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砂抽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453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7:25
一种防砂抽油泵,由柱塞总成和泵筒总成组成,拉杆与短柱塞连接,短柱塞与泵筒总成中的长泵筒滑动密封配合,短柱塞外表面设有存砂环形槽,所述泵筒总成中的沉砂筒套在短泵筒外壁并形成沉砂环,沉砂筒内部设有设有弹性限位爪,该泵具有泵效高、防砂效果好、承载能力强、实现不动管柱正反向洗井、冲砂,适用于出砂稠油井开采的特点。

Sand control pum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砂抽油泵
本技术涉及用于油田出砂稠油井抽汲原油的特殊反馈抽稠泵,它突破了普通反馈抽稠泵的结构局限,既能高效的开采稠油,又有良好防砂效果。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油田有许多稠油井油层含砂量大,在开采时采用下挂防砂滤网等防砂工具后,仍有少量的砂粒进入泵内,采用普通反馈抽稠泵时,经常出现砂粒进入泵内造成砂卡、砂埋现象。因此必须采用具有防砂功能的抽稠泵,但现有的防砂抽稠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常规防砂抽稠泵通常是在普通反馈抽稠泵基础上对柱塞总成上零件结构细节进行改进,如采用等径柱塞或增设刮砂环等,防砂效果有限,特别是在停抽时不能防止砂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砂抽油泵,解决在开采稠油时经常出现砂粒进入泵内造成砂卡、砂埋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砂抽油泵,其特征是:由柱塞总成和泵筒总成组成,拉杆与短柱塞连接,短柱塞与泵筒总成中的长泵筒滑动密封配合,短柱塞外表面设有存砂环形槽;所述泵筒总成中的沉砂筒套在短泵筒外壁并形成沉砂环,沉砂筒内部设有设有弹性限位爪;拉杆上设有挡砂环,挡砂环设在短泵筒与弹性限位爪之间,挡砂环与拉杆滑动连接,挡砂环上下两侧均为锥面,其中一面外圆圈开有过流槽,过流槽位于与短泵筒接触的一面。优选方案中,所述弹性限位爪将挡砂环单向限制在沉砂筒内部。优选方案中,所述过流槽为矩形槽、梯形槽或半圆形槽。优选方案中,过流槽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优选方案中,沉砂环内部设有支承环。优选方案中,进油外管内部设有扶正环,所述活动泵筒穿过扶正环。优选方案中,所述短柱塞外圆表面的存砂环形槽为1个或多个。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突破了普通反馈抽稠泵结构限制,对泵的上、下部分进行防砂结构设计,而不影响泵在工作时液压反馈力的形成,相比现有防砂抽稠泵结构更加简单高效,可靠性更好,更适用于出砂稠油井的开采。(2)挡砂环采用特殊结构设计,既能起到阻挡砂粒落入泵筒内的作用,又能提供液流通道,使泵下行时能产生向下的液压反馈力,克服稠油阻力,减少杆柱在稠油井中下行滞后的问题。(3)进油阀采用环形阀设计,由于环形进油阀球设计在活动泵筒上,阀球直径不受柱塞直径限制,球阀直径可增大,从而使流道增大,减少稠油流动阻力,增加充满系数,提高泵效,同时,进油阀受柱塞与活动泵筒之间摩擦力作用开启和关闭,启闭灵活,减少了稠油井进油球阀启闭滞后问题。(4)环形进油阀球设计在活动泵筒上,当柱塞总成被提出泵筒时,活动泵筒内孔可以作为液流通道,实现不动管柱正反向洗井、冲砂,作业时能自动泄油,无需泄油器。(5)上泵有沉砂环空和挡砂环,能防止砂卡和砂埋,下泵为长柱塞短泵筒结构,本身具备防砂作用,因此该泵上、下部均能防砂,适应出砂井的开采。(6)短柱塞上设计有存砂环形槽,进入泵筒与柱塞配合间隙内的少量细砂可以被冲刷挤压到环形槽内,避免泵筒与柱塞配合表面砂粒滞留,拉伤柱塞和泵筒,造成砂卡。(7)下部小泵是活动泵筒,不承受载荷,尾管载荷全部加在活动泵筒外的接箍上,因此该泵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砂抽油泵,泵上半部分主要由短泵筒、长泵筒、短柱塞、限位爪、挡砂环、沉砂管、上出油阀、下出油阀等组成,为带沉砂环空及挡砂环的防砂结构;泵下半部分主要由长柱塞、活动泵筒、环形进油阀球、进油阀座等组成,为长柱塞活动短泵筒的防砂结构。在柱塞上下运动过程中,泵上半部分的长泵筒短柱塞结构通过挡砂环起到防砂作用,泵下半部分采用本身具备防砂作用的长柱塞短泵筒结构;同时,该泵挡砂环采用特殊结构设计,既具备挡砂功能又具备过流作用,当泵下行时,使泵能产生向下的液压反馈力,克服稠油阻力;进油阀设计在活动泵筒上,流道大,油流阻力小。