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货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08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货架。折叠式货架包括承载架和铰接在承载架上的折叠架,承载架包括承重框架,折叠架具有支撑位置和折叠位置,折叠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具有与用于支撑其他货架的上支撑面和与承载架顶压配合的下支撑面,承载架具有承压面,折叠架垂直于下支撑面的一侧为铰接侧,折叠架上设置有向铰接侧延伸的铰接臂,铰接臂端部与承载架铰接,铰接轴位于下支撑面的内侧。当折叠架处于支撑位置且上方有其他货架进行堆叠时,支撑架上支撑面承受其他货架的压力并通过与承载架顶压配合的下支撑面直接传递至下方的承载架,折叠架与承载架铰接处几乎不受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折叠式货架在进行堆叠时铰接处受力较大,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货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货架。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节约空间,很多货架会设计成折叠式,在货架空置能够占用更少的空间。授权公告号为CN206548133U、授权公告日为2017.10.13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货架装置,该货架包括承载架,承载架下表面固定有底座,在承载架左右两侧固定有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左支撑架右侧紧靠左支撑架设置有第一铰接座,右支撑架左侧紧靠右支撑架固定有第二铰接座,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上分别铰接由第一折叠架和第二折叠架,第一折叠架轴线穿过第一铰接座,第二折叠架的轴线穿过第二铰接座。这种折叠式货架不放置货物时能够折叠起来节约空间,并且能够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堆叠,但由于该货架的折叠架与承载架之间通过铰接座连接固定,货架在堆叠时折叠架仅通过相应的铰接座进行支撑,存在铰接处受力较大,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货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式货架在堆叠时由于仅通过铰接座进行支撑,铰接处受力较大,容易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折叠式货架的技术方案是:折叠式货架包括承载架和铰接在承载架上的折叠架,所述承载架包括承重框架,所述折叠架具有竖直放置时的支撑位置和在承载架的长度方向上朝向承重框架的中央内翻折叠后的折叠位置,所述折叠架包括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撑架上的铰接臂,所述支撑架具有用于在支撑位置支撑其他货架的上支撑面和与承载架顶压配合的下支撑面,所述支撑架还具有在处于支撑位置时在承重框架的长度方向上朝向承重框架中央的内侧面、与内侧面朝向相反的外侧面,所述铰接臂具有远离支撑架的铰接端,该铰接端远离支撑架的方向与支撑架的内侧面远离外侧面的方向一致;所述承载架具有与支撑架的下支撑面顶压配合的承压面;所述铰接臂的铰接端与承载架铰接,在承重框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铰接端位于所述承压面的内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当折叠架处于支撑位置且上方有其他货架进行堆叠时,支撑架上支撑面承受其他货架的压力并通过与承载架顶压配合的下支撑面直接传递至下方的承载架,折叠架与承载架铰接处几乎不受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折叠式货架在进行堆叠时铰接处受力较大,容易损坏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L型连接件,L型连接件具有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边和垂直于第一边的第二边,第一边延伸方向垂直于下支撑面,第二边远离第一边的端部与承载架铰接,L型连接件的第二边构成所述铰接臂,L型连接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框架由承载架纵梁和承载架横梁构成,承载架纵梁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承载架横梁在长度方向的尺寸,承载架纵梁的延伸方向为承重框架的长度方向,承载架横梁的延伸方向为承重框架的宽度方向,所述L型连接件的铰接端在承重框架的宽度方向上承载架纵梁的外侧与承载架纵梁铰接,在侧面进行铰接能够避免承载架承重框架顶部不平对货物存放造成影响。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框架为矩形框架,所述承重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承重框架宽度方向的尺寸,所述折叠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架,支撑架沿承载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间隔相邻的两个支撑架通过连接架连接,由多个支撑架构成折叠架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支撑面远离下支撑面的方向一致,所述折叠架上活动装配有可沿支撑架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的固定销,承载架上设有在折叠架处于支撑位置时与固定销上下插接配合的固定销插孔,折叠架处于支撑位置时固定销插装在固定销插孔内以防止折叠架倾斜。