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介观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096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介观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一步共合成:将锂盐溶液和镍钴锰混合液混合,通过二氧化碳‑氢氧化锂缓冲体系调节其pH值为5.5~7.5,搅拌反应2~5h;(2)二步共合成:将步骤(1)所得产物浓缩至体积减少1/2~2/3,通入保护气体使压力维持在1.01~10.0MPa,然后陈化5~24h后,进行固液分离,收集固相产物;(3)将固相产物置于真空中热解,再在90~130℃烘干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应过程不需要外加络合剂,即可制备得到一种纳米级、独立化且具有介观结构的锂镍钴锰四元前驱体球形颗粒,使得反应控制简化、生产成本降低。

A precursor of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battery with mesoscopic structur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介观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介观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推动,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正在走出导入期,开始跨入快速成长期。未来几年,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增长的最大动力确定无疑将来自电动汽车市场。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主要正极材料包括改性锰酸锂、镍钴锰酸锂或镍钴铝酸锂。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带动了高比容量的高镍三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三元材料单体能量可达到180Wh/kg,高镍三元材料极限密度可达250-260Wh/kg。三元材料因具有综合性能和成本的双重优势日益被行业所关注和认同,已经超越磷酸铁锂和锰酸锂,成为车载动力电池主流的技术路线。镍钴锰氢氧化物又被称为三元前驱体,主要用于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是三元正极材料最为关键的原材料。三元材料因为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流产品。作为三元正极材料最关键的原材料,镍钴锰氢氧化物在过去十年里也得到了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介观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一步共合成将锂盐溶液和镍钴锰混合液混合,通过二氧化碳‑氢氧化锂缓冲体系调节其pH值为5.5~7.5,并于1.01~10.0MPa、30~80℃、100~500r/min搅拌反应2~5h;所述锂盐溶液与镍钴锰混合液的摩尔比为0.01~2;(2)二步共合成于70~120℃,将步骤(1)所得产物浓缩至体积减少1/2~2/3,通入保护气体使压力维持在1.01~10.0MPa,然后于30~80℃、100~500r/min陈化5~24h后,进行固液分离,收集固相产物;(3)将固相产物置于真空或保护气体中,于90~1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介观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一步共合成将锂盐溶液和镍钴锰混合液混合,通过二氧化碳-氢氧化锂缓冲体系调节其pH值为5.5~7.5,并于1.01~10.0MPa、30~80℃、100~500r/min搅拌反应2~5h;所述锂盐溶液与镍钴锰混合液的摩尔比为0.01~2;(2)二步共合成于70~120℃,将步骤(1)所得产物浓缩至体积减少1/2~2/3,通入保护气体使压力维持在1.01~10.0MPa,然后于30~80℃、100~500r/min陈化5~24h后,进行固液分离,收集固相产物;(3)将固相产物置于真空或保护气体中,于90~130℃热解烘干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介观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锂盐溶液和镍钴锰混合液的摩尔比为0.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介观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溶液浓度为0.1~15mol/L。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介观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钴锰混合液的浓度为0.1~10mol/L。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介观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燕邹廷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尤尼瑞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