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长良专利>正文

长冲程液压抽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3985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长冲程液压抽油机,它包括机架、抽油杆、其内装有配重的配重箱,它还包括油箱、进液口与所述的油箱相连的液压泵,液压泵的出口和一个液压换向阀的一个入口相连,换向阀的两个出口分别通过管线与竖式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的第一、二液压缸相连,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第一吊重带与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相连,一个其上装有第二吊重带的第一、二大滚筒绕线轮分别与所述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同轴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所述的抽油杆、配重箱分别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吊重带上。采用本装置能实现标准化、模块化生产、制造成本低、运行更加安全;并且抽油杆运动距离长于活塞杆的运动距离,实现抽油机长冲程作业,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油开采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长冲程液压抽油机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用的抽油机分为两大类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游梁式主要结构 为由机架、装在机架上的带驴头的游粱、装在油梁上的平衡滑块、连接游梁和曲柄的连杆、 连接曲柄和减速箱的皮带、连接抽油杆和驴头的吊重绳共同组成抽油机,其主要缺点是制造 成本高,运行时冲程短、平衡效果差、效率低、耗能高,维修时间长、费用高,安装、运行、 维修不安全,易伤人,每个油田都有抽油机伤人事件发生;无游梁式抽油机结构为由机架、 连接抽油杆和配重箱的吊重带,连接配重箱和减速器的链条、连接减速器和电机的皮带共同 组成抽油机,其制造成本比游梁式抽油机还要高,运行费、维修费也高;在我国,抽油机没 能标准化、模块化生产,生产厂家不同产品不同,给抽油机换件维修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进行标准化、模块化生 产,制造成本低,安装、运行、维修安全,运行时冲程长、产液量高、效率高、节能的长冲 程液压抽油机。本专利技术的长冲程液压抽油机,它包括机架、抽油杆、其内装有配重的配重箱,它还包括 油箱、进液口与所述的油箱相连的液压泵,所述的液压泵的出口和一个液压换向阀的一个入 口相连,所述的换向阀的两个出口分别通过管线与竖式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的第一、二液压 缸相连,所述的换向阀还设置有一个控制压力的溢流管,所述的溢流管通过回油管线与所述 的油箱相连,所述的第一、二液压缸下部通过其上装有截止阀的充液管线相连通,所述的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第一吊重带与分别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相 连, 一个其上装有第二吊重带的并且其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直径的第一、 二大滚筒绕线轮分别与所述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同轴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所述的抽油 杆、配重箱分别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吊重带上。本专利技术的长冲程液压抽油机,它包括机架、抽油杆、其内装有配重的配重箱,它还包括 油箱、进液口与所述的油箱相连的液压泵,所述的液压泵的出口和一个液压换向阀的一个入 口相连,所述的换向阀的两个出口分别通过管线与卧式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的双活塞杆液压 缸的第一、二液压缸相连,所述的换向阀还设置有一个控制压力的溢流管,所述的溢流管通 过回油管线与所述的油箱相连,所述的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第一吊重带与分别安装在所 述的机架上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相连,其上分别装有第二吊重带并其直径大于所述的第 一、二小滚筒绕线轮直径的第一、二大滚筒绕线轮分别与所述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同轴 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在所述的第一、二大滚筒绕线轮外上侧的机架上安装有第一、二天轮, 所述的第二吊重带分别通过所述的第一、二天轮与所述的抽油杆、配重箱相连。 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制造时选用的都是标准件,能实现标准化、模块化生产;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由于取消了游梁、滑块、曲柄,使安装、运行更加安全;由于机架底座预留一孔, 一旦配 重箱滑落,直接落入孔中,不会砸到机座上,保证了机座的安全;由于同轴固装大、小不同 直径的滚筒绕线轮,使得抽油杆运动距离长于活塞杆的运动距离,实现抽油机长冲程作业; 由于配重箱中的配重,使用的是配重块,可增可减,以便达到系统平衡,此种连接方式可以 实现抽油杆上行和下行时,液压泵匀速运动,降低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长冲程液压抽油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长冲程液压抽油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长冲程液压抽油机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长冲程液压抽油机,它包括机架10、 