的风压差,将新风入口管道和排湿出口管道均置于烘箱顶部,巧妙的将烘房内湿气排出,且不会让烘房内烘车部分的温度骤然下降,减少了烘房排湿时热量的损耗,从而缩短了产品烘干周期,且设备结构简单,后期维护方便,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循环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烘房,2-烘车,3-底板,4-新风入口管道,5-排湿出口管道,6-循环风机,7-加热器,8-新风风阀,9-排湿风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实施例1一种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包括烘房1,所述烘房1内设有烘车2,所述烘房1内壁固定有置于所述烘车2上方的底板3,所述烘房1的顶部侧壁两端分别设有新风入口管道4、排湿出口管道5,靠近所述新风入口管道4的所述底板3上设有循环风机6,靠近所述排湿出口管道5的所述底板3上设有加热器7。烘车2放有被烘干的食材,开启循环风机6和加热器7,烘房1外干燥的空气通过新风入口管道4进入烘房1,烘房1内的循环的气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包括烘房(1),所述烘房(1)内设有烘车(2),所述烘房(1)内壁固定有置于所述烘车(2)上方的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烘房(1)的顶部侧壁两端分别设有新风入口管道(4)、排湿出口管道(5),靠近所述新风入口管道(4)的所述底板(3)上设有循环风机(6),靠近所述排湿出口管道(5)的所述底板(3)上设有加热器(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包括烘房(1),所述烘房(1)内设有烘车(2),所述烘房(1)内壁固定有置于所述烘车(2)上方的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烘房(1)的顶部侧壁两端分别设有新风入口管道(4)、排湿出口管道(5),靠近所述新风入口管道(4)的所述底板(3)上设有循环风机(6),靠近所述排湿出口管道(5)的所述底板(3)上设有加热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排湿烘房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双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智旗云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