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以及等静压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861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3:39
一种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包括接液槽以及接液盘,所述接液盘的下端铰接于所述接液槽上,还设置有导轨,通过导轨使得接液盘在龙门架滑动过程中实现机械式驱动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安装有该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的等静压设备。龙门架在滑动过程中,导轨与接液盘接触并可使得接液盘发生翻转。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龙门架上设置了导轨,通过导轨使得接液盘自动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机械方式替代电控方式,提升了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证接液盘在翻转时翻转速度稳定,同时降低了电气元件由于受潮引起的故障。

Contact system of isostatic pressure equipment and isostatic pressur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以及等静压设备
本技术涉及等静压压力介质回收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以及一种等静压设备。
技术介绍
等静压工作原理为帕斯卡定律,即在密闭容器内的介质(液体或气体)压强,可以向各个方向均等地传递。等静压技术初期主要应用于粉末冶金的粉体成型,之后被广泛应用于陶瓷铸造、永磁体、高压电磁瓷瓶、生物药物制备、军工等领域。在钕铁硼材料制造领域中,主要是采用冷等静压工艺实现毛坯成型,在冷等静压工序完成后,毛坯从冷等静压设备的缸体内被吊出后,毛坯会带出大量液态压力介质,为了回收洒落的液体并保持地面清洁,通常会在毛坯吊起后运动至接液槽之前那段位移的下方设置接液盘,且接液盘必须横跨冷等静压设备缸体和接液槽,当等静压设备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切换时,接液盘还需要完成翻转动作以保证等静压设备工作状态的切换。目前,大部分企业主要是利用电控方式来实现接液盘自动翻转,整套动作完全依赖电气元件配合气缸完成,但由于电气元件常处于潮湿环境中,因此经常由于受潮而发生故障。另外,由于气缸在伸缩过程中速度不可控,导致接液盘经常因为翻转速度过快而造成液体飞溅,同时也影响设备的稳定性。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且运行稳定的接液盘翻转系统,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接液盘所存在的运行稳定性较低的问题。一种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用于安装到等静压设备上。在本技术中,该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包括:用于回收液态压力介质的接液槽;设置于所述接液槽以及等静压设备缸体之间的接液盘,所述接液盘的下端铰接于所述接液槽上;用于设置到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上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的一端用于固定设置到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上,所述导向段的另一端朝向等静压设备的缸体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段与所述接液盘的侧边滑动接触、在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滑动过程中驱动所述接液盘翻转。优选地,所述导轨包括有固定段以及所述导向段,所述导向段与所述固定段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固定段固定设置于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上,所述导向段由所述固定段指向所述等静压设备缸体。优选地,所述导向段与所述固定段之间的夹角为120°至140°。优选地,于所述接液盘用于与所述导向段滑动接触的侧边上设置有滑动接触面,所述导向段与所述滑动接触面滑动接触。优选地,所述导向段和所述固定段均为圆管结构。优选地,于所述接液盘的背面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于所述接液槽靠近等静压设备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接液盘铰接于所述安装架上。优选地,于所述接液盘的底端设置有导流板,用于液态压力介质的流通,所述导流板的上端与所述接液盘固连,所述导流板的下端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接液槽内。优选地,所述接液盘通过凸肩螺栓与所述接液槽铰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等静压设备,包括有缸体以及龙门架,于所述缸体的两侧设置有移动轨道,所述龙门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轨道上,基于该结构设计,本技术设置了如上述的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具体地,所述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包括有接液槽、接液盘以及导轨,所述接液槽设置于所述移动轨道的外侧并与所述缸体相对设置,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龙门架上,所述接液盘的底端与所述接液槽铰接,所述接液盘的上端可与所述缸体或所述龙门架相抵,所述导轨与所述接液盘滑动接触。优选地,所述导轨包括有固定段以及导向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龙门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段朝向所述缸体方向倾斜设置。本技术的作业流程如下:当毛坯送进缸体后,龙门架开始向缸体方向平移,在平移过程中,若以导轨为参照物的话,接液盘“缺角断面”(滑动接触面)相当于在导轨上从下往上滑动,这个过程使接液盘逆时针翻转,待龙门架到位后接液盘完全搭在水平导轨上;当毛坯完成等静压后,龙门架向远离缸体的方向平移,在这个过程中,接液盘“缺角断面”相当于在导轨上从上往下滑动,这个过程使接液盘顺时针翻转,最后搭在缸体边缘,待出料后实现接液功能。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在龙门架上设置了导轨,通过导轨使得接液盘自动翻转,本技术以机械方式替代电控方式,提升了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证接液盘在翻转时翻转速度稳定,同时降低了电气元件由于受潮引起的故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安装到等静压设备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接液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接液盘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导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接液槽1、接液盘2、导向段3、固定段4、加强筋5、导流板6、缸体7、龙门架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示例通过本技术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技术。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技术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技术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至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安装到等静压设备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接液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接液盘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导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用于安装到等静压设备上,实现液态压力介质的回收。在本技术中,该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包括如下组成部分:1、用于回收液态压力介质的接液槽。接液槽1为接液系统的原有设备,其设置在等静压设备的一侧,用于实现对毛坯滴液的回收。2、设置于接液槽以及等静压设备缸体之间的接液盘。接液槽1设置在等静压设备的一侧,接液槽1与等静压设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毛坯在转移过程中会发生液体滴落,为了对这部分滴液进行收集,特别在接液槽1到等静压设备之间设置了接液盘2。接液盘2的下端铰接于接液槽1上,接液盘2的上端为自由端并可抵靠于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8或等静压设备缸体7上。在等静压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接液盘2抵靠在龙门架8上,在等静压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下,接液盘2则抵靠到等静压设备的缸体7上,这样毛坯从等静压设备的缸体7内吊出转移时,滴液能够全部被接液盘2以及接液槽1接收。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接液盘2通过凸肩螺栓与接液槽1铰接,采用凸肩螺栓实现铰接,其有益效果为:在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用于安装到等静压设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回收液态压力介质的接液槽(1);设置于所述接液槽以及等静压设备缸体之间的接液盘(2),所述接液盘的下端铰接于所述接液槽上;用于设置到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上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有导向段(3),所述导向段的一端用于固定设置到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上,所述导向段的另一端朝向等静压设备的缸体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段与所述接液盘的侧边滑动接触、在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滑动过程中驱动所述接液盘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用于安装到等静压设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回收液态压力介质的接液槽(1);设置于所述接液槽以及等静压设备缸体之间的接液盘(2),所述接液盘的下端铰接于所述接液槽上;用于设置到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上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有导向段(3),所述导向段的一端用于固定设置到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上,所述导向段的另一端朝向等静压设备的缸体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段与所述接液盘的侧边滑动接触、在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滑动过程中驱动所述接液盘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有固定段(4)以及所述导向段,所述导向段与所述固定段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固定段固定设置于等静压设备的龙门架上,所述导向段由所述固定段指向所述等静压设备缸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接液盘用于与所述导向段滑动接触的侧边上设置有滑动接触面,所述导向段与所述滑动接触面滑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段和所述固定段均为圆管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静压设备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骁李俊峰邓志伟刘民
申请(专利权)人: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