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杆体,所述上、下支撑面设于杆体的两端,所述承载架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下端开设有用于与其他货架的形成支撑架的杆体的上端插接配合的导向锥孔,通过底座能够使上下相邻的货架在堆叠时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承重框架底部设有叉车槽,便于货架通过叉车转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折叠式货架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式货架的具体实施例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折叠式货架的具体实施例的折叠后的货架;图4为本技术的折叠式货架的具体实施例的货架堆叠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承载架;11、承载架立撑;121、承载架纵梁;122、承载架横梁;20、折叠架;21、支撑架;22、连接架;3、L型连接件;41、固定销;42、固定销插孔;5、底座;6、叉车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折叠式货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货架为轮胎存放架。货架由折叠架20和承载架10构成,折叠架20铰接在承载架10上。在货架存放轮胎时,折叠架20竖直设置,此时的位置为支撑位置;在货架不存放轮胎时,折叠架20向承载架10的中央内翻旋转搭在承载架10上,节约空间,此时的位置为折叠位置,货架能够上下堆叠。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货架主要由方管构成。承载架10包括承载架纵梁121、承载架横梁122和承载架立撑11,承载架纵梁121和承载架横梁122为水平设置的方管,承载架立撑11为竖直设置的方管。本实施例中的承载架立撑11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承载架立撑11分别对应设置在矩形四角处,位于同一边的承载架立撑11之间通过承载架纵梁121或承载架横梁122焊接固定。承载架纵梁121、承载架横梁122对应各设置两个,承载架立撑11的顶部和承载架纵梁121、承载架横梁122共同构成承重框架。由于本实施例中货架为轮胎存放架,轮胎直接竖直搭放在承载架纵梁121之间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承载架10上设置货物放置板用于放置其他货物。如图1至图2所示,折叠架20包括连接架22、支撑架21和L型连接件3,折叠架20的支撑架21和连接架22也是由竖直设置和水平设置的方管构成,本实施例中的折叠架20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承载架横梁122上。与承载架10相对应,每个折叠架20设有两个支撑架21,支撑架21之间由两个连接架22焊接固定。当折叠架20处于支撑位置时,支撑架21与承载架立撑11沿同一轴线延伸,支撑架21的下端面与承载架立撑11的上端面顶压配合,顶压配合的支撑架21和承载架立撑11能够将堆叠时折叠架20承受的压力直接传递到承载架10上,铰接处不受力或是仅受较小的力,不易损坏,图4为本实施例中货架堆叠时的状态。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1处于支撑位置时的上端面为上支撑面、支撑架下端面为下支撑面,承载架立撑11的上端面为承压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架也可以不与承载架立撑对应,而是顶压在承载架纵梁121上,此时承压面位于承载架纵梁121上,应保证承载架纵梁与承载架立撑之间的焊接强度。如图1所示,折叠架20通过L型连接件3铰接在承载架10上。L型连接件3具有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与支撑架21焊接固定,第一边延伸方向垂直于下支撑面,第二边远离支撑架21的端部铰接在承载架纵梁121上,L型连接件3的第二边与承载架纵梁121沿承重框架宽度方向并列布置且L型连接件3的第二边位于外侧,铰接轴沿承重框架宽度方向贯穿L型连接件3和承载架纵梁121进行铰接。L型连接件3铰接在承载架纵梁121沿宽度方向的外侧面,这样承载架10的上侧用于放置货物的顶面较为平整,便于放置货物。为了使折叠架20在支撑位置时不易倾斜发生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货架,包括承载架和铰接在承载架上的折叠架,所述承载架包括承重框架,所述折叠架具有竖直放置时的支撑位置和在承载架的长度方向上朝向承重框架的中央内翻折叠后的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架包括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撑架上的铰接臂,所述支撑架具有用于在支撑位置支撑其他货架的上支撑面和与承载架顶压配合的下支撑面,所述支撑架还具有在处于支撑位置时在承重框架的长度方向上朝向承重框架中央的内侧面、与内侧面朝向相反的外侧面,所述铰接臂具有远离支撑架的铰接端,该铰接端远离支撑架的方向与支撑架的内侧面远离外侧面的方向一致;所述承载架具有与支撑架的下支撑面顶压配合的承压面;所述铰接臂的铰接端与承载架铰接,在承重框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铰接端位于所述承压面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货架,包括承载架和铰接在承载架上的折叠架,所述承载架包括承重框架,所述折叠架具有竖直放置时的支撑位置和在承载架的长度方向上朝向承重框架的中央内翻折叠后的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架包括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撑架上的铰接臂,所述支撑架具有用于在支撑位置支撑其他货架的上支撑面和与承载架顶压配合的下支撑面,所述支撑架还具有在处于支撑位置时在承重框架的长度方向上朝向承重框架中央的内侧面、与内侧面朝向相反的外侧面,所述铰接臂具有远离支撑架的铰接端,该铰接端远离支撑架的方向与支撑架的内侧面远离外侧面的方向一致;所述承载架具有与支撑架的下支撑面顶压配合的承压面;所述铰接臂的铰接端与承载架铰接,在承重框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铰接端位于所述承压面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L型连接件,L型连接件具有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边和垂直于第一边的第二边,第一边延伸方向垂直于下支撑面,第二边远离第一边的端部与承载架铰接,L型连接件的第二边构成所述铰接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框架由承载架纵梁和承载架横梁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博李柯李德彦李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森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