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926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减震楼板,它支承在诸如链条或绳子等柔性联接件的一端上,柔性联接件的另一端经过导轮和可动弹簧架连接到水平地安装在楼板下的拉簧上,楼板的垂直振动由弹簧吸收。(*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竖向减震装置,它主要装设在建筑物的楼板上,以保护怕振动的办公自动化设施等免受由垂直型的地震、各种施工作业、通路交通等产生的竖向振动。随着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新近发展,建筑物的减震结构和减震楼板已日益开发,以保护怕振动设备不受地震或其它振动的损害。一些这样的结构和楼板已出现(与之相关的例如有美国专利号NO.99326号,它相当于日本已公开的待批专利申请号NOS.62-86265和62-86266号)。然而,所有的现用的减震设施的构造均是水平振动有效的,尚未开发对于竖向振动的减震设备。直到现在,已提出要保护办公自动化设施不受竖向振动损害的减震方法,这是一个有关维护这些办公自动化设施的问题。可以考虑在放置办公自动化设施的减震楼板下竖向设置盘簧作为竖向减震装置的基本构造原理,从而使前者弹性地支承后者。然而,这种构造要求每根盘簧的长度为弹簧的基本长度与竖向振动行程长度的和,以确保由这个行程长度来衰减振动。如果减震装置采用这样的竖直设置的长弹簧,减震楼板的位置将会很高,而高位置的楼板使用起来是不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指标通常是限制竖向振动的行程,从而,减震对于长周期振动没什么效果。另外,如果盘簧垂直使用,会发生联锁,这又是一个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一种竖向减震装置的结构示于附图中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具体构造如下a)一个底部部件,它包括设置在它四角处垂直向上伸起的导柱和突起的横向导架,每根导架与两根相对的导柱的下端部分相连接。b)两根可移动的弹簧架,它们被装设在两侧的水平设置的互相平行且相对的横向导架之间。弹簧架可沿横向导架水平移动。按要求数量的拉簧平行地联接在两根可移动的弹簧架之间,其中拉簧的长度和强度都是彼此相同的。c)在空间的相当高度的位置上水平地安置减震楼板,该空间是由在四角处的导柱所限定的,而这种楼板是由滚轴组来支承,该滚轴组可沿每根导柱自由地垂直移动。每一滚轴组与一柔性联接件的一端相连接,该柔性联接件可以是一链条或绳子,它绕在导柱上端的导轮上并以U形弯转向下。每根联接件的另一端穿过导柱的向上伸出部分和横向导架并与相应的可动弹簧架相连接。按照这种竖向减震装置,减震器连同可移动的弹簧架被装设成可沿可移动的弹簧架移动方向上移动,其移动位置是由可移动的弹簧架予先确定的移动值规定的。可移动弹簧架的一端与第二滚轴组的滚轴组架相连接,第二滚轴组可动地装设在水平的互相面对面的横向导架的突起部分上。可动弹簧架装设成可沿横向导架水平移动。此外,每一滚轴组包括多个转动的滚轴,它们可沿导柱或横向导架的突起部分的相对的内侧面移动。每一滚轴组的滚轴组架都从设在导柱或横向导架的一侧壁上的纵向槽向外伸出。在结合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比起现有一般技术来看是显著的。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竖向减震装置的正面图;图2为图1的平面图;图3为沿图1中线Ⅲ-Ⅲ剖得的横截面图;图4为一导柱和横向导架部分的放大的横截面图;图5为沿图4中线Ⅴ-Ⅴ剖得的横截面图;图6为可移动的弹簧架和弹簧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7为沿图6中线Ⅶ-Ⅶ剖得的横截面图;图8为弹簧和减震器组合的横截面图;图9为活塞部分的放大图。参照附图,支承着底部部件1的建筑物楼板15响应,垂直地震作垂直振动时,底部部件1和楼板15均垂直振动,但是由弹簧5支承到底部部件1上的减震楼板7及放置在楼板7上的办公自动化设施因静止惯性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特性。保持减震楼板7的静止状态的同时,底部部件1(包括它的导柱2和导轮9)向上移动,楼板7和底部部件1之间产生一相对的位置变动,这将使柔性联接件10被拉向可动的楼板7(或滚轴组8),如图4中所示。联接件10的这样移动可使两侧可动弹簧架4通过向外的水平移动而互相对等地分开。于是,连接在两侧可动弹簧架4之间的拉簧5被拉伸,以便吸收振动并完成一长周期振动。