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0216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水平底板、设置在水平底板上带定位槽的头部支撑块、设置在水平底板上的背部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水平底板上并位于头部支撑块和背部支撑板之间的颈托装置;颈托装置包括托板、导向柱,杠杆、电动缸、以及头部转角定位机构,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包括PLC、与PLC连接的显示屏、以及与PLC连接的用于控制电动缸的伺服电机工作的伺服驱动器,所述第一角度仪和第二角度仪分别与PLC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能根据患者的体质指数,自动打开患者气道,耗时短,能避免因操作者熟练度不够造成的气道打开角度不够、过度打开、或没有打开等问题。

Automatic adjusting device for airway opening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气道打开体位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抢救中、气管镜检查等情况下,需要能准确、快速的打开患者气道。现有技术中,打开患者呼吸道一般是采用人工方法,即采用仰头举颏法或双手举下颌法或托颏法,简单的使患者的头后仰,以达到打开气道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颈项长短、人的胖瘦、颈胸椎的形态正常与否,颈胸椎前曲后仰的灵敏度、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不一,在气道打开过程中,容易出现气道打开度不够、过度打开、或没有打开等情况,并且人工打开气道还存在耗时长,不利于紧急抢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以解决出现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低、通气不佳等情况,以及人工打开气道耗时长,稳定性及持续性欠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水平底板、设置在水平底板上带定位槽的头部支撑块、设置在水平底板上的背部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水平底板上并位于头部支撑块和背部支撑板之间的颈托装置;所述颈托装置包括托板、设置在托板上的柔性颈部限位垫、设置水平底板上并与位于托板两端的导向柱,所述托板的端部穿在导向柱上并导向柱上下滑动配合,所述颈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水平底板上的支架、中部铰接在支架上杠杆、以及设置在托板上的电动缸,所述杠杆的一段位于托板下方,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电动缸的伸缩杆端部设置有传动销,所述传动销插在滑槽;所述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头部转角定位机构,所述头部转角定位机构包括头套,所述头套包括环套、连接在环套径向一侧的第一连板、铰接在第一连板上的第一定位基准板、连接在环套径向另一侧的第二连板、以及铰接在第二连板上的第二定位基准板;所述第一位基准板的端部还设置有弧形调节槽,所述第一连板上设置有穿在弧形调节槽中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定位基准板的手拧螺母,所述第一定位基准板用于定位患者耳垂部与患者下颌部的连线,所述第一位基准板上设置有第一角度仪,所述第一角度仪用于测量第一位基准板与水平底板的夹角角度;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与第二连板的铰接中心位于患者的外耳道,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的端部伸向患者的胸骨角,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用于定位患者外耳道与患者胸骨角的相对高度位置,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上设置有第二角度仪,所述第二角度仪用于测量第二基准定位板与水平底板的夹角角度;所述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包括PLC、与PLC连接的显示屏、以及与PLC连接的用于控制电动缸的伺服电机工作的伺服驱动器,所述第一角度仪和第二角度仪分别与PLC连接。进一步,所述水平底板上设置有与人体纵向平行的导轨,所述头部支撑块设置在导轨上并与导轨滑动配合。进一步,所述背部支撑板的一边与水平底板铰接,所述背部支撑板的另一边通过插销与托板铰接。进一步,所述托板的底部设置有检测托板与水平底板之间高度的测距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当需要对病人进行气道打开操作时,将病人背部放在背部支撑板上,将病人的枕部放在托板上的柔性颈部限位垫中,将病人的头部放置在头部支撑块上的定位槽中;然后通过PLC向伺服驱动器发出控制信号,伺服驱动器控制电动缸的伺服电机工作,从而使电动缸的伸缩杆伸出推动杠杆绕其与支架的铰接中心转动,杠杆再推动托板上升,从而带动患者枕部上升,实现气道打开。在具体实施中,针对体型正常或偏瘦的病人,气道打开以患者耳垂部与患者下颌部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参考基准,当患者耳垂部与患者下颌部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也即第一角度仪的检测角度为90度时,表示患者气道打开到位,或者也可以患者外耳道与患者胸骨角的相对高度位置作为参考基准。针对体型肥胖的病人,气道打开以患者外耳道与患者胸骨角的相对高度位置作为参考基准,当患者外耳道与患者胸骨角处在同一高度时,也即第二角度仪检测到的角度为0时,表示患者气道打开到位。本专利技术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能实现自动打开患者气道,耗时短,能避免因操作者熟练度不够造成的气道打开角度不够、过度打开、或没有打开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电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水平底板1、设置在水平底板上带定位槽的头部支撑块2、设置在水平底板上的背部支撑板3、以及设置在水平底板上并位于头部支撑块和背部支撑板之间的颈托装置。