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1102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的聚碳酸亚丙酯热稳定性差,强度低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由第三组分、封端剂和聚碳酸亚丙酯经过共聚制成,所述第三组分为聚丙交酯、聚乙交酯和聚乙丙交酯中至少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先用异氰酸酯、马来酸酐等活性封端剂对聚碳酸亚丙酯进行化学封端改性,之后再与第三组分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共聚,从而得到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10~50℃,热分解温度提高10~50℃,力学性能提高5~70%,且其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A degradable modified polypropylene carbona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在一定的催化剂以及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聚合得到的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新型环保材料,而且利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原料,可同时降低白色污染和温室效应的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应用前景。但是PPC的热稳定性差,强度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塑料、化工等行业的应用。目前科研工作者对其热稳定性改善进行了广泛研究。目前主要是通过常规的溶液或熔融共混的方式来改善其热性能。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816497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脂肪族聚碳酸酯/聚氨酯共聚物薄膜材料及其制备,包括将羟基封端脂肪族聚碳酸酯、聚氨酯与扩链剂混合,投入流化床反应器中预聚;将步骤(1)所得预聚物投入螺杆挤塑机中,再加入交联剂,混合均质并反应,挤出成膜,即得目的产物。相比传统工艺,该方法制得的共聚产物耐温高、拉伸强度高,批次之间更加均匀。虽然,该方法提高了可降解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但其提升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国专利申请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由第三组分、封端剂和聚碳酸亚丙酯经过共聚制成,所述第三组分为聚丙交酯、聚乙交酯和聚乙丙交酯中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由第三组分、封端剂和聚碳酸亚丙酯经过共聚制成,所述第三组分为聚丙交酯、聚乙交酯和聚乙丙交酯中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亚丙酯末端羟基与第三组分的质量比为1:0.05~1;聚碳酸亚丙酯末端羟基与封端剂的摩尔比为1: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分的分子量为3000~30000,所述聚碳酸亚丙酯的分子量为1000~200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还包括改性蕉麻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亚丙酯和改性蕉麻纤维的质量比为1:0.03~0.05。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端剂为二异氰酸酯类或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超伟来国桥潘庆华马清芳李泽李美江杨雄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