该泵具有泵效高、防砂效果好、承载能力强、实现不动管柱正反向洗井、冲砂,适用于出砂稠油井开采的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短柱塞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挡砂环结构示意图;图中:接头1;挡砂环2;拉杆3;上出油阀4;短柱塞5;下出油阀6;长柱塞7;环形进油阀球8;活动泵筒9;上接箍10;弹性限位爪11;沉砂筒12;支承环13;短泵筒14;泵筒接箍15;长泵筒16;变扣接箍17;进油阀座18;扶正环19;下接箍20;存砂环形槽21;过流槽22;反面23;正面24;进油外管2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防砂抽油泵,由柱塞总成和泵筒总成组成,泵筒总成由沉砂筒12、短泵筒14、长泵筒16和进油外管25组成,沉砂筒12内部设有弹性限位爪11,沉砂筒12套在短泵筒14外壁并形成沉砂环,短泵筒14与下方的一端长泵筒16连通,长泵筒16另一端与进油外管25连通,所述柱塞总成设在泵筒内部,柱塞总成中部设有短柱塞5,短柱塞5设在长泵筒16内部,短柱塞5外表面设有存砂环形槽21,短柱塞5两端设有上出油阀4和下出油阀6,上出油阀4上方与拉杆3连接,拉杆3上设有挡砂环2,挡砂环2设在短泵筒14与沉砂筒12之间,下出油阀6下方与长柱塞7连接,长柱塞7设在进油外管25内部,进油外管25内设有活动泵筒9,活动泵筒9套在长柱塞7上,活动泵筒9上端设有环形进油阀球8,此结构,短柱塞5上设计有存砂环形槽,进入泵筒与柱塞配合间隙内的少量细砂可以被冲刷挤压到环形槽内,防止砂粒滞留在泵筒和短柱塞5接触表面,造成砂卡参看结构示意图2;挡砂环2可以在拉杆3上相对滑动,短泵筒14与沉砂筒12之间形成沉砂环,在挡砂环2的作用下,使油管内的砂粒不能落入泵筒中而滑落沉积在沉砂环空内,当停抽时,挡砂环2始终压在短泵筒14上端面,沉积的砂粒无法进入泵筒内,从而能防止砂埋;下部进油阀为环形阀结构,环形进油阀球8固定在活动泵筒9上,并落座在进油阀座18上,活动泵筒9在长柱塞7的摩擦力及油液压力作用下做短距离上下往复运动,使进油阀开启和关闭。沉砂筒12内部设有弹性限位爪11,所述挡砂环2始终被限制在弹性限位爪11的爪头下端与短泵筒14上端面之间的区域内,由此结构,挡砂环2可以在拉杆3上相对滑动,在柱塞总成下井过程中,挡砂环2能在拉杆接头下通过弹性限位爪11的弹性爪头进入弹性限位爪11下部,在拉杆3上下运动时,挡砂环2始终被限制在限位爪11的弹性爪头下端面与短泵筒14上端面之间的区域内。优选方案中,挡砂环2两侧均为为锥面,其中一面外圆圈开有过流槽22,由此结构,挡砂环2设计为两侧结构不同的正、反两面参看结构示意图3,反面23设计为开有若干过流槽22的锥面,向下与短泵筒14上端面配合,当挡砂环落在短泵筒14上端面时,泵筒内油液仍能与油管内油液连通,使柱塞下行时能产生向下的反馈力,正面24设计为无槽的锥面,正常作业过程中,当油管内砂粒落在挡砂环正面时能顺着锥面滑入沉砂环中,当不起杆柱停抽时,挡砂环能紧紧落坐在短泵筒14上端面,防止砂粒进入泵筒,造成砂卡、砂埋。优选方案中,所述过流槽22为矩形槽、梯形槽或半圆形槽,由此结构,可根据使用条件不同采用多种优选方案。优选方案中,过流槽22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由此结构,可根据使用地区不同采用多种优选方案。优选方案中,挡砂环2开有过流槽22的一面向下与短泵筒14上端面配合,由此结构,泵筒内油液仍能与油管内油液连通,使柱塞下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砂抽油泵,其特征是:由柱塞总成和泵筒总成组成,拉杆(3)与短柱塞(5)连接,短柱塞(5)与泵筒总成中的长泵筒(16)滑动密封配合,短柱塞(5)外表面设有存砂环形槽(21);所述泵筒总成中的沉砂筒(12)套在短泵筒(14)外壁并形成沉砂环,沉砂筒(12)内部设有设有弹性限位爪(11);拉杆(3)上设有挡砂环(2),挡砂环(2)设在短泵筒(14)与弹性限位爪(11)之间,挡砂环(2)与拉杆(3)滑动连接,挡砂环(2)上下两侧均为锥面,其中一面外圆圈开有过流槽(22),过流槽(22)位于与短泵筒(14)接触的一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砂抽油泵,其特征是:由柱塞总成和泵筒总成组成,拉杆(3)与短柱塞(5)连接,短柱塞(5)与泵筒总成中的长泵筒(16)滑动密封配合,短柱塞(5)外表面设有存砂环形槽(21);所述泵筒总成中的沉砂筒(12)套在短泵筒(14)外壁并形成沉砂环,沉砂筒(12)内部设有设有弹性限位爪(11);拉杆(3)上设有挡砂环(2),挡砂环(2)设在短泵筒(14)与弹性限位爪(11)之间,挡砂环(2)与拉杆(3)滑动连接,挡砂环(2)上下两侧均为锥面,其中一面外圆圈开有过流槽(22),过流槽(22)位于与短泵筒(14)接触的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砂抽油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士文刘建魁李进玉唐裔振张元圆许家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