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吸收塔搅拌器的叶片式耐冲击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353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吸收塔搅拌器的叶片式耐冲击叶轮,属于脱硫环保设备技术领域。该叶轮包括叶片、叶柄和动力轴连接机构。其中,动力轴连接机构通过叶柄与叶片连接为一体。其中,在叶柄和叶片的外表面由里向外依次固定有网板层、树脂层和碳化硅层。网板层通过钎焊固定于所述叶柄和所述叶片的外表面。通过在独立片式结构的叶轮外表面钎焊固定蜂窝网板,并在网板层内和网板层上添加环氧树脂层,并在环氧树脂层上固定碳化硅陶瓷修复层。借助于环氧树脂层与碳化硅层的紧密结合于以及固定在金属本体上的蜂窝网板层的高比表面积,牢牢将碳化硅层固定在金属本体外层。

A Blade Impulse Resistant Impeller Used in the Stirrer of Absorp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吸收塔搅拌器的叶片式耐冲击叶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吸收塔搅拌器的叶片式耐冲击叶轮,属于脱硫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在火电厂的烟气系统中,由于煤燃烧后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需要将煤中的硫元素用钙基等方法固定成为固体,以防止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对废气的脱硫通常采用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湿法脱硫是将除尘后的原烟气进入吸收塔后折流向上与喷淋下来的浆液充分接触,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成分被吸收,再连续流经除雾器除去所含雾滴,经洗涤和净化的烟气流出吸收塔进入烟囱排放。目前,石灰石浆液在吸收塔内对烟气进行逆流洗涤,经雾化喷嘴喷出的石灰石浆液滴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反应,生成可溶性亚硫酸钙和亚硫酸氢钙,并以小颗粒状流入到浆液池中,氧化风机把氧化空气喷入浆液池中生成石膏结晶。用石膏排出泵将浆液排出,送往石膏旋流器,进行浓缩及颗粒分级,最终得到石膏。在此过程中,石膏结晶集中沉积在吸收塔的底部,需要配置一个搅拌器不断对其搅拌,使其不能形成沉积,另外,还可以促进氧化空气的均匀,有利于浆液内反应的进行;搅拌器输送的介质具有强腐蚀性,极容易对叶轮造成腐蚀,在叶轮的表面缺陷处及叶轮各部分结构连接的连接处,由于缺氧、水解与离子扩散等原因的综合作用,造成对叶轮的强腐蚀性;而浆液中一般含有固体颗粒,在固体颗粒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叶轮的表面时,会对叶轮的表面产生较大的冲刷腐蚀,以使叶轮受到浆液的酸性腐蚀、磨损和气蚀,使叶轮的表面出现凹坑,严重时出现缺口和磨穿,使叶轮受到极大损坏,造成叶轮的寿命降低,影响了脱硫系统的正常作业。由此可见,搅拌器叶轮的损坏主要有两点:一是化学腐蚀,二是物理磨损;目前各装置上应用的仍是纯金属叶轮,腐蚀磨蚀很大,寿命极短。碳化硅陶瓷修复材料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金属叶轮磨蚀修复材料,现有利用碳化硅复合材料修复的方式主要是受损表面涂覆或喷覆等方式附着碳化硅材料。但这种方式往往存在碳化硅修复层与金属叶轮本体结合不够紧密。针对碳化硅与叶轮本体结合的问题,现有技术有提出通过在本体上打孔从而使修复层整体贯穿叶轮本体,在叶轮双面形成耐磨修复层。例如,专利CN206290479U公开了一种修复型泵叶轮,该叶轮即采用贯穿孔的方式结合双面碳化硅修复层。同时,为强化叶轮边缘结构,在叶轮凹腔与叶轮边缘处通过固定不锈钢网板的方式强化叶轮结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增强叶轮金属本体与碳化硅修复层结合的紧密程度,但对本体进行穿孔对叶轮本体的结构强度有较大的损害,会缩短叶轮的使用寿命。同时,该处理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叶轮需要具有凹腔结构,对于没有凹腔结构的叶片式叶轮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高腐蚀强冲击环境下使用的搅拌器叶轮存在的耐磨层与叶轮金属本体结合紧密性,并同时保证不降低金属本体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吸收塔搅拌器的叶片式耐冲击叶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吸收塔搅拌器的叶片式耐冲击叶轮,包括叶片1、叶柄2和动力轴连接机构3;所述动力轴连接机构3通过叶柄2与叶片1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其中,在叶柄2和叶片1的外表面由里向外依次固定有网板层4、树脂层5和碳化硅层6;所述网板层4通过钎焊固定于所述叶柄2和所述叶片1的外表面。优选地,所述网板层4为基本单元的网孔为圆形、三角形、菱形或正多边形结构。更优选地,所述网板层4为基本单元为正六边形的蜂窝板结构。更优选地,树脂层5中的树脂填充于网板层4基本单元的正六边形空间并均匀覆盖于网板层4的表面。更优选地,所述基本单元的六边形结构的边长为1~3mm;网板层4的厚度为0.1~1.0mm。更优选地,所述基本单元的六边形结构的边长为2mm;网板层4的厚度为0.2mm。更优选地,树脂层覆盖网板层4的厚度不大于网板层4的厚度。优选地,所述树脂层5的材质为环氧树脂。优选地,所述碳化硅层的材质为烧结碳化硅。