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和收纳的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支撑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和收纳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现今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多采用建筑模块拼接的方式进行施工,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支撑装置有很多种,最长用的时钢支撑装置,但现有钢支撑装置主要为垂直支撑方式,对支撑装置的高度调节不方便,难以适应建筑施工支撑调节,支撑方式局限性高,功能性较低,不方便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和收纳的支撑装置,通过第一液压缸推动活动基座在滑杆上运动,拉动伸缩活动杆从转动支撑下筒底端伸出,带动转动支撑上筒以固定轴为中心转动,带动转动支撑上筒一端上升,带动支撑架的上升,实现装置的支撑高度调节,配合第二液压缸推动固定架,带动伸缩支撑杆从转动支撑上筒内伸出,提高转动支撑上筒的支撑长度,提高装置的横向支撑长度,提高装置的使用功能,方便装置的使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和收纳的支撑装置,包括装置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基座(1)一端顶部设置有机架(2),所述机架(2)顶部设置有固定轴(3),所述固定轴(3)外侧设置有转动支撑上筒(4),所述转动支撑上筒(4)一端设置有伸缩支撑杆(5),所述伸缩支撑杆(5)一端设置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转动安装座(7),两个所述转动安装座(7)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架(8),所述转动支撑上筒(4)另一端与装置基座(1)之间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转动支撑下筒(9),所述转动支撑下筒(9)设置于转动支撑上筒(4)另一端底部,所述转动支撑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和收纳的支撑装置,包括装置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基座(1)一端顶部设置有机架(2),所述机架(2)顶部设置有固定轴(3),所述固定轴(3)外侧设置有转动支撑上筒(4),所述转动支撑上筒(4)一端设置有伸缩支撑杆(5),所述伸缩支撑杆(5)一端设置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转动安装座(7),两个所述转动安装座(7)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架(8),所述转动支撑上筒(4)另一端与装置基座(1)之间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转动支撑下筒(9),所述转动支撑下筒(9)设置于转动支撑上筒(4)另一端底部,所述转动支撑下筒(9)内部设置有伸缩活动杆(10),所述装置基座(1)中部设置有活动槽(11),所述活动槽(1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滑杆(12),两个所述滑杆(12)之间设置有活动基座(13),所述活动基座(13)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缸(14),所述转动支撑上筒(4)底端面设置有第二液压缸(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和收纳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上筒(4)与固定轴(3)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支撑上筒(4)另一端与转动支撑下筒(9)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支撑上筒(4)和转动支撑下筒(9)均为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和收纳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上筒(4)与伸缩支撑杆(5)活动套接,所述转动支撑下筒(9)与伸缩活动杆(10)活动套接,所述伸缩活动杆(10)一端与活动基座(13)顶部铰接,所述伸缩活动杆(10)另一端与转动支撑下筒(9)之间设置有弹簧(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和收纳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基座(1)底部两端和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旭,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