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398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属于伺服电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电机主体、通风件和设置在壳体外壁的风冷机构,所述通风件位于壳体和电机主体之间并套设于所述电机主体上,通风件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风冷机构通过贯穿所述壳体的管道与第一进气口连通通过风冷机构将冷风输送到通风件内,冷风从通风件内侧壁上的若干通风孔吹向电机核心区域,对电机核心区域进行散热,并且风冷机构产生的冷风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风扇产生的自然风散热效果更好,以此解决了目前不管是自然冷却还是风冷散热都无法直接安装在电机核心区域处,无法实现对电机核心区域直接散热,散热效果有限的问题。散热效果有限的问题。散热效果有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伺服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工业系统的动力来源,在机械动力系统中经常需要用到双轴伸电机来作为动力输出,目前双轴伸电机中效率和性能最好的是采用永磁体为转子的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交通领域。
[0003]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通过其电机主体中间段内部的定子和转子配合转动实现动力输出,因此电机的主要发热区域集中在此处,且受电机壳体等结构的限制不易散热,故而称为核心发热区域。电机的两端输出轴和轴承等其他结构所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主要起到保护内部结构和传动连接的作用,故而称为外围区域。
[0004]用风冷散热通常是指用散热扇对电机进行散热,但由于电机内部配合紧密,无法为散热扇提供足够的空间,因此散热风扇一般都设置在电机壳体外部,通过电机内设置的导热结构将核心发热区域的热量传导至电机的输出端轴或轴承端盖等外围区域,再通过散热扇进行吹风散热。致使散热效率同时受到导热效率、散热面积、风力大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对核心区域进行直接、高效的散热,散热效果有限,对此提出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可以直接针对电机核心区域进行散热,并且不会被壳体阻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解决了自然冷却和风冷散热无法直接安装在电机核心区域处,无法实现对电机核心区域直接散热,散热效果有限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包括壳体、电机主体、通风件和设置在壳体外壁的风冷机构,所述通风件位于壳体和电机主体之间并套设于所述电机主体上,所述通风件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所述电机主体中间段的核心发热区域内,所述第一出气口朝向电机主体的端部,所述风冷机构通过贯穿所述壳体的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冷机构包括空气压缩组件和涡流管,所述空气压缩组件包括两个传动连接的转动轮、两个连杆部和同轴双活塞筒,两个所述连杆部的两端分别和同轴双活塞筒的两个活塞杆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轮均轴接于壳体上且分别通过两个连杆部驱动两个活塞杆往返运动,所述同轴双活塞筒的一侧壁设有第二进气口,且另一侧壁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涡流管相通。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涡流管的冷气端和通风件相通,所述涡流管的热气端连接有热气收集箱。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冷机构还包括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两
个挤压部和两个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挤压部和连杆部铰接,两个所述挤压部转动地轴接于壳体上,所述挤压部套设在通风件上,所述连杆部通过铰接杆驱动挤压部对通风件挤压。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杆部包括第一连接杆、旋转杆、第二连接杆、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旋转杆由转动轮驱动,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一限位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二限位杆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部包括半圆环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和半圆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和铰接杆铰接,两个所述半圆环开口相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均位于同轴双活塞筒的中心位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进气口外壁设有两个第一硅胶片,两个所述第一硅胶片组成了第一漏斗结构,所述第一漏斗结构较细的部分和第二进气口相通。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口外壁设有两个第二硅胶片,两个所述第二硅胶片组成了漏斗结构,所述第二漏斗结构的宽口部分和第二进气口相通,所述第二漏斗结构的较细部分和涡流管相通。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件的内侧壁为刚性材质,所述通风件的外侧壁为弹性材料,且通风件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通风孔。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通过风冷机构将冷风输送到通风件内,冷风从通风件内侧壁上的若干通风孔吹向电机核心区域,对电机核心区域进行散热,并且风冷机构产生的冷风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风扇产生的自然风散热效果更好,以此解决了目前不管是自然冷却还是风冷散热都无法直接安装在电机核心区域处,无法实现对电机核心区域直接散热,散热效果有限的问题。
[0018]本专利技术节能环保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压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风冷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通风件安装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挤压组件安装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杆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硅胶片和第二硅胶片结构示意图。
[00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9]图中:1、轴承固定钢套;2、前轴承;3、前端盖;4、轴承内盖;5、定子;6、转子;7、出线盒;8、后轴承;9、后端盖;10、编码器;11、后盖板;12、底脚;14、壳体;15、电机主体;16、通风
件;17、风冷机构;171、空气压缩组件;1711、转动轮;1712、连杆部;1713、同轴双活塞筒;1714、挤压组件;172、涡流管;173、第一硅胶片;174、第二硅胶片;18、热气收集箱;191、第一连接杆;192、转动杆;193、第二连接杆;194、第一限位杆;195、第二限位杆;196、铰接杆;197、第三连接杆;198、半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31]请参阅图1

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包括壳体14、电机主体15、通风件16和设置在壳体14外壁的风冷机构17,通风件16位于壳体14和电机主体15之间并套设于电机主体15上,通风件16和电机主体15之间是留有间隙的,并未和电机主体15接触,不会对电机主体15转动造成干涉,通风件16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位于电机主体15中间段的核心发热区域内,第一出气口朝向电机主体15的端部,此处的第一出气口的设置不仅可以对电机主体15进行降温还可以对电机主体15端部的轴承进行散热,风冷机构17通过贯穿壳体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机主体、通风件和设置在壳体外壁的风冷机构,所述通风件位于壳体和电机主体之间并套设于所述电机主体上,所述通风件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所述电机主体中间段的核心发热区域内,所述第一出气口朝向电机主体的端部,所述风冷机构通过贯穿所述壳体的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机构包括空气压缩组件和涡流管,所述空气压缩组件包括两个传动连接的转动轮、两个连杆部和同轴双活塞筒,两个所述连杆部的两端分别和同轴双活塞筒的两个活塞杆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轮均轴接于壳体上且分别通过两个连杆部驱动两个活塞杆往返运动,所述同轴双活塞筒的一侧壁设有第二进气口,且另一侧壁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涡流管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管的冷气端和通风件相通,所述涡流管的热气端连接有热气收集箱。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机构还包括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两个挤压部和两个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挤压部和连杆部铰接,两个所述挤压部转动地轴接于壳体上,所述挤压部套设在通风件上,所述连杆部通过铰接杆驱动挤压部对通风件挤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冷双轴伸永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国威陈斌邓小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博捷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