在此范围内,在底部部件1与减震楼板7之间可保持一种灵活的约束关系。当可动弹簧架4达到与减震器6的联接位置并进一步移动超出此位置时,减震器6开始运转(或被拉伸)。随减震器6的拉伸而变化的衰减力加到弹簧5的阻力,以便防止弹簧5的过大位移。随着底部部件1的横向导架3的长度的增加,弹簧5的长度和可动弹簧架4的移动行程将加长,从而不使楼板处于高的位置上。导柱的全部长度会有助于底部部件1和减震楼板7的垂直相对位移。如果底部部件1的振动达到上限位置并转变成向下,底部部件1和减震楼板7之间将产生相对位移,此时,楼板7由于静止惯性能保持在静止的状态。结果,联接件10在减震楼板7和导轮9之间能放松,然而,联接件10的松弛可能被张拉着的弹簧5的拉伸效应全部吸收。于是,在底部部件1和减震楼板7之间的灵活的约束关系可以保持得很好。楼板7的振动(该振动的周期可能较长)被吸收,从而获得减震的效果。所以,装设在减震楼板7上的办公自动化设施可以不遭受由地震等振动所产生的垂直振动。在正常情况下,可动弹簧架4稳定在一位置(中性位置)上,在该位置时,弹簧5的拉力和减震楼板7的重量处于平衡状态。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叙述如下。如图1和2中所示,底部部件1类似于一倒置的具有四条腿的桌子,它的平面形状为矩形,其向上伸出的导柱2为方形管形,它们垂直地设置于矩形的四角处。突起的由方形管构成的横向导架3被固定地连接于在纵方向相对的两根导柱2的下端部,导柱2的向上伸出部分与横向导架3(见图4)的突起部分相联接。接合杆11被固定地连接于在横向相对的两根导柱2的下端部分。于是,刚性构造的底部部件1已完成。底部部件1的尺寸可举例如下平面形状的长度和宽度为600×1200mm,导柱2的高度为400mm。减震楼板7安置在由底部部件1四角处的导柱2所限定的空间内的相当高度的位置上,并能在保持水平状态下进行垂直移动。如图4和图5详细所示,滚轴8被装置在由方管构成的导柱2的向上伸出部分中,这种滚轴组8可沿着向上伸出部分中的两个相对的壁表面活动。其转动轴8a装在滚轴组8两侧的突出部分的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的位置上,每一滚轴组共有8个滚轴。滚轴组架8b穿过垂直槽2a(见图5)突出于导柱的外部,该槽开设在导柱2的壁上。减震楼板7的四角处固定地连接到从导柱2伸出来的四个滚轴组架8b上,以便支承住楼板7。因为滚轴组8沿导柱的向上伸出部分的内表面垂直活动,减震楼板7可以在保持水平状态下进行垂直移动。如在图4中所示,在每根导柱2中,滚轴组8的架8b与柔性联接件或链条10的一端相连接,该链条10在装设在导柱2的上端部分的导轮9处呈U形弯转。链条10的另一端顺着导柱2的向上伸出部分向下伸展,一直伸到装在导柱2的下端部的导轮12上。链条10还进一步伸长经过横向导架3的突起部分,而且它的一端与可动弹簧架4的滚轴组13相连接。两根可动弹簧架4被装设在底部部件1上两根横向导架3之间,这些架子4可以平行地在横向移动。滚轴组13被装设在横向导架3的突起部分中,并可沿每一突起部分的两相对的平行的内壁表面活动,每一滚轴组13包括六号滚轴,它们分别在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左下角和两只在下部。滚轴组架13b顺着开设在横向导架3的内壁上的纵向长槽内延伸。于是,一对滚轴组架13b互相对固定在可动弹簧架4上。如前述那样,链条10的一端经过横向导架3的突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竖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a)一底部部件,它包括设置在它四角处垂直向上伸出的导柱和突起的横向导架,每侧的横向导架与两根相对的导柱下端部分相连接;b)两根可移动的弹簧架,装设于两侧的水平设置的互相平行并面对面的所述的横向导架之间, 所述的弹簧架可沿所述横向导架水平移动,按要求数量的拉簧平行地联接于所述两根可动弹簧架之间,这些拉簧的长度和强度都彼此相等;c)减震楼板水平地安置在由四角处的所述导柱所限定的空间内相当高度的位置上,所述楼板由滚轴组来支承,该滚轴组可沿每根 所述导柱自由地垂直移动,每一所述滚轴组与一诸如链条或绳子等柔性联接件的一端相连接,而所述联接件绕在所述导柱的顶端部的导轮上并以U形弯转向下,所述联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柱的向上伸出部分和所述横向导架并与相应的所述可动弹簧架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宅拓石黑三男速水浩相泽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