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庆培专利>正文

多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32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变速器,它包括与输入部件连接的具有两个中间输出路径的前置变速部分,具有四个或五个旋转部件的主变速部分,第一旋转部件由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一中间输出路径、并由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连接到变速器壳体,第二旋转部件连接到输出部件,第三旋转部件由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二中间输出路径、并由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连接到变速器壳体,第五旋转部件由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一中间输出路径、并由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二中间输出路径,实现十个调速档位;或者取消第四变速器换档元件与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增加连接第二中间输出路径与第四旋转部件四第五变速器换档元件,从而实现九个调速档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级变速器,特别是具有多个前进档的车载多级自动变速器o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具有六个前进档的自动变速器人多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行星齿轮组和五个或五个以上换档元件(离合器和制动器)。例如美国专利No.6,071,208、 No.6,422,968、中国专利CN200410103185.5等所提出的六档自动变速器,其中有的包括四个行星齿轮组,有的包括五个或六个换档元件。美 国专利No.6,623,397提出的七档自动变速器,包括五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 而具有八个或更多前进档的S动变速器则大多包括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行星齿 轮组和六个或六个以上换档元件;有些多级变速器在相邻的档位之间切换时需 要接合和分离超过两个的换档元件,容易产生换档冲击,为减小这种冲击需要 精密而复杂的控制系统。由于现有的六档以上的自动变速器大多具有较多行星 齿轮组、结构不够紧凑、换档元件多,导致其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大,制造 成本高,l天l此,很少搭载在普及型车辆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级变速器,它只需要三组或等价于 三组的行星齿轮组、四至七个换档元件便可实现5 12级的变速,具有较大的 总变速比,同时各相邻档位之间的切换仅需要接合和分离两个换档元件,换档 冲击小。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级变速器,包括输入部件、前置变速部 分、主变速部分、输出部件以及至少三个离合器换档元件和至少一个制动器换 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变速部分与输入部件连接、并具有旋转的第一 中间输出路径和第二中间输出路径,第一 中间输出路径与第二中间输出路径之 间有固定的、且大于一的转速比;所述主变速部分由至少具有四个旋转部件的 组合式行星齿轮组构成,该四个旋转部件按照在转速共线图中表示分别为按顺 序排列的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第三旋转部件、第五旋转部件;第二 旋转部件与输出部件固定连接,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 与第一中间输出路径相连接,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与 第二中间输出路径相连接,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与第 一中间输出路径相连接;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多级变速器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三旋 转部件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的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或者,本专利技术的多级变速 器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五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中间输出路径相连接的第 四离合器换档元件。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多级变速器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五旋 转部件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的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一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 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二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 动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三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二 离合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四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 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五档位;通过接合所述 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六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七档位;通过接合 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八档位;通过接 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九档位;通过 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十档位;通 过接合所述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一倒车 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 二倒车档位。或者,本专利技术的多级变速器主变速部分还包括在转速共线图中顺序排列的 第四旋转部件;所述第四旋转部件通过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与第二中间输出路 径相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多级变速器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五旋 转部件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的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 换档元件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一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 档元件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二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 元件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三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 件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四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五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和 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六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 二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七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三 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八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五离 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九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三离合 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十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五离合器 换档元件而建立倒车档位。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多级变速器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三旋转部件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的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或者,本专利技术的多级变速 器还包括将所述第五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中间输出路径相连接的第四离合器 换档元件。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构造的多级变速器仅需要三组或等价于三组的行星齿轮组,仅需4 7个换档元件便可实现5 12级的变速,从而减小了变速器的体 积、重量及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多级变速器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转速共线图;图2是实施例1的构造图;图3是实施例1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图4是实施例2的构造图;图5是实施例2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 图6是实施例3的构造图; 图7是实施例3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 图8是实施例4的构造图; 图9是实施例4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图10是实施例5不包括制动器换档元件B3的转速共线图; 图11是实施例5的包括制动器换档元件B3的转速共线图;图12是实施例5的构造图;图13是实施例5、实施例5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图14是实施例6的构造图; 图15是实施例6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 图16是实施例7的构造图;图17是实施例7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图18是实施例8的转速共线图;图19是实施例8的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图l、图10、图ll、图18的共线图表示各旋转部件的转速、档位切换关系, 各竖直线分别标识各个旋转部件的转速,图中的"2"表示前置变速部分2的共 线图,图中的"3"表示主变速部分3的转速共线图,最下的水平线表示转速为 "0",中间的水平线表示第二中间输出路径PW2的转速,最上的水平线表示第 一中间输出路径P W1的转速。实施例l:如附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10个前进档和2个倒车档。 如附图2所示,它的具体组成包括输入部件l、双小齿轮型(Ravigneaux型) 第一行星齿轮组PG1、购'个均为单小齿轮型(Simpson型)的第二、第三行星 齿轮组PG2、 PG3、输出部件4、第一至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1、 C2、 C3、 C4 和第一至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1、 B2、 B3。第一行星齿轮组PG1构成前置变速部分2。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太阳齿 轮S1与输入部件1固定连接,它的行星齿轮架CA1与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级变速器,包括输入部件(1)、前置变速部分(2)、主变速部分(3)、输出部件(4)以及至少三个离合器换档元件(C1、C2、C3)和至少一个制动器换档元件(B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变速部分(2)与输入部件(1)连接、并具有旋转的第一中间输出路径(PW1)和第二中间输出路径(PW2),第一中间输出路径(PW1)与第二中间输出路径(PW2)之间有固定的、且大于一的转速比;所述主变速部分(3)由至少具有四个旋转部件的组合式行星齿轮组构成,分别为按顺序排列的第一旋转部件(RM1)、第二旋转部件(RM2)、第三旋转部件(RM3)、第五旋转部件(RM5);所述第二旋转部件(RM2)与所述输出部件(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RM1)与第一中间输出路径(PW1)相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RM3)与第二中间输出路径(PW2)相连接,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RM5)与第一中间输出路径(PW1)相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旋转部件(RM1)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培
申请(专利权)人:黄庆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