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267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涉及底栖动物试验装置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在观察底栖动物对不同底质的倾向性选择时,底质容易相互混合导致试验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桶体,桶体由侧壁和圆形底盘构成,桶体内中心位置处设有中心柱,桶体内壁与中心柱之间插接有隔板,底盘由呈扇形的拼板拼接而成,隔板设置于两拼板拼接位置处,拼板与两侧的隔板、桶体的侧壁围成顶部开口的独立空间,所述拼板能够全部或部分将所述独立空间的底部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观察底栖动物对不同底质的选择倾向性。

Behavior Observation Device for Benthic Anim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
本技术涉及底栖动物试验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
技术介绍
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在湖泊底部的、肉眼可见的动物群落,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功能,也是水体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环节,在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底栖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底栖动物是重要的食品和药品来源、重要的天然饵料及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不仅如此,许多底栖动物对环境的变化敏感,在环境监测方面以及水生生态系统方面,可作为重要的指示生物,同时底栖动物也是水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不同底质环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和所表现出的生物学特征存在着差异,因此底栖动物更倾向于哪种底质对于底栖动物的进一步研究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研究装置,在核算某一类底质中的底栖动物时,将某一种类的底质从研究装置中取出往往较为复杂、浪费时间以及可能会造成部分底栖动物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底质取出过程简单、省时省力且不会造成底栖动物死亡的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本技术包括桶体,桶体由侧壁和圆形底盘构成,桶体内中心位置处设有中心柱,桶体内壁与中心柱之间插接有隔板,底盘由呈扇形的拼板拼接而成,隔板设置于两拼板拼接位置处,拼板与两侧的隔板、桶体的侧壁围成顶部开口的独立空间,拼板能够部分或全部将所述独立空间的底部打开。本技术使用时,隔板将桶体内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间,将每个独立的空间内分别放入不同的底质,使得底质的高度与隔板以及中心柱顶面高度相同,待底质稳定后将底栖动物置于中心柱顶面上,让底栖动物自由选择其喜欢的底质,观察和统计底上动物和底内动物对底质的选择情况并记录。待底内动物钻进底质并稳定后,将隔板抽出,由于底内动物在底质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移动,过几天将隔板重新插回,然后先后将所述独立空间的底部部分或全部打开,隔板所形成的独立空间内的底质连同其内的底栖动物分别从桶体中流出,分别统计核算此时不同底质内的底栖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并与隔板抽出前的情况比较。进一步,拼板通过以下两种结构,来实现将所述独立空间底部部分或全部打开:其一,中心柱下部设有沿桶体径向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桶体的侧壁内侧,连接柱顶部设有容纳隔板的卡槽,该结构在将隔板抽出时,不会造成底质从两相邻拼板之间的空隙内掉落。为更好的转动拼板,拼板内侧固定有转轴Ⅰ,转轴Ⅰ插于中心柱底部,拼板外侧固定有转轴Ⅱ,转轴Ⅱ伸出侧壁后自由端设有转把,拼板的两侧边与连接柱相接触;为防止拼板自发的发生转动,中心柱外表面设有弧形开槽Ⅰ,弧形开槽Ⅰ内设有插接在转轴Ⅰ内的固定轴,转轴Ⅰ可以沿固定轴往复运动和转动,转轴Ⅰ外表面设有与弧形开槽Ⅰ互相配合的弧形凸台Ⅰ;延伸在桶体外的转轴Ⅱ上设有弧形凸台Ⅱ,桶体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凸台Ⅱ互相配合的弧形开槽Ⅱ,转把设置在弧形凸台Ⅱ外侧,优选的,为促进在使用完毕后拼板自动复位,固定轴与转轴Ⅰ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弧形凸台Ⅰ和弧形凸台Ⅱ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桶体外侧设有筛桶,筛桶滑动连接在桶体外壁上,筛桶内设有筛网,其滑动结构优选为:桶体外壁上设有竖直滑槽,筛桶内壁设有与竖直滑槽互相配合的滑块;筛桶顶部设有弧形缺口,筛桶顶部运动至桶体底部时,转把通过弧形缺口显露在外。筛网上筛孔大小可以根据底栖动物的大小予以设置,使得底栖动物不会从筛网上漏下即可,其他底质从筛网上漏下,落于筛桶底部,待筛分完毕,打开筛桶底部封盖,将底质取出,同时将筛网取下核算底栖动物的数量。为更加方便将筛网上的底质卸下,在筛桶上可以设置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在使用时打开,通入水管冲向筛网即可,不使用时可以将其封闭;当然所述进水口也可以一直呈打开状态。