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液压泵泵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49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压元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冲击液压泵泵壳体,包括泵壳本体,所述泵壳本体中部具有容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空腔,两侧分别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泵壳本体包括泵壳内壁、加强夹层和泵壳外壁,所述加强夹层位于泵壳内壁和泵壳外壁之间,为网格形加强筋;所述进液口孔径较出液口孔径大,所述进液口内设有过滤器,所述出液口内设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泵壳体,结构合理,抗冲击能力强,重量轻;可减少额外的冲击力和摩擦力,液体连贯流畅的通过内腔,使用寿命长。

A Kind of Anti-impact Hydraulic Pump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液压泵泵壳体
本技术属于液压元件
,尤其涉及一种抗冲击液压泵泵壳体。
技术介绍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是靠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从液压油箱中吸入油液,形成压力油排出,送到执行元件的一种元件。即液压泵是依靠密闭工作容积的改变来实现吸、压液体,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齿轮泵是液压泵的一种,通常由两个齿轮、泵壳体、前盖和后盖组成,泵壳体两端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当齿轮转动时,两个齿轮相互分开侧形成低压区,液体由进液口被吸入,液体被齿轮带往另一侧,因齿轮相互合拢形成高压区,将液体从出液口压出。在液压泵运行时,齿轮旋转带动液体由低压向高压跃升,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会对泵壳体侧壁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因此泵壳体需要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影响泵壳体承受的冲击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如泵流量大小、齿轮转速大小、液体纯度等。因此想要有效延长泵壳体的使用寿命,可从增强泵壳体的抗冲击能力和减小额外的液体冲击力方面着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冲击液压泵泵壳体。本技术所提供的泵壳体,结构合理,抗冲击能力强,重量轻,可减少额外的冲击、摩擦力,使液体连贯流畅的通过内腔,使用寿命长。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冲击液压泵泵壳体,包括泵壳本体,所述泵壳本体中部具有容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空腔,两侧分别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本体包括泵壳内壁、加强夹层和泵壳外壁,所述加强夹层位于泵壳内壁和泵壳外壁之间,为网格形加强筋;所述进液口内设有过滤器,所述出液口内设有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的过滤精度d≤40μm。设置过滤器,减少进入泵壳本体内的液体中的杂质,使液体达到齿轮泵的工作要求,减少对泵壳本体的冲击力和摩擦损伤。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为旋启式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旋启式单向阀包括平行排列的若干圆柱体和与圆柱体相切的旋转阀瓣。液体在压力作用下顶开旋转阀瓣,流出出液口,压力消失后,旋转阀瓣自动回位;反向的液体压力使旋转阀瓣封闭,液体不能回流。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孔径较所述出液口孔径大。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孔径与所述出液口孔径比值为4:1。可平衡两个齿轮受到的径向力,使齿轮运行平稳;便于泵更快的形成真空自吸和产生压力排出液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泵壳本体结构设计成三层,中间设计网格形的加强夹层,使泵壳本体重量减轻,抗冲击能力增强,使用寿命延长。2、本技术的泵壳本体进液口内设计有过滤器,且过滤器的过滤精度d≤40μm,减少随液体进入泵壳本体的杂质,使进入的液体符合泵体的运行要求,减少杂质对泵壳本体内壁的冲击和磨损,延长泵壳本体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的泵壳本体出液口内设计安装单向阀,保证液体单向通过,不会回流,使空腔中的液体连贯顺畅的单向流过,提高泵体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单向阀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向阀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数字标记分别是:1:泵壳本体;11:泵壳内壁;12:泵壳外壁;13:加强夹层;2:空腔;3:齿轮;4:进液口;41:过滤器;5:出液口;51:单向阀;511:圆柱体;512:旋转阀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一种抗冲击液压泵泵壳体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一种抗冲击液压泵泵壳体,包括泵壳本体1,空腔2、进液口4、出液口5、过滤器41、单向阀51等。如图1所示,所述泵壳本体1中部具有一前后贯穿的空腔2,所述空腔2用于容纳齿轮泵的两个齿轮3,两个齿轮3分别是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进液口4和出液口5分别设于泵壳本体1的两侧,均与空腔2连通。泵壳本体1为三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是泵壳内壁11、加强夹层13和泵壳外壁12,所述加强夹层13位于泵壳内壁11和泵壳外壁12之间,为中空的网格形加强筋。加强夹层13内侧与泵壳内壁11相连接,外侧与泵壳外壁12相连接,泵壳内壁11、加强夹层13与泵壳外壁12三者为固定连接的一体结构。所述进液口4设于泵壳本体1右侧,贯穿泵壳本体1,与泵壳本体1中部的空腔2连通。进液口4通道内设有一过滤器41,进入齿轮泵空腔2的液体均先经过过滤器41滤除杂质后再进入齿轮泵空腔2中。所述过滤器41的过滤精度d≤40μm。安装过滤器41可保证进入齿轮泵空腔2中的液体,纯度符合齿轮泵运行及维护要求,避免杂质进入对泵壳本体1造成冲击和摩擦损伤,延长泵壳本体1的使用寿命。如图1-3所示,所述出液口5设于泵壳本体左侧,贯穿泵壳本体1,与泵壳本体1中部的空腔2连通。出液口5通道内设有单向阀51,液体从空腔2中经出液口5流出,经过单向阀51,液体只能由空腔2流向出液口5,不能反向回流进空腔2中。保证齿轮泵运行时液体进出流通顺畅,提高泵体的工作效率。所述单向阀51优选为旋启式单向阀,所述旋启式单向阀包括平行排列的若干圆柱体511和旋转阀瓣512,所述旋转阀瓣512一侧旋转固定,另一侧与圆柱体511相切。当齿轮泵内的带压液体从右侧冲击旋转阀瓣512时,旋转阀瓣512转动,与圆柱体511之间形成间隙通道供液体流过;当右侧液体压力消失,旋转阀瓣512复位与圆柱体相切,关闭间隙通道;单向阀51左侧的液体施力会使旋转阀瓣512关紧间隙通道,液体不能回流回齿轮泵的空腔2内。本技术泵壳本体1上的进液口4孔径较出液口5孔径大,优选进液口4孔径与出液口5孔径比值为4:1。进液口4大于出液口5可避免齿轮泵形成空吸,使泵更快的形成真空自吸和产生压力排出液体,同时还可平衡两个齿轮3受到的径向力,使齿轮运行平稳,避免齿轮轴弯曲,齿轮3与泵壳本体1摩擦,造成泵体损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内”、“外”、“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冲击液压泵泵壳体,包括泵壳本体(1),所述泵壳本体(1)中部具有容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空腔(2),两侧分别设有与空腔(2)连通的进液口(4)和出液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本体(1)包括泵壳内壁(11)、加强夹层(13)和泵壳外壁(12),所述加强夹层(13)位于泵壳内壁(11)和泵壳外壁(12)之间,为网格形加强筋;所述进液口(4)内设有过滤器(41),所述出液口(5)内设有单向阀(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液压泵泵壳体,包括泵壳本体(1),所述泵壳本体(1)中部具有容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空腔(2),两侧分别设有与空腔(2)连通的进液口(4)和出液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本体(1)包括泵壳内壁(11)、加强夹层(13)和泵壳外壁(12),所述加强夹层(13)位于泵壳内壁(11)和泵壳外壁(12)之间,为网格形加强筋;所述进液口(4)内设有过滤器(41),所述出液口(5)内设有单向阀(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液压泵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4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恒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