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39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包括后壳主体和安装板,所述后壳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表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轴承端盖,并且安装板表面开设有透气孔。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轴流风机,采用本装置作为传统风力发电变桨电机的后端盖,取消位于传统风力发电变桨电机中的散热伞,采用单独供电的轴流风机进行散热,当变桨电机内部温度过高时,轴流风机启动,利用自身的高转速转动迅速的将热气排出,从而加速变桨电机的散热,避免热损毁,延长的使用寿命,轴流电机和变桨电机的主轴分开布置,散热效率不受主轴的转动影响,散热更加稳定可靠,并且集成到后壳主体中,更加简洁,安拆检修更加省力。安拆检修更加省力。安拆检修更加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变桨就是风力发电机改变叶片的迎角,其目的就是通过改变叶片迎角来调节发电功率,通过在叶片和轮毂之间安装的变桨驱动电机带动回转轴承转动从而改变叶片迎角,变桨后壳体一般指代的时变桨电机的后端盖或者后壳体。
[0003]经过检索后发现,公开号为CN102330639A,名称为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叶片变桨驱动器,该申请公开了一种带有电动机壳体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轴在中间连接传动装置的情况下尤其与风轮叶片机械耦接,也就是说,电动机轴带动风轮叶片转动进行散热,散热效率取决于电动机轴的转动速度,但是,在进行变桨的过程中,电动机轴的转动速度和圈数并不大,风轮叶片的转速和持续性并不高,散热效率有限,并不能很好的进行散热冷却,而该申请扩展了冷却装置,用于变流器和电动机的冷却,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导致设备增多,结构冗杂,集成度低,同时,对于灰尘几乎不能进行有效的阻挡,容易在机组内部积灰,影响持续使用效率,还可以进一步作出改进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具备独立散热、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独立散热、散热效果好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包括后壳主体和安装板,所述后壳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表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轴承端盖,并且安装板表面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安装板后方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有风筒,且风筒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流风机,所述后壳主体尾端表面开设有透气槽,且透气槽外口设置有封条,并且封条两端固定连接有端条,所述后壳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推杆,且微型电推杆的移动杆贯穿后壳主体尾端表面与端条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后壳主体前段开后处内壁固定粘贴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变桨电机的电机壳外壁密封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变桨电机的主轴贯穿轴承端盖并与轴承端盖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透气槽为长条形结构,且透气槽投影尺寸小于封条投影尺寸。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轴流风机出风方向对准透气槽,且轴流风机单独供电。
[001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呈十字形分布,且安装架两端分别与风筒和后壳主体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环形布置,且透气孔等角度布置有多圈。
[0016]进一步的,所述微型电推杆设置有两个,且微型电推杆同步工作。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采用了轴流风机,采用本装置作为传统风力发电变桨电机的后端盖,取消位于传统风力发电变桨电机中的散热伞,采用单独供电的轴流风机进行散热,当变桨电机内部温度过高时,轴流风机启动,利用自身的高转速转动迅速的将热气排出,从而加速变桨电机的散热,避免热损毁,延长的使用寿命,轴流电机和变桨电机的主轴分开布置,散热效率不受主轴的转动影响,散热更加稳定可靠,并且集成到后壳主体中,更加简洁,安拆检修更加省力。
[0020](2)、本技术采用了微型电推杆和封条,当轴流风机启动时,微型电推杆同步伸长,从而使封条离开透气槽,不在对透气槽进行遮挡,便于热空气的迅速排出,当轴流风机关闭时,微型电推杆同步收缩,拉动封条封堵透气槽,避免灰尘进入到后壳主体中,从而避免灰尘进入到变桨电机中,进一步延长了变桨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的主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的俯视图;
[0025]图4是本技术提出的封条和端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后壳主体;2、安装板;3、轴承端盖;4、安装架;5、风筒;6、轴流风机;7、微型电推杆;8、透气槽;9、封条;10、端条;11、密封圈;12、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
[0030]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

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包括后壳主体1和安装板2,后壳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且安装板2表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轴承端盖3,为电机常见结构,并且安装板2表面开设有透气孔12,安装板2后方通过安装架4固定安装有风筒5,且风筒5内部固定安
装有轴流风机6,后壳主体1尾端表面开设有透气槽8,且透气槽8外口设置有封条9,并且封条9两端固定连接有端条10,端条10连接多个封条9,后壳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推杆7,且微型电推杆7的移动杆贯穿后壳主体1尾端表面与端条10固定连接,其中,微型电推杆7设置有两个,且微型电推杆7同步工作,并且微型电推杆7与轴流风机6同步工作,可与变桨电机温度感应设备联动,采用本装置作为传统风力发电变桨电机的后端盖,取消位于传统风力发电变桨电机中的散热伞,采用单独供电的轴流风机6进行散热,当变桨电机内部温度过高时,轴流风机6启动,利用自身的高转速转动迅速的将热气排出,从而加速变桨电机的散热,避免热损毁,延长的使用寿命,轴流电机和变桨电机的主轴分开布置,散热效率不受主轴的转动影响,散热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当轴流风机6启动时,微型电推杆7同步伸长,从而使封条9离开透气槽8,不在对透气槽8进行遮挡,便于热空气的迅速排出,当轴流风机6关闭时,微型电推杆7同步收缩,拉动封条9封堵透气槽8,避免灰尘进入到后壳主体1中,从而避免灰尘进入到变桨电机中,进一步延长了变桨电机的使用寿命。
[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后壳主体1前段开后处内壁固定粘贴有密封圈11,且密封圈11与变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主体(1)和安装板(2),所述后壳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且安装板(2)表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轴承端盖(3),并且安装板(2)表面开设有透气孔(12),所述安装板(2)后方通过安装架(4)固定安装有风筒(5),且风筒(5)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流风机(6),所述后壳主体(1)尾端表面开设有透气槽(8),且透气槽(8)外口设置有封条(9),并且封条(9)两端固定连接有端条(10),所述后壳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推杆(7),且微型电推杆(7)的移动杆贯穿后壳主体(1)尾端表面与端条(1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变桨后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主体(1)前段开后处内壁固定粘贴有密封圈(11),且密封圈(11)与变桨电机的电机壳外壁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曾雪峰陆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恒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