以上所提及的环氧树脂和烧结碳化硅材料为现有市售的常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取。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独立片式结构的叶轮外表面钎焊固定蜂窝网板,并在网板层内和网板层上添加环氧树脂层,并在环氧树脂层上固定碳化硅陶瓷修复层。借助于环氧树脂层与碳化硅层的紧密结合于以及固定在金属本体上的蜂窝网板层的高比表面积,牢牢将碳化硅层固定在金属本体外层。同时,由于蜂窝网板层整体固定在叶轮的整个外表面,借助于固定前环氧树脂由黏稠液态状态向固体状态转变的过程可实现叶轮整体全方位的固定,避免了通过对金属本体打贯穿孔的方式结合碳化硅层对金属本体结构强度造成的损害。同时,这种方式可适用于各种形状的产品,不受产品的具体结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烧结碳化硅作为耐磨防腐层通过网板和树脂层与叶轮金属基体紧密结合,结合的牢固程度大大增加,不易损坏,大大延长了叶轮的维护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方式中三叶搅拌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固定金属网板层后的三叶搅拌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叶片式耐冲击叶轮的不完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叶轮叶片结构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网板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叶片;2,叶柄;3,动力轴连接机构;4,网板层;5,树脂层;6,碳化硅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方法和仪器,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材料、方法和仪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介质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具体情况理解上书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以下详细说明不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方式中三叶搅拌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固定金属网板层后的三叶搅拌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叶片式耐冲击叶轮的不完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叶轮叶片结构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网板层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图5可知,该三叶式搅拌叶轮由位于中心的动力轴连接机构3,叶柄2和叶片1组成。其中,叶片1和叶柄2的外表面上通过钎焊固定连接有一层网板层4。网板层4为孔口为正六边形结构(图5)。从图3和图4可知,在网板层4的外侧为树脂层5,而在树脂层5的外侧为碳化硅层6。其中,树脂层5的材质为环氧树脂,碳化硅层6的材质为烧结碳化硅。其中,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吸收塔搅拌器的叶片式耐冲击叶轮,包括叶片(1)、叶柄(2)和动力轴连接机构(3);所述动力轴连接机构(3)通过叶柄(2)与叶片(1)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叶柄(2)和叶片(1)的外表面由里向外依次固定有网板层(4)、树脂层(5)和碳化硅层(6);所述网板层(4)通过钎焊固定于所述叶柄(2)和所述叶片(1)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吸收塔搅拌器的叶片式耐冲击叶轮,包括叶片(1)、叶柄(2)和动力轴连接机构(3);所述动力轴连接机构(3)通过叶柄(2)与叶片(1)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叶柄(2)和叶片(1)的外表面由里向外依次固定有网板层(4)、树脂层(5)和碳化硅层(6);所述网板层(4)通过钎焊固定于所述叶柄(2)和所述叶片(1)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吸收塔搅拌器的叶片式耐冲击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层(4)为基本单元的网孔为圆形、三角形、菱形或正多边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吸收塔搅拌器的叶片式耐冲击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层(4)为基本单元为正六边形的蜂窝板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吸收塔搅拌器的叶片式耐冲击叶轮,其特征在于,树脂层(5)中的树脂填充于网板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学录单良学姜涛高明霍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锐驰恩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