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自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49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吸泵,尤其涉及一种降噪自吸泵;包括电机和泵壳,泵壳包括泵前盖、泵后盖以及与泵后盖一体成型的一体脚座,泵后盖通过一体脚座固定在电机上,还包括一轴芯和叶轮,轴芯的一端连接电机,轴芯的另一端穿过一体脚座与位于泵后盖内的叶轮连接,泵后盖与叶轮之间设有涡流室,位于涡流室内的泵后盖上开设有若干环绕轴芯设置的用于冷却轴芯的冷却回流槽,围绕若干冷却回流槽外设有凸起并呈螺旋状的涡卷流道,涡卷流道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一围绕涡卷流道的降噪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噪自吸泵是一种不仅能减低噪音而且能增大流量的降噪自吸泵。

Noise Reduction Self-priming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自吸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吸泵
,尤其涉及一种降噪自吸泵。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对于小型自吸式泵流道的设计上,一般可分为涡卷泵壳与导叶泵壳两种,其中涡卷泵壳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流道面积的逐步扩大,也就是扩散流道来降低流体的速度并回收部份动能,以达到高效率流场设计的目的,由于市面上的自吸泵,在运行时,通常会产生巨大的噪音,这些噪音包括两种,一种是电机散热叶片产生的,通常分贝值较低,且声音较柔和,另一种是高压水在泵体内碰撞导致的,通常分贝值较高,声音较尖锐、刺耳,人们受影响的基本上是后者。因此研发一种更符合流体力学的脚座与叶轮组合出来的涡卷式流道,使液体更具有流畅性,旨在开发一种减低噪音的同时能够增大流量的降噪自吸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减低噪音而且能增大流量的降噪自吸泵。本技术涉及一种降噪自吸泵,包括电机和泵壳,所述泵壳包括泵前盖、泵后盖以及与所述泵后盖一体成型的一体脚座,所述泵后盖通过所述一体脚座固定在所述电机上,还包括一轴芯和叶轮,所述轴芯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所述轴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一体脚座与位于所述泵后盖内的叶轮连接,所述泵后盖与叶轮之间设有涡流室,位于所述涡流室内的所述泵后盖上开设有若干环绕所述轴芯设置的用于冷却所述轴芯的冷却回流槽,围绕若干所述冷却回流槽外设有凸起并呈螺旋状的涡卷流道,所述涡卷流道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一围绕所述涡卷流道的降噪挡板。进一步的,所述泵前盖上设有轴向的入液口和径向的出液口。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一体脚座底部且与所述一体脚座一体成型设置的固定脚。进一步的,所述泵后盖和泵前盖之间通过嵌入式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泵后盖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嵌入所述嵌入式螺母的螺纹孔。进一步的,所述一体脚座的顶部设有水平面。进一步的,所述降噪挡板与涡卷流道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冷却回流槽的倾斜延伸方向均为向所述轴芯与泵后盖的接触处延伸。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涡卷式流道设计相比传统自吸泵而言其更符合流体力学;2、嵌入式螺母可以有效防止气蚀而且方便安装及维护;3、一体脚座上端面的水平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液体滴落残留腐蚀脚座;4、倾斜式冷却回流槽可以有效冷却机械密封。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降噪自吸泵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剖示图;图3是图2中一体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一体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电机2泵前盖3泵后盖4叶轮5一体脚座6轴芯7冷却回流槽8涡卷流道9挡板10入液口11出液口12固定脚13螺纹孔14水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降噪自吸泵,包括电机1和泵壳,泵壳包括泵前盖2、泵后盖3以及与泵后盖3一体成型的一体脚座5,泵后盖3通过一体脚座5定在电机1上,还包括一轴芯6和叶轮4,轴芯6的一端连接电机1,轴芯6的另一端穿过一体脚座5与位于泵后盖3内的叶轮4连接,泵后盖3与叶轮4之间设有涡流室,位于涡流室内的泵后盖3上开设有若干环绕轴芯6设置的用于冷却轴芯的冷却回流槽7,围绕若干冷却回流槽7外设有凸起并呈螺旋状的涡卷流道8,涡卷流道8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一围绕涡卷流道8的降噪挡板9。本技术提供的降噪自吸泵上的轴芯6在电机1的带动下穿过一体脚座5并带动位于泵后盖3内的叶轮4旋转,一体脚座5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泵后盖3和电机1连接,泵后盖3和叶轮4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叶轮4的涡流室,涡流室内泵后盖3和叶轮4之间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环绕轴芯6的发散型的冷却回流槽7,用于冷却旋轴芯6,同时冷却回流槽7外环绕设有凸起并呈螺旋状的涡卷流道8,在涡卷流道8最后的结尾处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一围绕涡卷流道8的降噪挡板9,该降噪挡板9的大小可以是涡卷流道8最外圈的十二分之一也可以是四分之一,可以根据流量的大小选择,涡卷流道8的设置还可以增大水流量。为了方便运输,泵前盖2上设有轴向的入液口10和径向的出液口11。为了固定住降噪自吸泵,还包括设置在一体脚座5底部且与一体脚座5一体成型设置的固定脚12。为了有效防止气蚀而且方便安装及维护,泵后盖3和泵前盖2之间通过嵌入式螺母固定连接,泵后盖3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嵌入嵌入式螺母的螺纹孔13。为了有效防止液体滴落残留腐蚀一体脚座5,一体脚座5的顶部设有水平面14。为了防止降噪挡板9挪动位置,降噪挡板9与涡卷流道8一体成型设置。为了有效冷却的同时进行机械密封,若干冷却回流槽7的倾斜延伸方向均为向轴芯6与泵后盖3的接触处延伸。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自吸泵,包括电机和泵壳,所述泵壳包括泵前盖、泵后盖以及与所述泵后盖一体成型的一体脚座,所述泵后盖通过所述一体脚座固定在所述电机上,还包括一轴芯和叶轮,所述轴芯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所述轴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一体脚座与位于所述泵后盖内的叶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后盖与叶轮之间设有涡流室,位于所述涡流室内的所述泵后盖上开设有若干环绕所述轴芯设置的用于冷却所述轴芯的冷却回流槽,围绕若干所述冷却回流槽外设有凸起并呈螺旋状的涡卷流道,所述涡卷流道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一围绕所述涡卷流道的降噪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自吸泵,包括电机和泵壳,所述泵壳包括泵前盖、泵后盖以及与所述泵后盖一体成型的一体脚座,所述泵后盖通过所述一体脚座固定在所述电机上,还包括一轴芯和叶轮,所述轴芯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所述轴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一体脚座与位于所述泵后盖内的叶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后盖与叶轮之间设有涡流室,位于所述涡流室内的所述泵后盖上开设有若干环绕所述轴芯设置的用于冷却所述轴芯的冷却回流槽,围绕若干所述冷却回流槽外设有凸起并呈螺旋状的涡卷流道,所述涡卷流道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一围绕所述涡卷流道的降噪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前盖上设有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市美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