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硫共掺杂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活性炭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氮硫共掺杂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炭材料以其良好的化学性质、优良的机械稳定性、丰富的孔隙结构及优异的导电性等特点,在气液相吸附、分离、催化、超级电容器、储氢、电池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活性炭本身的化学稳定性好、表面活性低,对其改性并不容易。现在较为有效的改性方法是用强氧化性酸对炭材料进行处理,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对炭材料的孔壁结构产生一定的刻蚀作用,使孔道结构遭到破坏,而且表面官能团的种类、数量和重现性也很难得到有效控制。杂原子掺杂是有效改变活性炭表面性质的途径,如氮、硫、硼、卤素等。杂原子引入到材料中,材料性质发生改变,如酸碱性、氧化还原性、表面极性等。氮、硫共掺杂后的炭材料碳层中石墨层间发生错位、弯曲、离位等不成对电子缺陷位,同时氮、硫原子的引入可以在炭材料的表面形成局部官能团,并且氮原子的孤对电子还能为碳的sp2杂化结构离域π体系带来负电荷,可以增强其导电性能,从而改变反应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硫共掺杂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绿色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氮硫共掺杂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1)选取粒度为0.18–0.25 mm的植物原料,干燥;(2)配制碱/硫脲溶液,冷冻;(3)将步骤(1)的植物原料与步骤(2)解冻后的碱/硫脲溶液混合,加入掺杂化合物,低温冷冻,活化;(4)冷却至室温后,酸洗、水洗至pH为中性,干燥,得到氮硫共掺杂活性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硫共掺杂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1)选取粒度为0.18–0.25mm的植物原料,干燥;(2)配制碱/硫脲溶液,冷冻;(3)将步骤(1)的植物原料与步骤(2)解冻后的碱/硫脲溶液混合,加入掺杂化合物,低温冷冻,活化;(4)冷却至室温后,酸洗、水洗至pH为中性,干燥,得到氮硫共掺杂活性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原料为木屑、竹屑、果壳、草屑、棉麻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一种或者二者的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碱/硫脲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冠烽,王琼,杨旋,黄彪,蔡政汉,郑梅琴,刘海雄,梁倩,陈艳希,江时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