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DSN酶和DNAzyme的DNA自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8427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DSN酶和DNAzyme的DNA自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利用了DNA与RN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首先,设计了具有发夹结构的功能探针,当目标物(待测样品microRNA)存在时,特异性核酸内切酶(DSN酶)切割DNA‑RNA杂交体的DNA部分得到8‑17DNAzyme。然后,8‑17DNAzyme能特异性识别固定在电极表面的H2序列中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A位点进行切割。最后,电极表面被DNAzyme特异性切割后与电极表面相连的DNA序列依次与序列Link1、Link2、H3和H4自组装形成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目标检测。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可用于复杂体系的microRNA的直接检测。

Preparation of DNA Self-assembled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Using DSN Enzyme and DNA Enzy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DSN酶和DNAzyme的DNA自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检测
,具体提供了一种利用DSN酶和DNAzyme的DNA自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microRNA是一种小的非蛋白编码RNA分子,通过与靶mRNA中的合成序列结合,从而抑制转录后基因表达。microRNA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与各种疾病,尤其是癌症相关。microRNA被认为是癌症诊断、预后和治疗监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因此,开发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检测策略是生物医学研究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新靶点的发现有重要意义。目前,microRNA的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诺瑟杂交(Northernblot)和高通量测序。qRT-PCR方法基于基因扩增阳离子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但由于抑制剂、热误差和标本间交叉污染等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限制了qRT-PCR的进一步应用。而northernblotting和高通量测序,则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耗时长,且检测灵敏度较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灵敏的检测方法,利用双特异性核酸内切酶及和DNAzyme的DNA自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肿瘤标志物microRNA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双特异性核酸内切酶(DSN酶)和DNAzyme的DNA自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肿瘤标志物microRNA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便捷,灵敏的信号放大策略,利用特异性核酸内切酶(DSN酶)和DNAzyme的特异性切割后进行DNA自组装形成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目标检测。所建立的方法具有高的灵敏度,可用于复杂体系的microRNA的直接检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计能与目标microRNA碱基互补配对且含8-17DNAzyme序列的双功能探针H1;双特异性核酸内切酶特异性切割DNA-RNA杂交的DNA部分,H1探针被切割得到8-17DNAzyme序列,而microRNA被释放出来继续与未反应的H1探针杂交循环切割,实现第一次目标循环;然后将发夹探针H2固定在金电极上;当金属离子存在时,前述8-17DNAzyme会特异性识别H2序列中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A位点并特异性切割,H2探针被切断成两部分,一部分与电极相连,一部分为游离的碱基序列,同时释放8-17DNAzyme继续切割未反应的电极表面的H2探针实现第二次循环放大;电极表面的H2被DNAzyme切断后,依然有部分碱基序列固定在电极表面上,这部分碱基序列会与连接探针Link1和Link2、杂交探针H3和H4进行自组装,形成一条dsDNA链;最后,六氨合钌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dsDNA骨架上,通过检测六氨合钌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对microRNA的超灵敏检测。具体步骤为:(1)针对目标microRNA设计功能探针H1,所述探针为发夹结构的DNA探针,序列结构为从5'端到3'端依次为颈部1、环部1、环部2、环部3、颈部2序列。所述的第一部分为自由序列颈部1和环部1序列,所述的第二部分环部2为能特异性识别目标microRNA并与之杂交的序列,所述第三组成部分环部3和颈部2碱基序列为8-17DNAzyme,能在金属Mg2+离子存在时,特异性识别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捕获探针H2(该发夹探针5'端修饰巯基)并切割序列中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A位点。(2)双特异性核酸内切酶(DSN酶)特异性切割:将6μL含有不同浓度microRNA的DSN缓冲液加入装有4μL5μM的双功能探针H1溶液的微量离心管中反应120min(其中DSN缓冲液包含:0.2UDSN,50mMTris-HCl,10mMMgCl2,1mMDTT,pH8.0),使双特异性核酸内切酶特异性切割DNA-RNA杂交的DNA部分,得到8-17DNAzyme序列,并释放microRNA继续与其余未反应的H1探针杂交循环切割,实现目标循环放大。