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865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包括检测电路电流的检测电路,检测电路连接有控制电源通断的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还均与电源输入端连接;通过检测电路实时检测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控制电路切断电源输出,以实现过流、短路保护;当电路中的电流恢复到额定值以内时控制电路导通电源输出;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性广泛、体积小。

An Overcurrent and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路保护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产品采用单一DC适配器供电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适配器设备基于成本考虑都没有短路保护功能,当后级设备出现短路的时候,适配器以及被供电设备会出现不可恢复的永久性损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大多都要求在供电设备前段电源输入端增加保险丝,保险丝的额定电流是个关键参数,当选用保险丝的电流过大时则起不到保护作用、过小时可能会导致系统瞬间过载造成保险丝熔断;其次有时电路会不出现局部短路,但实际短路电流又不大的情况下,保险丝不会熔断,这样就会造成后级电子设备的局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性广泛、体积小的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包括检测电路电流的检测电路;其中,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有控制电源通断的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还均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其中,所述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还包括保险管,所述保险管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保险管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保险管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一、第二磁珠,所述第一、第二磁珠并联。本技术所述的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其中,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一、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磁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本技术所述的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还连接有第三、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磁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本技术所述的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磁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为电源输出端的正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还连接有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还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栅极并联有第五电阻;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栅极并联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还连接有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检测电路实时检测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控制电路切断电源输出,以实现过流、短路保护;当电路中的电流恢复到额定值以内时控制电路导通电源输出;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性广泛、体积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检测电路电流的检测电路1;其特征在于,检测电路1连接有控制电源通断的控制电路2;检测电路1和控制电路2还均与电源输入端连接;通过检测电路1实时检测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控制电路2切断电源输出,以实现过流、短路保护;当电路中的电流恢复到额定值以内时控制电路2导通电源输出;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性广泛、体积小。如图1所示,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还包括保险管PF11,保险管PF11与电源输入端的正极连接,保险管PF11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一电容PC3,第一电容PC3的另一端接地;保险管PF11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一、第二磁珠FB9、FB10,第一、第二磁珠FB9、FB10并联;进一步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及运行稳定性,减少磁场干扰。如图1所示,检测电路1包括第一场效应管PQ5,第一场效应管PQ5的栅极连接有第一、第二电阻PR1、PR3,第一电阻PR1的另一端与第一磁珠FB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PR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PQ5的源极连接有二极管PD9,二极管PD9的正极与第一场效应管PQ5的源极连接;通过调整第一、第二电阻PR1、PR3的阻值,来设定过流的额定电压,结构简单成本低。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1包括第二场效应管PQ18,第二场效应管PQ18的栅极与第一场效应管PQ5的漏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PQ18的栅极还连接有第三、第四电阻PR9、PR12;第三电阻PR9的另一端与第一磁珠FB9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PR12的另一端接地;结构简单。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2还包括第三场效应管PQ4,第三场效应管PQ4的源极与第一磁珠FB9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PQ4的漏极为电源输出端的正极;第三场效应管PQ4的漏极还连接有第三电容PC2,第三电容PC2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场效应管PQ4的漏极还与二极管PD9的负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PQ4的源极和栅极并联有第五电阻PR2;第三场效应管PQ4的漏极和栅极并联有第二电容PC6;第三场效应管PQ4的栅极还连接有第六电阻PR7,第六电阻PR7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PQ18的漏极连接;采用场效应管控制电路的通断,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安全性能高。场景一;首先确定负载端OUT+输出电流范围,通过PR1和PR3的阻值调整控制PQ5NMOSFET的GS驱动电平控制PQ5的打开和关闭;在后级负载在正常的合理范围内,PQ5处于截止状态,PQ18因为PR9和PR12的分压产生的驱动电压控制PQ18导通,PQ4PMOSFET的GS驱动电压为负电压,PQ4处于导通状态,供电输出正常。当负载端阻抗超出正常范围值(低阻抗或者短路),PQ5就会导通,PQ18的GS端驱动电压被钳低,PQ18关断,PQ4由于PR2的上拉电阻处于正压偏置状态而关断截止,负载端电压被关断,而且只要阻抗不恢复正常范围,输出一直不会有供电输出,起到了短路及过流(低阻)保护作用。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包括检测电路电流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有控制电源通断的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还均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一、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磁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还连接有第三、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磁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包括检测电路电流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有控制电源通断的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还均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一、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磁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还连接有第三、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磁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及短路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友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微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