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33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闸室装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布置简单、使用安全灵活、工程量小、投资节省的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包括事故闸门和工作闸门,包括生态放水管,所述事故闸门设置于工作闸门的上游方向上,所述生态放水管的入水口设置于事故闸门和工作闸门之间,所述生态放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工作闸门的下游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置简单,仅需设置极短的管道,且无需在管道上单独设置控制设施设备,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工程量,节省了成本,尤其适用于各种需要实现生态放水的水电设施之中。

Eco-drainage pipe structure in sluice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闸室装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
技术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中,为满足拦河大坝下游的生态用水需要,在水库各蓄水阶段均需向下游泄放生态流量。为解决水库初期蓄水、永久生态放水通道尚无法使用期间的生态放水问题,工程中一般采取局部开启泄水建筑物闸门或单独设置临时供水洞方式。局部开启泄水建筑物闸门方式泄水生态流量,往往面临运行水头高而开度小的问题,容易引起闸门振动,对闸门安全影响较大。而单独设置临时供水洞方式工程量较大,投资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置简单、使用安全灵活、工程量小、投资节省的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包括事故闸门和工作闸门,包括生态放水管,所述事故闸门设置于工作闸门的上游方向上,所述生态放水管的入水口设置于事故闸门和工作闸门之间,所述生态放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工作闸门的下游段。进一步的是,生态放水管的入水口设置于事故闸门和工作闸门之间的底板顶面。进一步的是,生态放水管出水口设置于工作闸门的下游洞段的底板上。进一步的是,所述事故闸门的上游方向上设置有放水进水口结构。进一步的是,所述放水进水口结构为喇叭口状。进一步的是,所述喇叭口状的开口方向为朝向事故闸门。进一步的是,所述事故闸门所在平面与水流方向互相垂直。进一步的是,所述工作闸门所在平面与水流方向互相垂直。进一步的是,所述生态放水管为至少两根。进一步的是,所述生态放水管之间为平行布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使用需要进行生态放水时,工作闸门置于关闭状态,事故闸门置于开启状态,此时,水流经由事故闸门和工作闸门之间的生态放水管的入水口进入到生态放水管内,并通过生态放水管的出水口流到工作闸门的下游段,从而实现生态放水。在生态放水结束后,关闭事故闸门,开启工作闸门,生态放水管断流,从而实现了对生态放水的控制。本技术布置简单,仅需设置极短的管道,且无需在管道上单独设置控制设施设备,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工程量,节省了成本,尤其适用于各种需要实现生态放水的水电设施之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中标记为:生态放水管1、事故闸门2、工作闸门3、放水进水口结构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的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包括事故闸门2和工作闸门3,包括生态放水管1,所述事故闸门2设置于工作闸门3的上游方向上,所述生态放水管1的入水口设置于事故闸门2和工作闸门3之间,所述生态放水管1的出水口设置于工作闸门3的下游段。本技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让生态放水的开启和关闭,均直接利用泄水建筑物闸门的开闭即可以实现。其中,在实际使用需要进行生态放水时,工作闸门3置于关闭状态,事故闸门2置于开启状态,此时,水流经由事故闸门2和工作闸门3之间的生态放水管1的入水口进入到生态放水管1内,并通过生态放水管1的出水口流到工作闸门3的下游段,从而实现生态放水。在生态放水结束后,关闭事故闸门2,开启工作闸门3,生态放水管1断流,从而实现了对生态放水的控制。本技术布置简单,仅需设置极短的管道,且无需在管道上单独设置控制设施设备,同时,在实际运行时,生态放水管1的管道内为有压流,可以选择采用钢板衬护,保证了运行安全。另外,由于生态放水开启和关闭均可直接通过泄水建筑物闸门实现,因此,管道后期封堵简单且实施条件好。为了进一步的优化生态放水的流动效果,如图1所示,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案:生态放水管1的入水口设置于事故闸门2和工作闸门3之间的底板顶面,以及生态放水管1出水口设置于工作闸门3的下游洞段的底板上。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引导水流经由事故闸门2和工作闸门3之间经由生态放水管1流出,最后直接通过工作闸门3的下游洞段的底板流出。作为水流流入的源头,优选在所述事故闸门2的上游方向上增设放水进水口结构4,从而保证生态放水的水流可以随时满足实际需求。为了满足实际的需求,优选所述放水进水口结构4为喇叭口状,如图1所示,可以选择所述喇叭口状的开口方向为朝向事故闸门2。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可以选择如下技术方案:所述事故闸门2所在平面与水流方向互相垂直,以及所述工作闸门3所在平面与水流方向互相垂直。结合实际经验,为了尽可能的保证生态放水的效率,优选所述生态放水管1为至少两根,一般设置三根为宜。所述生态放水管1之间优选为平行布置,保证水流的顺畅、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包括事故闸门(2)和工作闸门(3),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放水管(1),所述事故闸门(2)设置于工作闸门(3)的上游方向上,所述生态放水管(1)的入水口设置于事故闸门(2)和工作闸门(3)之间,所述生态放水管(1)的出水口设置于工作闸门(3)的下游段。

【技术特征摘要】
1.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包括事故闸门(2)和工作闸门(3),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放水管(1),所述事故闸门(2)设置于工作闸门(3)的上游方向上,所述生态放水管(1)的入水口设置于事故闸门(2)和工作闸门(3)之间,所述生态放水管(1)的出水口设置于工作闸门(3)的下游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生态放水管(1)的入水口设置于事故闸门(2)和工作闸门(3)之间的底板顶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生态放水管(1)出水口设置于工作闸门(3)的下游洞段的底板上。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闸室内生态放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闸门(2)的上游方向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元张清琼吴东利谷玲田华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