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叉的衰减力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82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衰减力调整装置,适用于只能从车身侧管的上端面进行调整、及活塞杆细的前叉,结构简单且零件个数少并很难引起工作不良。在前叉(10)的衰减力调整装置(40A)中,在活塞杆(23)的中空部设有在转动方向和轴向自由移动的非圆形断面的推杆(70),使推杆(70)在转动方向移动的第1调整部(80)和使推杆(70)在轴向移动的第2调整部(90)同轴配置在前叉的上部、且在推杆(70)的延长线上,自由滑动地嵌入在推杆(70)的非圆形断面内的针阀(85)与活塞杆(23)的中空部螺纹接合,由轴向与推杆(70)对接的弹簧(95)将压缩侧衰减阀(41A)弹向将该压缩侧衰减阀(41A)关闭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叉(front fork)的衰减力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如日本技术专利登记的实登录2581704号(专利文献1)所记载,作为油压缓冲器,通过活塞将活塞杆自由移动地插入油缸内,活塞将油缸内区分成杆侧油室和活塞侧油室,两个油室通过设置在活塞上的伸长侧孔和压缩侧孔连通,在伸长侧孔和压缩侧孔的各出口分别设置自由开关的伸长侧簧片阀和压缩侧簧片阀,在所述油压缓冲器中,在活塞杆上设置将两个油室连通的伸长侧旁路和压缩侧旁路,伸长侧旁路和压缩侧旁路分别从伸长侧簧片阀和压缩侧簧片阀的受压面侧朝向背面侧分别开口,并在各个出口侧设有自由开关的单向阀,在活塞杆内插入在转动方向和轴向自由移动的调整杆,在调整杆的前端设有随着该调整杆的上下移动而对伸长侧旁路进行开关的第1阀芯,在调整杆上设有随着该调整杆的转动而对压缩侧旁路进行开关的第2阀芯。专利文献1的衰减力调整装置有以下所述的问题。(1)使调整杆(与本专利技术的推杆相当)在转动方向上移动的调整部被设置在靠近油压缓冲器的上端侧部的与调整杆正交的横轴的一侧,通过设置在该调整部的齿轮系使该调整杆可以转动。而且,使调整杆在轴向移动的调整部被设置在靠近油压缓冲器的上端侧部的与调整杆正交的横轴的另一侧,通过设置在该调整部的倾斜面使该调整杆可以在轴向移动。2个调整部必须具有齿轮系和倾斜面,导致结构复杂、零件个数增多并容易发生工作不良。(2)将2个调整部设置在与调整杆正交的横向的结构能适用于后缓冲器,但不适用于只能从车身侧管的上端面进行调整的前叉。而且,由于2个调整部有在车身侧管的周向的方向性,所以限制了向车身侧托架的周向安装位置、使组装性差。(3)将第2阀芯自由滑动地安装在调整杆的异型结合部的外周、将该第2阀芯与活塞杆的内周的螺纹部进行螺纹结合,在活塞杆内需要组装到调整杆的外周周围的零件的配置空间,使活塞杆对细的前叉的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衰减力调整装置,适用于只能从车身侧管的上端面进行调整、及活塞杆细的前叉,结构简单且零件个数少并很难引起工作不良。本专利技术的前叉的衰减力调整装置的结构是将车轴侧的内管自由滑动地插入车身侧的外管内,在上述内管的内周设有隔壁部件并将该隔壁部件的下部区分成工作油室、将上部区分成储油室;将安装在上述外管侧的中空的活塞杆贯通上述隔壁部件后插入到上述工作油室内,并在该活塞杆的前端设有在上述工作油室内滑动的活塞,通过活塞将上述内管的工作油室区分成活塞杆侧油室和活塞侧油室,这2个油室能分别通过设置在活塞上的压缩侧流路和伸长侧流路连通,在这2条流路各自的出口分别设有压缩侧衰减阀和伸长侧衰减阀;在活塞杆的中空部设有将活塞杆侧油室和活塞侧油室连通的旁路并在该旁路设有针阀,在上述的前叉的衰减力调整装置中,在活塞杆的中空部设有能在转动方向和轴向自由移动的非圆形断面的推杆,将使推杆在转动方向移动的第1调整部、和使推杆在轴向移动的第2调整部同轴配置在前叉的上部、且在推杆的延长线上,将自由滑动地嵌入在推杆的非圆形断面内的针阀与活塞杆的中空部螺纹接合,通过在轴向上与推杆对接的弹簧,将压缩侧衰减阀向闭合方向推压该压缩侧衰减阀。