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弯曲柔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879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推动机械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向弯曲柔性装置,包括:隔板支撑组件、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动力组件;其特征为:所述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两端设置隔板支撑组件;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其中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动力组件均为3组俯视图呈120°均匀布置。

Universal Bending Flexib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万向弯曲柔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推动机械的部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万向弯曲柔性装置。
技术介绍
万向弯曲柔性装置领域现阶段应用较少且机械结构类似,大部分均为柔性推动装置将力的传递方向改变,主要以动力装置控制套管推动、钢丝拉动、链条等相互配合,可实现万向传递。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97238229)公开一种万向传力管,其公开了:是由一软轴上串接相互咬合的齿节组成,软轴一端连接于与首节齿节相连的接头上,另一端连接于与末节齿节相连的接头上,齿节是两端分别有齿和齿槽的套;软轴是钢丝绳,且其与米节齿节相连的接头是螺纹联接。又如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420753774)公开了一种万向弯曲杆,在外管(3)内设有内管(6),内管(6)的下端伸出外管(3),在下端手柄(2)下方的外管(3)内固定有锁紧圈(4),在内管(6)的上端部固定有尖顶(5),尖顶(5)与锁紧圈(4)配合,在内管(6)的下端部固定有中圈(10),在中圈(10)上通过销轴(11)和第一弹簧(12)安装有按钮(9),在内管(6)内设有万向芯管(8),在万向芯管(8)的外表面上设有呈环形的加强筋(16),加强筋(16)的外圆直径与内管(6)的内圆直径配合,相邻两个加强筋(16)之间形成凹槽(17),所述的按钮(9)的一端具有卡板,卡板选择性嵌入凹槽(17)内。然而,现有技术结构复杂,可靠性差,不利于产业实施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机械结构简单、适用于小型工矿企业应用的万向弯曲柔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万向弯曲柔性装置,万向弯曲柔性装置包括:隔板支撑组件1、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2、动力组件3;其特征为:所述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2两端设置隔板支撑组件1;所述动力组件3驱动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2;其中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动力组件均为3组俯视图呈120°均匀布置。优选为:所述隔板支撑组件1包括固定件11,隔板12,隔板与弹性装置连接件13;所述固定件11固定在隔板12上;所述隔板与弹性装置连接件13用于隔板12与所述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2中的弹簧装置23连接。优选为: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动力装置支撑31、驱动件32;所述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2包括中心弹性装置21、牵引组件22、弹性装置23,当动力组件3中的驱动件32驱动牵引组件22时,使得在牵引组件22的作用下,所述弹性装置23产生压缩变形;所述中心弹性装置21的作用为保证所述隔板12不会产生相对转动保证整体机构不产生扭转。优选为:所述动力装置支撑31两侧设置驱动件32并与隔板12连接。优选为:所述驱动件32可以为气动驱动或电动驱动。优选为:所述隔板截面形状、截面大小可变;隔板数量由机构需求长度决定,可相应增加与减少隔板数量,采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金属或非金属制作。优选为:所述固定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金属或非金属均可,其主要功能为固定弹性结构于隔板上,并且中间具有一定空隙,可以使其通过牵引组件。优选为:所述牵引组件由牵引零件及固定零件组成,固定零件将牵引组件固定。优选为:所述固定方式采用夹紧、缠绕、捆绑、螺栓或顶丝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机械结构简单,连接方法简单,相比于现有技术运行更加可靠,操作更加简单。并且由于机械结构简单,相比于现有技术零件制造更加简单,装配机械结构更加方便,并且更加节约成本。功能方面由于能够实现方向弯曲运动,达到的效果更加自然。结构尺寸可以根据所需要求进行大范围调整,适用性更加宽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万向弯曲柔性装置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万向弯曲柔性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万向弯曲柔性装置的仰视图。其中:1为隔板支撑组件,11防旋钮固定件,12隔板,13隔板与弹性装置连接件。2为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21中心弹性装置,22牵引组件,23弹性装置。