在油井6内采油用的抽油杆7、其内装有配重8的配重箱9,它还包括油箱3、进液口与所述 的油箱3相连的液压泵1,所述的液压泵l的出口和一个液压换向阀的2—个入口相连,所 述的换向阀2的两个出口分别通过管线与竖式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的第一、二液压缸5 — 1、 5—2相连,所述的换向阀2还设置有一个控制压力的溢流管,所述的溢流管通过回油管线与 所述的油箱3相连,所述的第一、二液压缸5 — 1、 5 — 2下部通过其上装有截止阀16的充液 管线15相连通以用于在油缸起始状态充油,所述的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第一吊重带4 与分别安装在所述的机架10上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11-1、 11-2相连, 一个其上装有第 二吊重带12的并且其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1I-1、 11-2直径的第一、二大 滚筒绕线轮13-1、 13-2分别与所述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ll-l、 11-2同轴安装在所述的 机架10上,所述的抽油杆7、配重箱9分别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吊重带12上。如图2所示的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它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的第一、二大滚筒绕线轮13-1、 13-2外侧 的机架上的第一、二天轮14-1、 14-2,所述的第二吊重带12分别通过所述的第一、二天轮 14-1、 14-2与所述的抽油杆7、配重箱9相连。如图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它包括机架10、在油井6内采油用的抽油杆 7、其内装有配重8的配重箱9,它还包括油箱3、进液口与所述的油箱3相连的液压泵1, 所述的液压泵1的出口和一个液压换向阀的2 —个入口相连,所述的换向阀2的两个出口分 别通过管线与卧式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的双活塞杆液压缸的第一、二液压缸5 — 1、 5 — 2相 连,所述的换向阀2还设置有一个控制压力的溢流管,所述的溢流管通过回油管线与所述的 油箱3相连,所述的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第一吊重带4与分别安装在所述的机架10上 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11-1、 11-2相连,其上分别装有第二吊重带12并且其直径大于所 述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ll-l、 11-2直径的第一、二大滚筒绕线轮13-1、 13-2分别与所 述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ll-l、 11-2同轴安装在所述的机架10上,在所述的第一、二大滚筒绕线轮13-1、 13-2外上侧的机架1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二天轮14-1、 14-2,所述的第 二吊重带12分别通过所述的第一、二天轮14-1、 14-2与所述的抽油杆7、配重箱9相连。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开启本长冲程液压抽油机的电控装置启动电机,电机驱动液压泵l输送液压动力,动力 液驱动一个活塞杆向上运动,另一个活塞杆向下运动,当活塞到达限位时,液压换向阀换向, 活塞杆换向运行,由于活塞杆与第一吊重带4连接,第一吊重带与小滚筒绕线轮相连、大滚 筒绕线轮与所述的小滚筒绕线轮同轴安装,大滚筒绕线轮上的吊重带分别与抽油杆和配重箱 连接,所以,抽油杆也同样实现上、下往复运动抽油作业。液压驱动系统中的活塞杆动力,是由电机驱动的液压泵驱动的驱动液提供,由于系统管 路接有液压换向阀,电机连续运行,不必作正反转,就能左右驱动活塞杆上、下往复运行, 经过吊重带拉动抽油杆上、下往复运行,实现节能自动控制,也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也更 加节电。由于用液压缸替代了减速器和曲柄,使传动级数降低,动力传动过程中,没有夹角 动力作功,也就是没有分力作功,从而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长冲程液压抽油机,它包括机架、抽油杆、其内装有配重的配重箱,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油箱、进液口与所述的油箱相连的液压泵,所述的液压泵的出口和一个液压换向阀的一个入口相连,所述的换向阀的两个出口分别通过管线与竖式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的第一、二液压缸相连,所述的换向阀还设置有一个控制压力的溢流管,所述的溢流管通过回油管线与所述的油箱相连,所述的第一、二液压缸下部通过其上装有截止阀的充液管线相连通,所述的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第一吊重带与分别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相连,一个其上装有第二吊重带的并且其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直径的第一、二大滚筒绕线轮分别与所述的第一、二小滚筒绕线轮同轴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所述的抽油杆、配重箱分别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吊重带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长良
申请(专利权)人:丁长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