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358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包括:安装板、顶柱与导向柱,所述顶柱设置有若干,所述顶柱的数量与滚轮模具中型腔的数量相同,若干所述顶柱呈矩形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若干所述顶柱的长度从边缘向中心依次递减,所述顶柱是用于顶出所述滚轮模具中成型的滚轮,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一侧表面的边缘,所述导向柱与所述顶柱处在所述安装板的同一侧表面,所述导向柱与所述滚轮模具上的导向孔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滚轮模具一次成型滚轮较多时、能够更加容易取出滚轮的效果。

A fixture for easy removal of rubber wheels from the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成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
技术介绍
滚轮模具是一种生产滚轮的模具,将熔融的原料注入滚轮模具中,冷却后将模具开启,之后进行脱模将成型的滚轮取出。现有的滚轮模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个模具上会设置许多型腔,通过设置一些流道将这些型腔与注胶口连接起来,型腔侧壁上还会设置有对穿的孔洞,当需要开始注胶时,首先将对穿的孔洞使用圆柱杆将对穿的孔洞塞住,只留下型腔,在注胶口中注入熔融的原料,原料通过流道将型腔全部填满,待原料冷却成型后,首先取出塞在对穿孔洞中的圆柱杆,之后进行开模,此时处在型腔中的滚轮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且滚轮会与型腔壁产生粘连,取出滚轮时需要手动一个一个将其从型腔中取出。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滚轮成型后会与型腔壁产生粘连,如果滚轮模具中只成型一个滚轮,手动取出可能就比较容易,但是当一次成型的滚轮非常多时,又因为滚轮模具中的成型滚轮在成型后因流道的存在,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滚轮与型腔壁粘连的位置就会非常多,粘连的面积也非常大,滚轮与型腔壁就会粘连的非常牢固,此时手动取出时就会非常的困难,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具有在滚轮模具一次成型滚轮较多时、能够更加容易取出滚轮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包括:安装板、顶柱与导向柱,所述顶柱设置有若干,所述顶柱的数量与滚轮模具中型腔的数量相同,若干所述顶柱呈矩形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若干所述顶柱的长度从边缘向中心依次递减,所述顶柱是用于顶出所述滚轮模具中成型的滚轮,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一侧表面的边缘,所述导向柱与所述顶柱处在所述安装板的同一侧表面,所述导向柱与所述滚轮模具上的导向孔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滚轮模具中滚轮成型之后,首先进行开模的动作,开模之后,将安装板上的顶柱对准滚轮模具中的型腔,向靠近型腔的方向推动安装板,将成型的滚轮向远离型腔的一侧顶动,使得成型的滚轮被顶出型腔,因顶柱的长度从边缘向靠近中心的位置依次递减,首先被顶动的是处于滚动模具边缘的成型滚轮,之后依次顶动位于滚动模具中心的成型滚轮,这样的设置,使得顶柱在顶动时一次不需要顶动太多的成型滚轮,顶动成型滚轮就会更加容易,而且每次顶动所使用的力也会更小,对系统的动力要求更小,系统更为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顶柱一侧表面至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块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板相互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相互平行的两块支撑板,能够更加稳定的支撑住安装板,同时支撑板的设置,将安装板远离顶柱的一侧垫高,使得安装板在需要搬运或者移动时,有入手的空间,方便搬运或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排所述顶柱之间的高度差在二到六厘米之间,而且所述顶柱越靠近中间位置递减的高度越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排顶柱之间的高度差在二到六厘米之间顶柱越靠近中间位置递减的高度越少,顶柱在顶动时需要移动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少,节省顶柱顶动的时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柱与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对穿的第一螺纹孔,所述顶柱靠近所述安装板一端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顶柱一侧表面穿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顶柱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柱与安装板通过第一螺栓连接,使得顶柱在需要更换时可以更换,而且更换时比较方便,还使得顶柱的高度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顶柱来调节高度,方便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栓为内六角螺栓,所述第一螺纹孔远离所述顶柱一端边缘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螺栓的螺帽陷进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一螺栓远离所述安装板一端表面与所述安装板表面相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