3为动力组件,31动力装置支撑、32驱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一种万向弯曲柔性装置,万向弯曲柔性装置包括:隔板支撑组件1、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2、动力组件3,其中连接组件、动力组件各三组,俯视图呈120°均匀布置;所述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2两端设置隔板支撑组件1;所述动力组件3驱动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2。所述隔板支撑组件1包括固定件11,隔板12,隔板与弹性装置连接件13;所述固定件11固定在隔板12上;所述隔板与弹性装置连接件13用于隔板12与所述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2中的弹簧装置23连接。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动力装置支撑31、驱动件32;所述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2包括中心弹性装置21、牵引组件22、弹性装置23,当动力组件3中的驱动件32驱动牵引组件22时,使得在牵引组件22的作用下,所述弹性装置23产生压缩变形;所述中心弹性装置21的作用为保证所述隔板12不会产生相对转动保证整体机构不产生扭转。所述动力装置支撑31两侧设置驱动件32并与隔板12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可以为气动驱动或电动驱动。所述隔板截面形状、截面大小可变,适用于不同机构及外部形状。隔板数量(节数)由机构需求长度决定,可相应增加与减少隔板数量,采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制作,金属与非金属均可。所述固定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制作,金属与非金属均可,主要功能为固定弹性结构于隔板上,中间可通过牵引组件。牵引组件由牵引零件及固定零件组成,固定零件将牵引组件以夹紧、缠绕、捆绑、螺栓固定、顶丝固定等方式。夹紧在零件1隔板支撑组件最顶端,使牵引零件能够使用拉力作用在最顶端隔板支撑组件上;另外一段,也采用夹紧、缠绕、捆绑、螺栓固定、顶丝固定等方式,将牵引零件固定在32驱动牵引组件的牵引动作端。动作时32驱动牵引组件运动,拉力作用于22牵引组件,22牵引组件又将拉力传到给1隔板支撑组件。使整体发生向拉伸侧的弯曲运动。牵引零件为弹性小,不易拉伸变形的绳装零件,如钢丝绳、尼龙绳。工作过程:驱动件32驱动牵引组件22,牵引组件22将作用拉力传递给零件隔板12,使得在牵引组件22与隔板12的作用下弹性装置23产生压缩与变形,压缩将导致三个他行装置23中的一个产生收缩,此方向将产生收缩变形,整体装置就会向收缩变形的这一组件侧弯曲。共三组驱动件32、牵引组件22、弹性装置23。三组在顶视图分为120度等分。这样每一组可以进行单独控制收缩,就会产生向此方向的弯曲变形。或者两组配合控制收缩。两组可以相等程度收缩,这样就会向两组收缩中间方向弯曲。也可不同程度收缩,这样就会向两组收缩中间收缩程度较大的一组偏移。三组相互作用形成象鼻的万向柔性弯曲。隔板12的作用为保证每段弹性装置23与牵引组件22作用力均等。中心弹性装置21的作用为保证每组隔板12不会产生相对转动保证整体机构不产生扭转。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向弯曲柔性装置,包括:隔板支撑组件、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动力组件;其特征为:所述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两端设置隔板支撑组件;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其中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动力组件为3组俯视图呈120°均匀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弯曲柔性装置,包括:隔板支撑组件、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动力组件;其特征为:所述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两端设置隔板支撑组件;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其中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动力组件为3组俯视图呈120°均匀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弯曲柔性装置,其特征为:所述隔板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件,隔板,隔板与弹性装置连接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隔板上;所述隔板与弹性装置连接件用于隔板与所述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中的弹簧装置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向弯曲柔性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装置支撑、驱动件;所述柔性内应力连接组件包括中心弹性装置、牵引组件、弹性装置,当动力组件中的驱动件驱动牵引组件时,使得在牵引组件的作用下,所述中心弹性装置产生压缩变形;所述中心弹性装置的作用为保证所述隔板不会产生相对转动保证整体机构不产生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鑫吴楠刘超邵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哈工联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