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861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其包括进气气道、主气道以及次气道;所述次气道用于容置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光电元件,所述次气道侧壁上开设有相互正对的入光孔和出光孔;所述主气道的主进气口和次气道的次进气口与进气气道的出气口相连并相通,所述次进气口的截面积小于主进气口的截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得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在不影响检测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的前提下,保证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使用寿命。

An Airway Structure of Laser Air Quality Detection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的
,特别是指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
技术介绍
配合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激光型PM2.5空气质量检测模块一般包括气道1’、吸光陷2’、激光模块3’以及光电元件4’,光电元件4’一般采用光电二极管;其中气道1’一般都是单一气道结构,气道1’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气道1’的侧壁上开设有相互正对的入光孔13’和出光孔14’,入光孔13’用于激光入射,出光孔14’用于激光出射;吸光陷2’用于吸收激光,吸光陷2’设置于气道1’外并与出光孔14’相连通,光电元件4’设置于气道1’中,激光模块3’设置于气道1’外并用于从入光孔13’向气道1’内发射激光;现有的这种激光型PM2.5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在使用时,从进气口11’往气道1’内通入检测气流,而激光模组3’发出的激光从入光孔13’入射到气道1’内,入射到气道1’内的激光一部分从出光孔14’出射到吸光陷2’中而被吸光陷2’吸收,一部分则与进入到气道1’内的检测气流中含有的颗粒碰撞而发生散射,散射的激光部分被光电元件4’吸收而使得光电元件4’产生电流;若是进入到气道1’内的检测气流中含有的颗粒越多,则光电元件4’吸收的激光越多,因而光电元件4’产生的电流大小便可反应检测气流的空气质量。但是目前的这种激光型PM2.5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存在气道1’容易积累粉尘的问题,而气道1’内的粉尘多了会遮盖光电元件4’而导致严重降低激光型PM2.5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检测精度下降,严重影响了激光型PM2.5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使用寿命;由于气道1’的积灰不易清理,目前一般是通过降低检测气流的流速,使得进入到气道1’内的检测气流的质量流量减小,从而使得进入气道1’的粉尘减少,进而延缓光电元件4’被粉尘完全遮盖的时间,从而保证激光型PM2.5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使用寿命;但是气道1’内的检测气流流速太低会降低激光型PM2.5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检测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其能使得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在不影响检测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的前提下,保证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使用寿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其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进气气道、具有主进气口和主出气口的主气道以及具有次进气口和次出气口的次气道;所述次气道用于容置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光电元件,所述次气道侧壁上开设有相互正对的入光孔和出光孔;所述主气道的主进气口和次气道的次进气口与进气气道的出气口相连并相通,所述次进气口的截面积小于主进气口的截面积。所述次进气口的截面积为主进气口的截面积的10%~30%。所述次气道的次出气口开设在主气道侧壁上,次出气口的截面积小于主进气口的截面积。所述次出气口的截面积为主进气口的截面积的10%~30%。所述入光孔外端与用于固定激光模块的容置腔相连通;所述出光孔外端与用于吸收激光的吸收陷相连通。所述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所述主进气口的进气方向相同。所述主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所述次进气口的进气方向所成的第一夹角为直角或钝角。所述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所述主进气口的进气方向垂直。所述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所述次进气口的进气方向相同。所述主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所述次进气口的进气方向所成的第一夹角为钝角,所述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所述次进气口的进气方向所成的第二夹角为锐角。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当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采用本技术的气道结构时,由于主气道的主进气口和次气道的次进气口与进气气道的出气口相连并相通,这样从进气气道出来的检测气流一部分会从主进气口进入到主气道内,另一部分则会次进气口进入到次气道内;而由于所述次进气口的截面积小于主进气口的截面积,这使得次进气口处的检测气流质量流量小于主进气口处的检测气流质量流量,从而使得进入到次气道内的检测气流质量流量小而使得进入到次气道内的粉尘少,进而延长次气道内的光电元件被粉尘完全遮盖的时间而保证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技术无需降低检测气流的流速便能使得进入到次气道内的检测气流质量流量小以保证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使用寿命,而无需降低检测气流的流速则不会影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检测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2、当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采用本技术的气道结构时,由于主气道的主进气口和次气道的次进气口与进气气道的出气口相连并相通,这样从进气气道出来的检测气流一部分会从主进气口进入到主气道内,另一部分则会次进气口进入到次气道内;而由于所述次进气口的截面积小于主进气口的截面积,这使得进气气道出来的检测气流中含有的粒径大于10微米的大颗粒会在惯性作用下进入主气道后再排出,这样进入次气道的检测气流中含有的粒径大于10微米的大颗粒便减少了,从而减少粒径大于10微米的大颗粒对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检测造成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激光型PM2.5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
技术介绍
:气道1’,进气口11’,出气口12’,入光孔13’,出光孔14’,吸光陷2’,激光模块3’,光电元件4’,具体实施方式:进气气道1,进气口11,出气口12,主气道2,主进气口21,主出气口22,次气道3,次进气口31,次出气口32,入光孔33,出光孔34,容置腔4,吸收陷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其包括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进气气道1、具有主进气口21和主出气口22的主气道2以及具有次进气口31和次出气口32的次气道3;其中次气道3用于容置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光电元件的次气道3,次气道3侧壁上开设有相互正对的入光孔33和出光孔34,所述入光孔33用于激光入射,所述入光孔33外端与用于固定激光模块的容置腔4相连通,所述出光孔34用于激光出射,所述出光孔34外端与用于吸收激光的吸收陷5相连通。配合图2至图6所示,所述主气道2的主进气口21和次气道3的次进气口31与进气气道1的出气口12相连并相通;所述次进气口31的截面积小于主进气口21的截面积,次进气口31的截面积优选为主进气口21的截面积的10%~30%;所述次气道3的次出气口32开设在主气道2侧壁上,次出气口32的截面积小于主进气口21的截面积,次进气口22的截面积优选为主进气口21的截面积的10%~30%。其中,配合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所述进气气道1的进气口11进气方向与出气口12出气方向所成的第三夹角θ为锐角,所述出气口12的出气方向与所述主进气口21的进气方向相同,所述主出气口21的出气方向与所述次进气口31的进气方向所成的第一夹角α为钝角;配合图3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所述进气气道1的进气口11进气方向与出气口12出气方向所成的第三夹角θ为钝角,所述出气口12的出气方向与所述主进气口21的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进气气道、具有主进气口和主出气口的主气道以及具有次进气口和次出气口的次气道;所述次气道用于容置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光电元件,所述次气道侧壁上开设有相互正对的入光孔和出光孔;所述主气道的主进气口和次气道的次进气口与进气气道的出气口相连并相通,所述次进气口的截面积小于主进气口的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进气气道、具有主进气口和主出气口的主气道以及具有次进气口和次出气口的次气道;所述次气道用于容置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光电元件,所述次气道侧壁上开设有相互正对的入光孔和出光孔;所述主气道的主进气口和次气道的次进气口与进气气道的出气口相连并相通,所述次进气口的截面积小于主进气口的截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进气口的截面积为主进气口的截面积的10%~30%。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气道的次出气口开设在主气道侧壁上,次出气口的截面积小于主进气口的截面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出气口的截面积为主进气口的截面积的10%~3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长平林阳新吴德培
申请(专利权)人:美时美克上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