栓为内六角螺栓,拧动第一螺栓时需要放置工具的空间会更小,凹槽的设置使得第一螺栓的螺帽可以陷进凹槽中,方便达到第一螺栓远离安装板一端的表面与安装板表面相平的效果,使得第一螺栓不易对安装板的放置产生影响,安装板放置的会更加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导向柱靠近所述安装板一端设置有第四螺纹孔,所述导向柱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螺帽直径大于所述第三螺纹孔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栓的设置,方便拆装导向柱,第二螺栓的螺帽直径大于第三螺纹孔的直径,使得第二螺栓的螺帽暴露在安装板外,拧动第二螺栓时操作空间更大,更加容易拧动第二螺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柱远离所述安装板一端边缘进行了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顶柱远离安装板一端的边缘不易被损坏,顶柱倒角的位置不易变得坑坑洼洼。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顶柱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导向柱为不锈钢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合金材质耐腐蚀,强度高,使用寿命比较长,不锈钢材质,不易生锈且不易被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滚轮模具中滚轮成型之后,首先进行开模的动作,开模之后,将安装板上的顶柱对准滚轮模具中的型腔,向靠近型腔的方向推动安装板,将成型的滚轮向远离型腔的一侧顶动,使得成型的滚轮被顶出型腔,因顶柱的长度从边缘向靠近中心的位置依次递减,首先被顶动的是处于滚动模具边缘的成型滚轮,之后依次顶动位于滚动模具中心的成型滚轮,这样的设置,使得顶柱在顶动时一次不需要顶动太多的成型滚轮,顶动成型滚轮就会更加容易,而且每次顶动所使用的力也会更小,对系统的动力要求更小,系统更为稳定;2.设置相互平行的两块支撑板,能够更加稳定的支撑住安装板,同时支撑板的设置,将安装板远离顶柱的一侧垫高,使得安装板在需要搬运或者移动时,有入手的空间,方便搬运或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加上滚轮模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导向柱与顶柱爆炸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滚轮模具;11、导向孔;12、型腔;13、孔洞;14、注胶口;15、流道;2、安装板;21、支撑板;22、第一螺纹孔;23、凹槽;24、第三螺纹孔;3、顶柱;31、第二螺纹孔;4、导向柱;41、第四螺纹孔;5、填充柱;6、第三螺栓;7、第一螺栓;8、第二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与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包括:滚轮模具1、安装板2、顶柱3与导向柱4,滚轮模具1上设置有导向孔11,滚轮模具1上还均匀设置有一百个型腔12,一百个型腔12通过流道15连通,一个型腔12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对穿的孔洞13,孔洞13截面呈圆形,孔洞13中塞有两根填充柱5,填充柱5为圆柱形且为铝合金材质,两根填充柱5在滚轮模具1注胶时从孔洞13两端塞住孔洞13中并且留下型腔12,两根填充柱5塞住型腔12后远离型腔12一端伸出孔洞13外五厘米,顶柱3与孔洞13相适配,顶柱3为铝合金材质,顶柱3的长度大于填充柱5的长度,顶柱3设置有一百个,一百个顶柱3设置在安装板2上,一百个顶柱3的长度从边缘向中心依次递减,导向柱4设置在安装板2一侧表面的边缘,导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2)、顶柱(3)与导向柱(4),所述顶柱(3)设置有若干,所述顶柱(3)的数量与滚轮模具中型腔(12)的数量相同,若干所述顶柱(3)呈矩形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上,若干所述顶柱(3)的长度从边缘向中心依次递减,所述顶柱是用于顶出所述滚轮模具中成型的滚轮,所述导向柱(4)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一侧表面的边缘,所述导向柱(4)与所述顶柱(3)处在所述安装板(2)的同一侧表面,所述导向柱(4)与所述滚轮模具上的导向孔(11)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2)、顶柱(3)与导向柱(4),所述顶柱(3)设置有若干,所述顶柱(3)的数量与滚轮模具中型腔(12)的数量相同,若干所述顶柱(3)呈矩形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上,若干所述顶柱(3)的长度从边缘向中心依次递减,所述顶柱是用于顶出所述滚轮模具中成型的滚轮,所述导向柱(4)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一侧表面的边缘,所述导向柱(4)与所述顶柱(3)处在所述安装板(2)的同一侧表面,所述导向柱(4)与所述滚轮模具上的导向孔(11)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远离所述顶柱(3)一侧表面至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块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与所述安装板(2)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所述顶柱(3)之间的高度差在二到六厘米之间,而且所述顶柱(3)越靠近中间位置递减的高度越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3)与所述安装板(2)通过第一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2)上设置有对穿的第一螺纹孔(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士斌曾维勇
申请(专利权)人:力德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