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线束固定卡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34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形线束固定卡扣,包括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和背粘板,第一卡接件包括卡接件本体、线束卡槽、定位槽和卡齿,第二卡接件包括卡接件本体、线束卡槽和卡齿,背粘板与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中至少一个相连接,通过设置带有矩形线束卡槽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通过将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沿卡接件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卡齿滑动固定于定位槽内,并通过背粘板装配于车辆指定部位,实现了对各种宽度的矩形线束压紧固定,且拆离时仅需要将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脱离背粘板,沿卡齿侧向方向滑动即可实现脱离,避免了破拆造成的线束损坏。

A Rectangular Harness Fixed Clas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线束固定卡扣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矩形线束固定卡扣。
技术介绍
当前电动汽车用低压线束因和传统车用低压线束固定方式沿袭较多,大多用扎带、卡槽等标准化、系列化的标准件来选型固定。然而,高压bus-bar(俗称铜巴)部分尚无系列化和平台化的固定解决方案出现,大多是汽车厂选择低压部分的成熟扎带卡接固定,但扎带收缩扎紧时最终和铜巴接触的截面是圆弧形,而铜巴截面是接近矩形,故无法有效达到严格意义上的卡紧,也不是规范化的汽车级固定方式,而且拆解还需要人工剪切扎带,往往不小心操作会容易导致铜巴绝缘护套破碎。扎带剪切后无法重利用而报废,长期浪费较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矩形线束固定卡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扎带无法卡紧矩形线束,拆解容易造成线束破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矩形线束固定卡扣,包括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和背粘板;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卡接件本体、线束卡槽、定位槽和卡齿,线束卡槽设置于卡接件本体的一侧,线束卡槽为贯通第一卡接件两面的矩形槽体结构,定位槽和卡齿设置于卡接件本体的另一侧,定位槽的槽体及卡齿沿卡接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卡接件本体、线束卡槽和卡齿,线束卡槽及卡齿设置于卡接件本体的一侧,线束卡槽为贯通第二卡接件两面的矩形槽体结构,第二卡接件的线束卡槽与第一卡接件的线束卡槽相对设置,第二卡接件的卡齿与第一卡接件的卡齿相啮合,且第二卡接件的卡接件本体端部插入第一卡接件的定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线束卡扣还包括背粘板,所述背粘板是在固定卡扣不采用第一卡接件下面的定位扣竖直固定而采用横向背部粘接固定场景时所采用的,根据固定卡扣和铜巴配合时卡齿啮合情况,与第一卡接件顶部对齐的情况下和第二卡接件部分相连接;所述定位扣的端部嵌入第二卡接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装配于第二卡接件上,所述定位扣通过定位件与第二卡接件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装配于第二卡接件上,所述定位扣通过定位件与第二卡接件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为金属材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线束卡槽上设有引导斜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朝向背粘板的一侧面处在同一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的线束卡槽内设有磨砂面。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带有矩形线束卡槽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通过将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沿卡接件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卡齿滑动固定于定位槽内,并通过背粘板装配于车辆指定部位,实现了对各种宽度的矩形线束压紧固定,且拆离时沿卡齿侧向方向滑动即可实现脱离,避免了破拆造成的线束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矩形线束固定卡扣第一种装配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矩形线束固定卡扣第二种装配结构的底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矩形线束固定卡扣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矩形线束固定卡扣第二种装配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第一卡接件;102、第二卡接件;103、卡接件本体;104、线束卡槽;105、定位槽;106、卡齿;107、背粘板;108、定位扣;109、定位件;110、引导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以及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矩形线束固定卡扣,包括第一卡接件101、第二卡接件102和背粘板107。