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4529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及方法,具有养殖池、活性污泥池、清水池、板框式压滤机和相应的电器设备。每日排出养殖池水体总量10%的养殖用水,通过SBR活性污泥池净化处理,沉淀后将清水输送到清水池中,随后被重新泵回养殖池,实现养殖用水的重复循环使用。在SBR活性污泥池净化处理养殖用水期间,每立方米水体投入碳源10克~100克,以控制养殖水体中的硝态氮浓度。通过活性污泥池和板框式压滤机去除水体中过高浓度的生物絮体,同时在养殖池维持浓度为100~250mg/L的生物絮体,使养殖池通过硝化作用具备一定的水质净化能力。在进行养殖用水重复使用的同时,实现对生物絮体浓度和硝态氮浓度的控制,防止它们在养殖过程中对南美白对虾产生危害。

A Circulating Water Shrimp Culture System for SBR Wat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科学领域,具体来说,是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以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南美白对虾的常见养殖模式有露天池塘精养、池塘温棚精养、高位池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等。除此之外,由于在节水、控制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生态防病等方面的优势,生物絮团养殖模式逐渐兴起。在常见的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中,大量悬浮生长的生物絮体和南美白对虾生存于同一空间(养殖池)。在处理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等有毒物质方面,生物絮体具备良好的水质净化能力,可以通过同化作用和(或)硝化作用将其转化为微生物的生物量或者最终地氧化为硝态氮。实验表明,养殖区维持较低浓度的生物絮体,在不额外添加碳源的条件下,养殖池即可通过硝化作用净化水质。但是,随着养殖过程的不断进行和投饵量的不断增大,生物絮体的浓度(亦可称为悬浮颗粒物浓度,TSS)在水体中不断升高;硝化现象经常发生,硝态氮的浓度在水体中不断升高。研究表明,养殖期间过高的悬浮颗粒物质浓度可能妨碍南美白对虾的呼吸等活动,从而影响它的生长甚至存活;过高的硝态氮浓度会对南美白对虾的生理和免疫机能产生危害,导致它的生长速度下降、易患病、发育迟缓、繁殖力和成活率降低等。因此,对常见的生物絮团养殖模式进行过量悬浮颗粒物质和硝态氮的去除,将会更加有利于南美白对虾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及方法,由于设置了活性污泥池,能够很好地处理养殖池中浓度过高的悬浮颗粒物质和硝态氮,防止它们在养殖过程中对南美白对虾产生危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包括:控制柜;若干养殖池;至少一个清水池;配置有循环水泵的清水加注管路,具有与清水池连通的进水端,还具有若干与所有养殖池一一接通的出水端;排水管路,具有若干与所有养殖池一一接通的进水端;以及曝气装置,具有通往养殖池内腔、清水池内腔的出气管路;进一步包括:地埋式活性污泥池;以及用于将活性污泥池中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机构;其中,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包括污泥泵、输入管、板框式压滤机、液体输出管,所述污泥泵、板框式压滤机均受控制柜控制,所述污泥泵的吸入端浸入活性污泥池的污水中,所述污泥泵的排出端通过输入管与板框式压滤机的输入端接通,所述板框式压滤机的清水输出端通过液体输出管与活性污泥池接通。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污泥池配置有受控制柜控制的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吸入端与活性污泥池内腔接通并用于吸取活性污泥池中的清水,所述潜水泵的排出端与清水池接通。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池内置有与控制柜连接的水位感应器,所述水位感应器用于监测清水池的水位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污泥池至少内置有一个受控制柜控制的搅拌器。进一步地,所述曝气装置具有通往活性污泥池内腔的出气管路。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污泥池配置有与控制柜连接的、用于监测污水中TSS浓度的水质检测仪。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1、用沙滤处理后的养殖用水注满养殖池、清水池,然后向养殖池内的养殖水体供气,曝气处理7天;S2、养殖池初始放养盐度适宜的、不带有特定病原的南美白对虾,虾苗个体体重≥0.1g,初始放养密度为500~800尾/m3,选用南美白对虾的商品饲料,每日投喂5~6次,日投饵率逐步由10%降至3%,养殖期的第0-12天(具体时间,可以适当地进一步延长),活性污泥池不工作,养殖池不进水和排水,监测养殖系统水质指标和病原生物,向清水池不定期地加入一定重量的碳酸氢钠、氯化钙、水产用矿物质,调控养殖水体的pH值为7.2-8.7,矿物质离子≥200mg/L;S3、养殖期的第13天,向活性污泥池输入采用粉状饲料和养殖用水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开始使用活性污泥池处理养殖水体,每24小时为一个周期,并按每日循环重复;其中,S3步骤至少包括如下两个步骤:S301、该步骤为进水期,操作时间段为起始日的20:00-次日的01:00,由循环水泵从清水池取水,送至各养殖池,养殖池溢出的养殖水体通过排水管路排入活性污泥池;S302、该步骤为搅拌期,操作时间段为次日的01:00-次日的11:00,开启搅拌器15对活性污泥池的水体进行搅拌,次日的01:30向活性污泥池的水体投放一定重量的食品级葡萄糖;S4、该步骤为曝气期,操作时间段为次日的11:00-16:30,开启增氧机,输出的氧气通过污泥池增氧管进入活性污泥池的水体中;S5、该步骤为沉淀期,操作时间段为次日的16:30-17:30,关闭搅拌器和增氧机,让经处理过的活性污泥水体自然沉淀;S6、该步骤为排水与闲置期,操作时间段为次日的17:30-20:00,用潜水泵将活性污泥池中已经自然沉淀好的上清液抽取至清水池内,清水池内的清水上升至工作水位后,水位感应器被触发,使得潜水泵处于关闭状态,随后,活性污泥池进入闲置状态。