(3)电极预处理:将直径为2mm的金电极在新配制的食人鱼溶液(98%硫酸和30%双氧水按3:1的体积混合)浸泡,然后依次用0.3μm和0.05μm的Al2O3粉末在抛光绒布打磨,然后用超纯水冲洗干净,分别在乙醇和超纯水中超声清洗5min,然后将电极置于0.5M的H2SO4溶液中,在-0.35-1.6V电位下扫描,直到在0.95V左右出现一个尖锐的还原峰,在0.12-0.14V范围内出现三个小的、连续的氧化峰,用超纯水冲洗电极,氮气吹干,备用。(4)捕获探针H2的固定:在9μL含有500mMNaCl、1mMEDTA、10mMTCEP的pH8.0、10mMTris-HCl缓冲液中加入1μL10μM捕获探针H2溶液,得到捕获探针H2固定液。将捕获探针H2固定液滴加到金电极表面,室温孵育120min,H2可通过S-Au键固定在电极表面,再用10mMpH8.0的Tris-HCl缓冲液冲洗电极表面,氮气吹干。(5)电极表面空白位点封闭:将10μL2μM的疏基己醇溶液滴加到步骤(4)所得电极表面,室温孵育120min,封闭电极表面的非特异性活性位点,用10mMpH8.0的Tris-HCl缓冲液冲洗电极表面,氮气吹干。(6)8-17DNAzyme的切割循环:将步骤(2)微量离心管中的溶液滴加于步骤(5)处理好的电极表面,孵育90min,用10mMpH8.0的Tris-HCl缓冲液冲洗,氮气吹干。步骤(2)反应得到的8-17DNAzyme序列可以在金属Mg2+离子存在时,特异性识别固定在电极表面的H2探针形成杂交体,切割H2序列中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A位点,H2探针被切断成两部分,一部分与电极相连,一部分为游离的碱基序列,不再与8-17DNAzyme结合,游离的8-17DNAzyme继续切割未反应的电极表面H2探针,实现第二次循环放大。(7)DNA自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电极表面的H2被DNAzyme切断后,依然有部分碱基序列固定在电极表面上,这部分碱基序列会与连接探针Link1和Link2、杂交探针H3和H4进行自组装,形成一条dsDNA链。具体操作是将步骤(6)得到的电极用10mMpH8.0的Tris-HCl缓冲液冲洗吹干后,依次在电极表面滴加10μL含有1μM连接探针Link1缓冲液,10μL1μM的连接探针Link2缓冲液,10μL含有0.5μMH3和0.5μMH4的杂交探针缓冲液,分别反应90min、90min和120min,超纯水冲洗,氮气吹干。(8)电化学检测microRNA信号:将含有10μM六氨合钌的电化学检测液通氮气,步骤(7)所得电极置于电化学工作检测液中,电化学工作站在-0.6-0V电势范围内用方波伏安法扫描。DNA预处理:所有探针在使用前要经过预处理。处理方法为将装有DNA序列的微量离心管在离心机中5000rpm,离心5min,加入适量默克水,得到DNA浓度为100μM的溶液,再用pH为8.0的Tris-HCl缓冲液稀释至10μM。具有发夹结构的DNA均在95℃加热5min,然后插入冰中半小时,使探针形成发夹结构。双功能探针H1溶液的制备:5μL10μM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DSN酶和DNAzyme的DNA自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计能与目标microRNA碱基互补配对且含8‑17DNAzyme序列的双功能探针H1;双特异性核酸内切酶特异性切割DNA‑RNA杂交的DNA部分, H1探针被切割得到游离的8‑17DNAzyme序列,而microRNA被释放出来继续与未反应H1探针杂交循环切割,实现第一次目标循环;然后将发夹探针H2固定在金电极上;当金属离子存在时,前述8‑17DNAzyme会特异性识别H2 序列中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A位点并特异性切割,H2探针被切断成两部分,一部分与电极相连,一部分为游离的碱基序列,同时释放8‑17DNAzyme继续切割未反应的电极表面的H2探针实现第二次循环放大;电极表面的H2被DNAzyme切断后,依然有部分碱基序列固定在电极表面上,这部分碱基序列会与连接探针Link1和Link2、杂交探针H3和H4进行自组装,形成一条dsDNA链;最后,六氨合钌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dsDNA骨架上,通过检测六氨合钌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对microRNA的超灵敏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DSN酶和DNAzyme的DNA自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计能与目标microRNA碱基互补配对且含8-17DNAzyme序列的双功能探针H1;双特异性核酸内切酶特异性切割DNA-RNA杂交的DNA部分,H1探针被切割得到游离的8-17DNAzyme序列,而microRNA被释放出来继续与未反应H1探针杂交循环切割,实现第一次目标循环;然后将发夹探针H2固定在金电极上;当金属离子存在时,前述8-17DNAzyme会特异性识别H2序列中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A位点并特异性切割,H2探针被切断成两部分,一部分与电极相连,一部分为游离的碱基序列,同时释放8-17DNAzyme继续切割未反应的电极表面的H2探针实现第二次循环放大;电极表面的H2被DNAzyme切断后,依然有部分碱基序列固定在电极表面上,这部分碱基序列会与连接探针Link1和Link2、杂交探针H3和H4进行自组装,形成一条dsDNA链;最后,六氨合钌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dsDNA骨架上,通过检测六氨合钌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对microRNA的超灵敏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针对目标microRNA设计双功能探针H1,所述探针为发夹结构的DNA探针;设计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探针H2,该发夹探针5'端修饰巯基;(2)双特异性核酸内切酶(DSN酶)特异性切割:将6μL含有不同浓度microRNA的DSN缓冲液加入装有4μL5μM的双功能探针H1溶液的微量离心管中反应120min;使双特异性核酸内切酶特异性切割DNA-RNA杂交的DNA部分,得到8-17DNAzyme序列,并释放microRNA继续与其余未反应的H1探针杂交循环切割,实现目标循环放大;其中DSN缓冲液包含:0.2UDSN,50mMTris-HCl,10mMMgCl2,1mMDTT,pH8.0;(3)电极预处理:将直径为2mm的金电极在新配制的食人鱼溶液浸泡,然后依次用0.3μm和0.05μm的Al2O3粉末在抛光绒布打磨,然后用超纯水冲洗干净,分别在乙醇和超纯水中超声清洗5min,然后将电极置于0.5M的H2SO4溶液中,在-0.35-1.6V电位下扫描,直到在0.95V出现一个尖锐的还原峰,在0.12-0.14V范围内出现三个小的、连续的氧化峰,用超纯水冲洗电极,氮气吹干,备用;食人鱼溶液为98%硫酸和30%双氧水按3:1的体积混合;(4)捕获探针H2的固定:在9μL含有500mMNaCl、1mMEDTA、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宪李璟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