优选的,转把上设有沿桶体径向的伸缩杆,将筛桶滑到桶体底部时,筛桶容易复位,通过设置该伸缩杆,将其长度拉长,筛桶向上的运动被阻断,实现了桶体和筛桶的相对固定。其二,连接柱的侧边设有容纳拼板的卡槽,中心柱上设有容纳拼板的卡槽,桶体侧壁设有供拼板穿过的长条形通孔,为防止拼板被完全抽拉出桶体外,拼板上设有防止拼板滑出桶体外侧的挡堵,所述挡堵优选为弧形结构,为方便抽拉拼板,拼板外侧面设有握柄。在上述两种方案中,中心柱高度与隔板高度相同,中心柱高度小于侧壁高度,侧壁高度大于中心柱的原因在于防止底栖动物爬出桶体外,当然侧壁的高度有最佳的选择,即中心柱:侧壁=1/3-1/2最佳。优选的,中心柱顶面可拆卸的连接有中空的圆柱形档板,底栖动物放置于中空的圆柱形档板内,设置中空的圆柱形档板的作用在于待底质稳定后(一般一周左右),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将底栖动物暂时放置于中空的圆柱形档板和中心柱顶面所形成的空间内(暂放底栖动物20分钟左右),待准备就绪后将中空的圆柱形档板拆除。优选的,中空的圆柱形档板底部设有容纳隔板的卡槽,隔板插入卡槽后实现中空的圆柱形档板与中心柱顶面可拆卸的连接。优选的,中空的圆柱形档板为透明材质,以便于观察暂放于其内部的底栖动物状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便于观察底栖动物对底质的倾向性选择,底栖动物钻入相应的底质后,通过转把将拼板转动或者通过握柄将拼板从桶体中抽出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底质从桶体底部漏出,底质的卸除更加方便,更加省时省力,也不会对底栖动物造成损伤;本技术设有筛桶,核算底质中底栖动物的数量可以使用同一个装置来完成,打开拼板后底质慢慢下落的过程中底质经过筛网的作用漏下,底栖动物则被筛选在筛网上,实现底栖动物和底质的分离,为增加筛分效率,还可以利用筛桶上的进水口通入清水按一定流量冲洗筛网。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图;图3为中心柱结构示意图;图4为拼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桶体上弧形开槽Ⅱ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筛桶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4中连接柱与拼板连接关系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4中连接柱结构示意图;其中,1-桶体;2-中心柱;3-隔板;4-拼板;5-转轴Ⅰ;6-转轴Ⅱ;7-转把;8-弧形开槽Ⅰ;9-固定轴;10-弧形凸台Ⅰ;11-弧形凸台Ⅱ;12-弧形开槽Ⅱ;13-中空的圆柱形档板;14-筛桶;15-筛网;16-弧形缺口;17-连接柱;18-挡堵;19-握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解释。实施例1一种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包括桶体1,桶体1由侧壁和圆形底盘构成,桶体1内中心位置处设有中心柱2,桶体1内壁与中心柱2之间插接有与中心柱2同高的隔板3,中心柱2与桶体1侧壁高度之比为1:1.5,底盘由呈扇形的拼板4拼接而成,隔板3设置于两拼板4拼接位置处,具体的连接方式为:中心柱2下部设有沿桶体1径向的连接柱17,连接柱17的另一端固定在桶体1的侧壁内侧,连接柱17顶部设有容纳隔板3的卡槽,当然在桶体1侧壁内侧以及中心柱2外壁上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容纳隔板3的卡槽。如图4所示,拼板4内侧固定有转轴Ⅰ5,拼板4外侧设有固定有转轴Ⅱ6,转轴Ⅱ6伸出侧壁后自由端设有转把7。如图3所示,中心柱2外表面设有弧形开槽Ⅰ8,弧形开槽Ⅰ8内设有固定轴9,固定轴9插接在转轴Ⅰ5内且转轴Ⅰ5可以沿固定轴9转动和往复运动,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包括桶体(1),桶体(1)由侧壁和圆形底盘构成,其特征在于,桶体(1)内中心位置处设有中心柱(2),桶体(1)内壁与中心柱(2)外壁之间插接有隔板(3),底盘由呈扇形的拼板(4)拼接而成,隔板(3)设置于两拼板(4)拼接位置处,拼板(4)与两侧的隔板(3)、桶体的侧壁围成顶部开口的独立空间,拼板(4)能够部分或全部将所述独立空间的底部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包括桶体(1),桶体(1)由侧壁和圆形底盘构成,其特征在于,桶体(1)内中心位置处设有中心柱(2),桶体(1)内壁与中心柱(2)外壁之间插接有隔板(3),底盘由呈扇形的拼板(4)拼接而成,隔板(3)设置于两拼板(4)拼接位置处,拼板(4)与两侧的隔板(3)、桶体的侧壁围成顶部开口的独立空间,拼板(4)能够部分或全部将所述独立空间的底部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柱(2)下部设有沿桶体(1)径向的连接柱(17),连接柱(17)的另一端固定在桶体(1)的侧壁内侧,连接柱(17)顶部设有容纳隔板(3)的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拼板(4)内侧固定有转轴Ⅰ(5),转轴Ⅰ(5)插于中心柱(2)底部,拼板(4)外侧固定有转轴Ⅱ(6),转轴Ⅱ(6)伸出侧壁后自由端设有转把(7),拼板(4)的两侧边与连接柱(17)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柱(2)外表面设有弧形开槽Ⅰ(8),弧形开槽Ⅰ(8)内设有插接在转轴Ⅰ(5)内的固定轴(9),转轴Ⅰ(5)可以沿固定轴(9)转动和往复运动,转轴Ⅰ(5)外表面设有与弧形开槽Ⅰ(8)互相配合的弧形凸台Ⅰ(10);延伸在桶体(1)外的转轴Ⅱ(6)上设有弧形凸台Ⅱ(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珊房景辉蒋增杰侯兴董世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