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临床用自动拔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临床用自动拔罐装置。
技术介绍
火罐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疗方式,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目前的拔罐基本有两种,一种是火烧式人工拔罐,一种是电动式自动拔罐,前者工艺和操作都较为简单,应用十分广泛,后者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导致使用范围较小。在拔罐前,需要对拔罐区域进行按摩放松,现有技术中,基本是通过手工手动进行按摩,较为麻烦,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自动拔罐,是通过真空泵直接将火罐吸附在人体上,在拔罐过程中,无法进行走罐,同时,目前的电动式自动拔罐装置无法配合中医中药进行拔罐,存在拔罐方式单一,拔罐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按摩功能,且便于自动走罐,同时便于与中医中药相配合的中医临床用自动拔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临床用自动拔罐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的现有的自动拔罐装置无法对拔罐区域的肌肉进行按摩放松,另外,无法进行走罐,无法配合中医中药进行拔罐,存在拔罐方式单一,拔罐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临床用自动拔罐装置,包括固定框架(1)、电机(13)和控制开关(1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1)的内侧固定焊接有第一支撑杆(2),且第一支撑杆(2)中嵌有滚轮(3),所述滚轮(3)固定套接在连接轴(4)上,且连接轴(4)的两端均固定焊接有齿条(5),所述齿条(5)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6),所述齿条(5)的侧面啮合有齿盘(7),且齿盘(7)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8),所述齿盘(7)通过第一连接杆(9)与第二支撑杆(10)相连接,且第二支撑杆(10)固定焊接在固定框架(1)的内侧,所述连接轴(4)通过第二连接杆(11)与连接盘(12)相连接,且连接盘(12)与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临床用自动拔罐装置,包括固定框架(1)、电机(13)和控制开关(1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1)的内侧固定焊接有第一支撑杆(2),且第一支撑杆(2)中嵌有滚轮(3),所述滚轮(3)固定套接在连接轴(4)上,且连接轴(4)的两端均固定焊接有齿条(5),所述齿条(5)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6),所述齿条(5)的侧面啮合有齿盘(7),且齿盘(7)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8),所述齿盘(7)通过第一连接杆(9)与第二支撑杆(10)相连接,且第二支撑杆(10)固定焊接在固定框架(1)的内侧,所述连接轴(4)通过第二连接杆(11)与连接盘(12)相连接,且连接盘(12)与电机(13)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3)固定安装在固定框架(1)上,且固定框架(1)的上侧固定焊接有把手(14),所述固定框架(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四组伸缩固定架(15),所述控制开关(16)设置在把手(14)上,且把手(14)的下侧固定安装有锁定件(17),所述齿盘(7)的下侧通过连接块(18)安装有火罐(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自动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2)均焊接在固定框架(1)的内侧,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中设置有四组滚轮(3),其中每两组所述滚轮(3)之间通过连接轴(4)相连接,两组所述连接轴(4)的一端分别固定焊接有齿条(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自动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孔(8)呈圆形阵列结构等距开设在齿盘(7)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自动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0)上开设有通孔槽,所述第二支撑杆(10)共设置与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10)分别焊接在固定框架(1)的内侧左右两端,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10)上分别插设有四组第一连接杆(9),四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