第一卡接件101包括卡接件本体103、线束卡槽104、定位槽105和卡齿106,线束卡槽104设于卡接件本体103的一侧,线束卡槽104为矩形结构,且线束卡槽贯通卡接件本体103的两面,定位槽105和卡齿106设置于卡接件本体103的另一侧,定位槽105的槽体结构朝向卡接件本体103的长度方向设置,卡齿106沿卡接件本体10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卡接件102包括卡接件本体103、线束卡槽104和卡齿106,线束卡槽104及卡齿106设置于第二卡接件102的卡接件本体103一侧,第二卡接件102的线束卡槽104为矩形结构,并与第一卡接件101的线束卡槽104相对设置,在两个线束卡槽104之间形成容纳矩形线束的空间,且第二卡接件102的卡齿106与第一卡接件101的卡齿106相啮合。第一卡接件101和第二卡接件102上设有粘合固定背粘板107,背粘板107根据固定卡扣和铜巴配合时卡齿啮合情况,与第一卡接件顶部对齐的情况下和第二卡接件部分相连接,背粘板107的另一面与车辆指定粘合部位相连接。根据上述结构,在矩形线束固定卡扣的实际装配及使用过程中,取所需固定的矩形线束,并将第二卡接件的卡接件本体一端朝向第一卡接件的定位槽插入,第二卡接件上的卡齿在插入过程中与第一卡接件上的卡齿啮合,并在滑动的过程中对第一卡接件及第二卡接件的插入状态进行固定。当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的线束卡槽与矩形线束边缘贴紧时,矩形结构的线束卡槽贴紧矩形线束,提高了矩形线束的固定效果,随后将背粘板的一面贴合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背粘板的另一面贴合至车辆指定区域,完成矩形线束的固定。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将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从背粘板上拆下,并将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沿卡齿的宽度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分离,完成矩形线束的分解,避免了矩形线束破拆造成的损坏。实现了对各种宽度的矩形线束压紧固定和保证结构完整地拆卸。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另外一种矩形线束固定卡扣,包括第一卡接件101、第二卡接件102和定位扣108。第一卡接件101包括卡接件本体103、线束卡槽104、定位槽105和卡齿106,线束卡槽104设于卡接件本体103的一侧,线束卡槽104为矩形结构,且线束卡槽贯通卡接件本体103的两面,定位槽105和卡齿106设置于卡接件本体103的另一侧,定位槽105的槽体结构朝向卡接件本体10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卡接件102的卡接件本体103端部插入第一卡接件的定位槽内,卡齿106沿卡接件本体10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卡接件102包括卡接件本体103、线束卡槽104和卡齿106,线束卡槽104及卡齿106设置于第二卡接件102的卡接件本体103一侧,第二卡接件102的线束卡槽104为矩形结构,并与第一卡接件101的线束卡槽104相对设置,在两个线束卡槽104之间形成容纳矩形线束的空间,且第二卡接件102的卡齿106与第一卡接件101的卡齿106相啮合。定位扣108装配于第二卡接件102上。根据上述结构,在矩形线束固定卡扣的实际装配及使用过程中,取所需固定的矩形线束,并将第二卡接件的卡接件本体一端朝向第一卡接件的定位槽插入,第二卡接件上的卡齿在插入过程中与第一卡接件上的卡齿啮合,并在滑动的过程中对第一卡接件及第二卡接件的插入状态进行固定。当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的线束卡槽与矩形线束边缘贴紧时,矩形结构的线束卡槽贴紧矩形线束,提高了矩形线束的固定效果,随后将定位扣装配于第二卡接件上,并将定位扣装配于车辆预设的装配槽或孔上,完成矩形线束的固定。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将定位扣从第二卡接件及车辆装配位上拆下,并将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沿卡齿的宽度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矩形线束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和定位扣;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卡接件本体、线束卡槽、定位槽和卡齿,线束卡槽设置于卡接件本体的一侧,线束卡槽为贯通第一卡接件两面的矩形槽体结构,定位槽和卡齿设置于卡接件本体的另一侧,定位槽的槽体及卡齿沿卡接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卡接件本体、线束卡槽和卡齿,线束卡槽及卡齿设置于卡接件本体的一侧,线束卡槽为贯通第二卡接件两面的矩形槽体结构,第二卡接件的线束卡槽与第一卡接件的线束卡槽相对设置,第二卡接件的卡齿与第一卡接件的卡齿相啮合,且第二卡接件的卡接件本体端部插入第一卡接件的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扣装配于第二卡接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线束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和定位扣;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卡接件本体、线束卡槽、定位槽和卡齿,线束卡槽设置于卡接件本体的一侧,线束卡槽为贯通第一卡接件两面的矩形槽体结构,定位槽和卡齿设置于卡接件本体的另一侧,定位槽的槽体及卡齿沿卡接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卡接件本体、线束卡槽和卡齿,线束卡槽及卡齿设置于卡接件本体的一侧,线束卡槽为贯通第二卡接件两面的矩形槽体结构,第二卡接件的线束卡槽与第一卡接件的线束卡槽相对设置,第二卡接件的卡齿与第一卡接件的卡齿相啮合,且第二卡接件的卡接件本体端部插入第一卡接件的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扣装配于第二卡接件上。2.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线束固定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线束卡扣还包括背粘板,所述背粘板是在固定卡扣不采用第一卡接件下面的定位扣竖直固定而采用横向背部粘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鹏刘心文吴贵新赵明刘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