养殖期间,所述污泥泵和板框式压滤机不定期地在S4步骤启停,采用沙滤处理后的养殖用水补充日常操作和蒸发损耗的水体;所述水质检测仪在S4步骤检测活性污泥池中水体的TSS浓度;当活性污泥池中水体TSS浓度超过2000mg/L时,启动污泥泵向板框式压滤机泵送混合液,压滤后得到的清水通过液体输出管重回活性污泥池;当TSS浓度低于2000mg/L时,关闭污泥泵;如果S4步骤结束的时候TSS浓度仍然不低于2000mg/L,在S4步骤结束时关闭污泥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设置了活性污泥池,能够很好地处理养殖池中浓度过高的悬浮颗粒物质和硝态氮,防止它们在养殖过程中对南美白对虾产生危害,每日排出养殖池水体总量中一定比例的养殖用水,通过SBR活性污泥池净化处理,沉淀后储存于清水池中,随后被重新泵回养殖池,实现养殖用水的重复循环使用;2)在养殖池中维持较低浓度的生物絮体,以此通过硝化作用在养殖池内实现一定的水体净化能力,其次,根据养殖过程的实际需要,交互式地在活性污泥池去除养殖池中产生的悬浮颗粒物质和硝态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布局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控制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包括:控制柜23;若干养殖池1;一个清水池2,配置有溢流管22;地埋式活性污泥池14;配置有循环水泵4的清水加注管路,具有接水管3、输水总管5以及若干输水分支管6,若干输水分支管6分别与若干养殖池1接通,循环水泵4受控制柜23控制,循环水泵4的吸水端通过接水管3与清水池2接通,循环水泵4的出水端、输水总管5、若干输水分支管6依次接通,可将清水输送到所有的养殖池1中;排水管路,具有若干与所有养殖池1内腔上部一一接通的排水分支管7,还具有排水总管8,排水分支管7的进水端接通养殖池1内腔上部,所有排水分支管7出水端均与排水总管8接通,排水总管8的出水端接通活性污泥池14;曝气装置,具有通往养殖池1内腔、清水池2内腔的出气管路;以及用于将活性污泥池14中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机构。其中,上述固液分离机构包括污泥泵18、输入管19、板框式压滤机20、液体输出管21,污泥泵18、板框式压滤机20均受控制柜23控制,污泥泵18的吸入端浸入活性污泥池14的污水中,污泥泵18的排出端通过输入管19与板框式压滤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包括:控制柜(23);若干养殖池(1);至少一个清水池(2);配置有循环水泵(4)的清水加注管路,具有与清水池(2)连通的进水端,还具有若干与所有养殖池(1)一一接通的出水端;排水管路,具有若干与所有养殖池(1)一一接通的进水端;以及曝气装置,具有通往养殖池(1)内腔、清水池(2)内腔的出气管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地埋式活性污泥池(14);以及用于将活性污泥池(14)中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机构;其中,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包括污泥泵(18)、输入管(19)、板框式压滤机(20)、液体输出管(21),所述污泥泵(18)、板框式压滤机(20)均受控制柜(23)控制,所述污泥泵(18)的吸入端浸入活性污泥池(14)的污水中,所述污泥泵(18)的排出端通过输入管(19)与板框式压滤机(20)的输入端接通,所述板框式压滤机(20)的清水输出端通过液体输出管(21)与活性污泥池(14)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包括:控制柜(23);若干养殖池(1);至少一个清水池(2);配置有循环水泵(4)的清水加注管路,具有与清水池(2)连通的进水端,还具有若干与所有养殖池(1)一一接通的出水端;排水管路,具有若干与所有养殖池(1)一一接通的进水端;以及曝气装置,具有通往养殖池(1)内腔、清水池(2)内腔的出气管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地埋式活性污泥池(14);以及用于将活性污泥池(14)中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机构;其中,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包括污泥泵(18)、输入管(19)、板框式压滤机(20)、液体输出管(21),所述污泥泵(18)、板框式压滤机(20)均受控制柜(23)控制,所述污泥泵(18)的吸入端浸入活性污泥池(14)的污水中,所述污泥泵(18)的排出端通过输入管(19)与板框式压滤机(20)的输入端接通,所述板框式压滤机(20)的清水输出端通过液体输出管(21)与活性污泥池(14)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污泥池(14)配置有受控制柜(23)控制的潜水泵(16),所述潜水泵(16)的吸入端与活性污泥池(14)内腔接通并用于吸取活性污泥池(14)中的清水,所述潜水泵(16)的排出端与清水池(2)接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2)内置有与控制柜(23)连接的水位感应器(17),所述水位感应器(17)用于监测清水池(2)的水位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污泥池(14)至少内置有一个受控制柜(23)控制的搅拌器(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具有通往活性污泥池(14)内腔的供气管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污泥池(14)配置有与控制柜(23)连接的、用于在线监测污水中TSS浓度的水质检测仪(24)。7.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1、用沙滤处理后的养殖用水注满养殖池(1)、清水池(2),然后向养殖池(1)内的养殖水体供气,曝气处理7天;S2、养殖池(1)初始放养盐度适宜的、不带有特定病原的南美白对虾,虾苗个体体重≥0.1g,初始放养密度为500~800尾/m3,选用南美白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洪新刘文畅罗国芝孙大川郝亚宁黎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