所述颈托装置包括托板4、设置在托板上的柔性颈部限位垫5、设置水平底板上并与位于托板两端的导向柱6,所述托板的端部穿在导向柱上并导向柱上下滑动配合,所述颈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水平底板上的支架7、中部铰接在支架上杠杆8、以及设置在托板上的电动缸9,所述杠杆的一段位于托板下方,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滑槽10,所述电动缸的伸缩杆端部设置有传动销11,所述传动销插在滑槽。所述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头部转角定位机构,所述头部转角定位机构包括头套,所述头套包括环套12、连接在环套径向一侧的第一连板13、铰接在第一连板上的第一定位基准板14、连接在环套径向另一侧的第二连板15、以及铰接在第二连板上的第二定位基准板16。所述第一位基准板的端部还设置有弧形调节槽17,所述第一连板上设置有穿在弧形调节槽中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定位基准板的手拧螺母18,所述第一定位基准板用于定位患者耳垂部与患者下颌部的连线,所述第一位基准板上设置有第一角度仪19,所述第一角度仪用于测量第一位基准板与水平底板的夹角角度。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与第二连板的铰接中心位于患者的外耳道,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的端部伸向患者的胸骨角,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用于定位患者外耳道与患者胸骨角的相对高度位置,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上设置有第二角度仪20,所述第二角度仪用于测量第二基准定位板与水平底板的夹角角度。所述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包括PLC21、与PLC连接的显示屏22、以及与PLC连接的用于控制电动缸的伺服电机23工作的伺服驱动器24,所述第一角度仪和第二角度仪分别与PLC连接。本实施例中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当需要对病人进行气道打开操作时,将病人背部放在背部支撑板上,将病人的枕部放在托板上的柔性颈部限位垫中,将病人的头部放置在头部支撑块上的定位槽中;然后通过PLC向伺服驱动器发出控制信号,伺服驱动器控制电动缸的伺服电机工作,从而使电动缸的伸缩杆伸出推动杠杆绕其与支架的铰接中心转动,杠杆再推动托板上升,从而带动患者枕部上升,实现气道打开。在具体实施中,针对体型正常或偏瘦的病人,气道打开以患者耳垂部与患者下颌部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参考基准。预先将第一角度仪放置在水平底板上校准角度仪,设置第一角度仪在水平底板上的角度值为0,然后再将第一角度仪安装在第一定位基准板上。测量时,将头套戴在患者头上,可通过松开手拧螺母适当转动第一定位基准板使其与患者耳垂部与患者下颌部的连线保持一致,然后再拧紧螺母固定住第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底板、设置在水平底板上带定位槽的头部支撑块、设置在水平底板上的背部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水平底板上并位于头部支撑块和背部支撑板之间的颈托装置;所述颈托装置包括托板、设置在托板上的柔性颈部限位垫、设置水平底板上并与位于托板两端的导向柱,所述托板的端部穿在导导向柱上并导向柱上下滑动配合,所述颈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水平底板上的支架、中部铰接在支架上杠杆、以及设置在托板上的电动缸,所述杠杆的一段位于托板下方,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电动缸的伸缩杆端部设置有传动销,所述传动销插在滑槽;所述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头部转角定位机构,所述头部转角定位机构包括头套,所述头套包括环套、连接在环套径向一侧的第一连板、铰接在第一连板上的第一定位基准板、连接在环套径向另一侧的第二连板、以及铰接在第二连板上的第二定位基准板;所述第一位基准板的端部还设置有弧形调节槽,所述第一连板上设置有穿在弧形调节槽中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定位基准板的手拧螺母,所述第一定位基准板用于定位患者耳垂部与患者下颌部的连线,所述第一位基准板上设置有第一角度仪,所述第一角度仪用于测量第一位基准板与水平底板的夹角角度;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与第二连板的铰接中心位于患者的外耳道,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的端部伸向患者的胸骨角,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用于定位患者外耳道与患者胸骨角的相对高度位置,所述第二定位基准板上设置有第二角度仪,所述第二角度仪用于测量第二基准定位板与水平底板的夹角角度;所述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包括PLC、与PLC连接的显示屏、以及与PLC连接的用于控制电动缸的伺服电机工作的伺服驱动器,所述第一角度仪和第二角度仪分别与PLC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底板、设置在水平底板上带定位槽的头部支撑块、设置在水平底板上的背部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水平底板上并位于头部支撑块和背部支撑板之间的颈托装置;所述颈托装置包括托板、设置在托板上的柔性颈部限位垫、设置水平底板上并与位于托板两端的导向柱,所述托板的端部穿在导导向柱上并导向柱上下滑动配合,所述颈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水平底板上的支架、中部铰接在支架上杠杆、以及设置在托板上的电动缸,所述杠杆的一段位于托板下方,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电动缸的伸缩杆端部设置有传动销,所述传动销插在滑槽;所述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头部转角定位机构,所述头部转角定位机构包括头套,所述头套包括环套、连接在环套径向一侧的第一连板、铰接在第一连板上的第一定位基准板、连接在环套径向另一侧的第二连板、以及铰接在第二连板上的第二定位基准板;所述第一位基准板的端部还设置有弧形调节槽,所述第一连板上设置有穿在弧形调节槽中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定位基准板的手拧螺母,所述第一定位基准板用于定位患者耳垂部与患者下颌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相梅黄娟陈红梅吴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