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3372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包括用于夹持被加工工件的夹具,夹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绕中心线进行转动,夹具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挡油套,挡油套的轴线与夹具的中心线共线,还包括插入至挡油套内的拉丝杆,拉丝杆插入至挡油套内的一端设置用于连接拉削刀具的刀具接头,拉丝杆的轴线与挡油套的轴线共线,还包括用于驱动拉丝杆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加工方式加工大长径比内螺纹时刀杆容易发生抖动,对于大长径比内螺纹的加工较为困难的问题,实现解决大长径比内螺纹的加工难题的目的。

Rotary Drawing Device for Internal Thread with Large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
本技术涉及内螺纹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
技术介绍
螺纹指的是在圆柱或圆锥母体表面上制出的螺旋线形的、具有特定截面的连续凸起部分。螺纹按其在母体所处位置分为外螺纹、内螺纹。现有技术中,内螺纹的加工主要有攻螺纹、车削、铣削等三种方式。对于大长径比内螺纹,车削或铣削刀杆较长,加工过程中刀杆容易发生抖动,这直接影响螺纹的加工质量与精度,甚至导致无法完成加工;攻螺纹是现有技术中内螺纹加工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偏向用于较小直径、较小长径比、较小螺距的内螺纹加工。对于较大直径、大螺距、大长径比内螺纹的加工一直是螺纹机加工领域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加工方式加工大长径比内螺纹时刀杆容易发生抖动,对于大长径比内螺纹的加工较为困难的问题,实现解决大长径比内螺纹的加工难题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包括用于夹持被加工工件的夹具,所述夹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绕中心线进行转动,夹具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挡油套,挡油套的轴线与所述夹具的中心线共线,还包括插入至所述挡油套内的拉丝杆,拉丝杆插入至挡油套内的一端设置用于连接拉削刀具的刀具接头,拉丝杆的轴线与挡油套的轴线共线,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拉丝杆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大长径比内螺纹,车削或铣削刀杆较长,加工过程中刀杆容易发生抖动,这直接影响螺纹的加工质量与精度,甚至导致无法完成加工;攻螺纹是现有技术中内螺纹加工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偏向用于较小直径、较小长径比、较小螺距的内螺纹加工,现有的加工方式对于大长径比内螺纹的加工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出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本装置包括用于夹持被加工工件的夹具,需要加工内螺纹的工件,其内部必然具有孔洞,因此所述夹具必然是从外部夹持被加工的工件。夹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绕中心线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被夹具夹持的工件进行转动。夹具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挡油套,使得夹具转动过程中挡油套不进行转动,还包括插入至所述挡油套内的拉丝杆,拉丝杆插入至挡油套内的一端设置用于连接拉削刀具的刀具接头。其中挡油套的作用包括了阻挡冷却液朝向拉丝杆方向流动的目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拉丝杆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拉削刀具进行移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待加工内螺纹的工件装夹在夹具上,使工件的开孔正对拉丝杆,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使得拉丝杆穿过工件,并在拉丝杆穿过工件的一端通过刀具接头连接拉削刀具。之后启动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通过夹具带动工件转动,第二驱动机构通过拉丝杆带动拉削刀具返向作直线运动,拉削刀具逐渐进入被加工的工件内,从而对工件内部的孔壁进行内螺纹的拉削作业,作业过程中,拉削刀具在拉丝杆的带动下始终作直线运动,而由工件自身进行转动,因此彻底的避免了刀杆过长而抖动导致加工精度受到干扰的问题,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攻丝方式,极大的简化了加工装置的结构与难度,适用于大直径、大螺距、大长径比内螺纹的精确加工。进一步的,所述夹具包括沿直线依次分布的底盘、中心盘、夹持件,底盘与中心盘之间通过若干支筋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盘上设置有用于拉削刀具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轴承位于夹持件远离中心盘的一端,轴承的外环与夹持件相连,轴承的内环与挡油套相连。底盘用于与第一驱动机构直接相连,支筋用于连接底盘与中心盘,同时为刀具提供足够的容置空间,因此底盘与中心盘之间的距离应该大于拉削刀具的总长度。夹持件是夹持工件的部位,中心盘上的第二通孔便于拉削刀具完全穿过工件。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包括固定部、转动部、螺栓,所述转动部铰接在固定部上,转动部与固定部闭合成圆环,螺栓固定在固定部上,转动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缺口,螺栓上套设螺母;当转动部与固定部闭合时,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缺口。夹持件从外包覆工件,即是通过固定部、转动部的内壁来实现对工件的夹持。使用时先将转动部打开,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在固定部上,之后合上转动部,此时螺栓穿过转动部的缺口,再从上方拧紧螺母,即可实现通过夹持件对被加工的工件从外部进行夹持的目的。优选的,所述挡油套包括外套、内套,所述外套与轴承相连,所述内套从外套远离夹具的一端插入至外套内,内套与外套可拆卸连接,拉丝杆从内套远离夹具的一端插入挡油套。当拉削刀具完成一趟作业,拉出至工件外时,需要将拉削刀具取下、使拉丝杆单独重新穿过工件,再装入下一把刀具进行下一次的拉削作业。