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3372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包括带有N个容屑槽的拉削刀具,其中N≥2,所述拉削刀具的一端设置分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连通至各容屑槽,还包括与拉削刀具相连的拉丝杆,所述拉丝杆远离拉削刀具所在方向的一端连接油管,所述拉丝杆内设置连通油管与分流流道的通道,还包括与所述油管相连的油泵,所述油泵位于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满足内螺纹拉削工艺的排屑需求的问题,实现提高拉削加工质量的目的。

Chip Removal Structure for Large Length-Diameter Ratio Internal Thread Draw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
本技术涉及内螺纹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
技术介绍
螺纹指的是在圆柱或圆锥母体表面上制出的螺旋线形的、具有特定截面的连续凸起部分。螺纹按其在母体所处位置分为外螺纹、内螺纹。现有技术中,内螺纹的加工主要有攻螺纹、车削、铣削等三种方式。对于大长径比内螺纹,车削或铣削刀杆较长,加工过程中刀杆容易发生抖动,这直接影响螺纹的加工质量与精度,甚至导致无法完成加工;攻螺纹是现有技术中内螺纹加工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偏向于用于较小直径、较小长径比、较小螺距的内螺纹加工。对于较大直径、大螺距、大长径比内螺纹的加工一直是螺纹机加工领域的难题。为此,申请人提出通过拉削的方式来进行内螺纹的加工(已与本申请同日递交专利申请)。然而,在拉削加工工艺中,刀具的冷却、润滑、排屑非常重要,影响着刀具的使用寿命及螺纹的加工质量。现有的润滑、冷却、排屑方法都是从外部进行喷淋,不能满足拉削工艺的排屑需求,极易导致废屑堆积、影响内螺纹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满足内螺纹拉削工艺的排屑需求的问题,实现提高拉削加工质量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包括带有N个容屑槽的拉削刀具,其中N≥2,所述拉削刀具的一端设置分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连通至各容屑槽,还包括与拉削刀具相连的拉丝杆,所述拉丝杆远离拉削刀具所在方向的一端连接油管,所述拉丝杆内设置连通油管与分流流道的通道,还包括与所述油管相连的油泵,所述油泵位于油槽内。针对现有技术不能满足内螺纹拉削工艺的排屑需求的问题,本技术提出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首先刀具具有容屑槽为现有技术,刀具的容屑槽即是相邻两个刀齿之间的低洼部分,用于排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屑。本技术在拉削刀具的一端设置分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连通至各容屑槽,并在拉削刀具开设有分流流道的一端连接拉丝杆,拉丝杆用于带动拉削刀具直线运动,过程中使得被加工的工件在拉削刀具的外部进行转动,拉削刀具逐渐进入被加工的工件中,即可实现内螺纹的拉丝作业。拉丝杆远离拉削刀具所在方向的一端连接油管,所述拉丝杆内设置连通油管与分流流道的通道。因此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油泵从油槽内抽取润滑油并加压输送至油管内,带压润滑油通过油管进入拉削刀具内的分流流道中,最终从各容屑槽处喷出,使得在拉丝作业过程中,拉削刀具所产生的铁屑被带有压力的润滑油进行实时的冲洗,利用润滑油喷出的压力将铁屑快速冲掉,同时由于润滑油的喷出方向与拉削刀具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能够避免铁屑卡涩影响正常移动的问题。同时通过润滑油的作用使得刀具冷却润滑充分、排屑顺畅,提高了拉削刀具的耐用度,有效的提高了加工质量。优选的,所述分流流道通过N个分叉连通至N个容屑槽,所述分叉与所述容屑槽一一对应。确保对每个容屑槽都能够通过带压力的润滑油进行实时的冲洗。优选的,所述拉削刀具与拉丝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油管与拉丝杆之间通过油管接头连接。油管接头即液压管接头,用于连接油管与拉丝杆,能够确保连接稳定,密封性能良好,避免压力提前泄漏,确保本技术的使用效果。优选的,所述油管接头包括内部连通的螺纹连接部、油任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与拉丝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油任连接部用于与油管连接。本方案的油任连接部通过油任实现与油管之间的管连接,油任连接稳定快速。本方案在使用时,当需要拆卸油管时,只需要旋开螺纹连接部与拉丝杆之间的螺纹连接即可,拆卸后也保持油任连接部与油管之间的连接,在下次需要使用时无需再次连接油管与拉丝杆,只需要旋紧拉丝杆与螺纹连接部之间的螺纹即可,极大的简化了安装拆卸过程,便于重复使用。