本方案设置内套与外套可拆卸连接,即是为了便于卸开内套,从而方便的从拉丝杆端部拆卸拉削刀具。其中,内套与外套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中的大量可拆卸连接方式均可实现,如现有的快插接头等均可实现,其具体的连接方式不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在此不做赘述。优选的,所述内套与外套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内套与外套之间的间隙;所述内套内壁设置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内套与拉丝杆之间的间隙。确保内套与外套之间的密封性能。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传动组件驱动拉丝杆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直线滑轨、位于所述直线滑轨上的滑块、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支架,所述拉丝杆穿过所述支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滑块相连,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平行于直线滑轨的长度方向。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滑块在直线滑轨上作直线运动,滑块带动支架移动,支架带动拉丝杆移动,从而实现拉削刀具的轴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滑块上的底座,底座上固定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用于拉丝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对两侧均设置开口,所述开口位于限位块远离夹具所在方向的一侧表面,开口在第一通孔的径向方向贯穿限位块,开口在第一通孔的轴向方向不贯穿限位块;所述拉丝杆上固定两根向径向方向凸出的销轴,两根销轴与两个开口相匹配,所述销轴能够进入所述开口中。本方案中支架用于对拉丝杆起支撑与限位作用,同时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支架带动拉丝杆进行移动。具体的,底座上固定限位块,拉丝杆从限位块上的通孔中穿过。通孔的相对两侧均设置开口,因此使得拉丝杆上的两根销轴分别进入两个开口内,直至销轴抵拢开口的底部,此时由于开口的限制,拉丝杆无法向夹具的方向移动、也无法进行转动,只能够朝向远离夹具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将拉削刀具逐渐穿过被加工的工件内部的目的。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车床的主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车床的丝杆。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均通过普通的车床即可实现,从而利用普通车床进行改造即可成为加工大长径比内螺纹的专用机床,使得本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十分便于推广运用。优选的,所述夹具与车床的主轴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第一驱动机构通过夹具带动工件转动,第二驱动机构通过拉丝杆带动拉削刀具返向作直线运动,拉削刀具逐渐进入被加工的工件内,从而对工件内部的孔壁进行内螺纹的拉削作业,作业过程中,拉削刀具在拉丝杆的带动下始终作直线运动,而由工件自身进行转动,因此彻底的避免了刀杆过长而抖动导致加工精度受到干扰的问题,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攻丝方式,极大的简化了加工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被加工工件的夹具,所述夹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绕中心线进行转动,夹具的一端通过轴承(14)连接挡油套(15),挡油套(15)的轴线与所述夹具的中心线共线,还包括插入至所述挡油套(15)内的拉丝杆(3),拉丝杆(3)插入至挡油套(15)内的一端设置用于连接拉削刀具的刀具接头(16),拉丝杆(3)的轴线与挡油套(15)的轴线共线,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拉丝杆(3)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被加工工件的夹具,所述夹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绕中心线进行转动,夹具的一端通过轴承(14)连接挡油套(15),挡油套(15)的轴线与所述夹具的中心线共线,还包括插入至所述挡油套(15)内的拉丝杆(3),拉丝杆(3)插入至挡油套(15)内的一端设置用于连接拉削刀具的刀具接头(16),拉丝杆(3)的轴线与挡油套(15)的轴线共线,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拉丝杆(3)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沿直线依次分布的底盘(17)、中心盘(18)、夹持件(19),底盘(17)与中心盘(18)之间通过若干支筋(20)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盘(18)上设置有用于拉削刀具穿过的第二通孔(21);所述轴承(14)位于夹持件(19)远离中心盘(18)的一端,轴承(14)的外环与夹持件(19)相连,轴承的内环与挡油套(15)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19)包括固定部(191)、转动部(192)、螺栓(193),所述转动部(192)铰接在固定部(191)上,转动部(192)与固定部(191)闭合成圆环,螺栓(193)固定在固定部(191)上,转动部(192)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193)相匹配的缺口(194),螺栓(193)上套设螺母(195);当转动部(192)与固定部(191)闭合时,所述螺栓(193)贯穿所述缺口(19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长径比内螺纹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套(15)包括外套(151)、内套(152),所述外套(151)与轴承(14)相连,所述内套(152)从外套(151)远离夹具的一端插入至外套(151)内,内套(152)与外套(151)可拆卸连接,拉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黄渝生李福勤严丽川赵川平张春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