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拉丝杆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用于拉丝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相对两侧均设置开口,所述开口位于限位块朝向油管所在方向的一侧表面,开口在通孔的径向方向贯穿限位块,开口在通孔的轴向方向不贯穿限位块;所述拉丝杆上固定两根向径向方向凸出的销轴,两根销轴与两个开口相匹配,所述销轴能够进入所述开口中。支架用于对拉丝杆起支撑作用,同时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支架带动拉丝杆进行移动。具体的,底座上固定限位块,拉丝杆从限位块上的通孔中穿过。通孔的相对两侧均设置开口,所述开口位于限位块朝向油管所在方向的一侧表面,因此使得拉丝杆上的两根销轴分别进入两个开口内,直至销轴抵拢开口的底部,此时由于开口的限制,拉丝杆无法向拉削刀具的方向移动、也无法进行转动,只能够朝向油管所在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拉削刀具朝向油管所在方向进行移动,实现将拉削刀具逐渐拉至被加工的工件内部的目的。优选的,所述油槽内装入油基类切削油。兼顾润滑与冷却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通过油泵从油槽内抽取润滑油并加压输送至油管内,带压润滑油通过油管进入拉削刀具内的分流流道中,最终从各容屑槽处喷出,使得在拉丝作业过程中,拉削刀具所产生的铁屑被带有压力的润滑油进行实时的冲洗,利用润滑油喷出的压力将铁屑快速冲掉,同时由于润滑油的喷出方向与拉削刀具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能够避免铁屑卡涩影响正常移动的问题。同时通过润滑油的作用使得刀具冷却润滑充分、排屑顺畅,提高了拉削刀具的耐用度,有效的提高了加工质量。2、本技术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由于限位块上开口的限制,拉丝杆无法向拉削刀具的方向移动、也无法进行转动,只能够朝向油管所在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拉削刀具朝向油管所在方向进行移动,实现将拉削刀具稳定的拉动至被加工的工件内部,对工件进行充分限位的目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油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油管接头连接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拉削刀具,2-分流流道,3-拉丝杆,4-油管,5-通道,6-油泵,7-油槽,8-螺纹连接部,9-油任连接部,10-底座,11-限位块,12-通孔,13-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包括带有N个容屑槽的拉削刀具1,其中N≥2,所述拉削刀具1的一端设置分流流道2,所述分流流道2连通至各容屑槽,还包括与拉削刀具1相连的拉丝杆3,所述拉丝杆3远离拉削刀具1所在方向的一端连接油管4,所述拉丝杆3内设置连通油管4与分流流道2的通道5,还包括与所述油管4相连的油泵6,所述油泵6位于油槽7内。本实施例在拉削内螺纹时,油槽7内装入油基类切削油,油泵6的输出端液压在0.7~2MPa之间,流量为50~160L/min。油泵6的流量可以根据排屑需求进行调节。实施例2:如图1至图3所示的大长径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包括带有N个容屑槽的拉削刀具(1),其中N≥2,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削刀具(1)的一端设置分流流道(2),所述分流流道(2)连通至各容屑槽,还包括与拉削刀具(1)相连的拉丝杆(3),所述拉丝杆(3)远离拉削刀具(1)所在方向的一端连接油管(4),所述拉丝杆(3)内设置连通油管(4)与分流流道(2)的通道(5),还包括与所述油管(4)相连的油泵(6),所述油泵(6)位于油槽(7)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包括带有N个容屑槽的拉削刀具(1),其中N≥2,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削刀具(1)的一端设置分流流道(2),所述分流流道(2)连通至各容屑槽,还包括与拉削刀具(1)相连的拉丝杆(3),所述拉丝杆(3)远离拉削刀具(1)所在方向的一端连接油管(4),所述拉丝杆(3)内设置连通油管(4)与分流流道(2)的通道(5),还包括与所述油管(4)相连的油泵(6),所述油泵(6)位于油槽(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流道(2)通过N个分叉连通至N个容屑槽,所述分叉与所述容屑槽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削刀具(1)与拉丝杆(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4)与拉丝杆(3)之间通过油管接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长径比内螺纹拉丝排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勤严丽川彭勇尚敏李晨光于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