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前叉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前叉的衰减力调整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2的上部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图2的下部结构的剖面图。图5表示盖子组装体、(A)是剖面图、(B)是顶视图。图6是表示活塞杆的剖面图。图7表示第1调整部、(A)是剖面图、(B)是端面图。图8是表示结合片的平面图。图9表示推杆、(A)是端面图、(B)是剖面图。图10是表示第2调整部的正视图。图11是表示内底座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针阀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推动片的顶视图。图14弹簧支架的剖面图。图15是表示阀压紧件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前叉10是将外管11配置在车身侧、将内管12配置在车轮侧的倒立型前叉,如图1、图2所示,通过固定在外管11的下端开口部内周上的导引套筒11A、以及固定在内管12的上端开口部外周上的导引套筒12A,将内管12自由滑动地插入外管11的内部。11B是油封、11C是防尘密封。盖子13以液体密封的方式螺纹固定在外管11的上端开口部,在外管11的外周上设置车身侧安装部件14A、14B。在内管12的下端开口部以液体密封的方式插入并螺纹固定车轴支架15来构成内管12的底部,在车轴支架15上设有车轴安装孔16。前叉10对由外管11的内周、内管12的外周和上述2个导引套筒11A、12A区分的环形油室17进行区分。前叉10在内管12的上端侧内周通过O形圈等以液体密封的方式设置隔壁部件19,通过隔壁部件19的杆导引部19A在下部区分出工作油室21、在上部区分出储油室22。在储油室22中下侧区域是油室22A、上侧区域是空气室22B。前叉10将安装在外管11上的活塞杆23自由滑动地插入在隔壁部件19的杆导引部19A中。具体地说,在螺纹固定在盖子13的中心部的下端部的安装轴环24上,螺纹固定中空活塞杆23,并用锁紧螺母24A将其固定。前叉10将与内管12的内周滑接的活塞26固定在活塞螺栓25上,并将上述油室21区分成收容活塞杆23的活塞杆侧油室21A、和不收容活塞杆23的活塞侧油室21B,上述活塞螺栓25螺纹固定在从隔壁部件19的杆导引部19A插入到内管12中的活塞杆23的前端部。活塞26由螺母27固定。前叉10通过设置在内管12上的油孔28使上述环形油室17常时与活塞杆侧油室21A连通。前叉10将上弹簧支架31与活塞26的朝向活塞侧油室21B的下端面对接,将下弹簧支架32配置在形成车轴支架15的内管12的底部,在上弹簧支架31和下弹簧支架32之间安装悬挂弹簧33。前叉10对车辆行进时前叉从路面受到的冲击力通过上述悬挂弹簧33的伸缩振动进行吸收。此时,前叉10将调整螺母35螺纹固定在调整螺栓34上,该调整螺栓34朝向外部地设置在与构成内管12的底部的车轴支架15的车轴安装孔16错开的位置(车轴安装孔16的附近),由设置在内管12内部的止转垫片36对调整螺母35进行止转,在内管底部的止转垫片36的下部配置滑块37,由滑块37对调整螺母35的外面进行滑动导引,通过垫片38将下弹簧支架32的背面支持在调整螺母35的前端部。通过从外部转动操作调整螺栓34,使被止转垫圈36止转的调整螺母35进行直线移动,并使调整螺母35在背面支持着的下弹簧支架32升降。由于将调整螺栓34朝向外部地设置在离开内管12的车轴安装孔16的位置,因而即使在前叉10没从车轴卸下的状态也能调整悬挂弹簧33的弹簧负荷。前叉10的活塞26具有衰减力产生装置40(参照图2)。衰减力产生装置40具有压缩侧流路41和伸长侧流路42(图中没有表示)。压缩侧流路41通过被阀挡块41B支持的压缩侧圆盘阀41A(压缩侧衰减阀)进行开关。伸缩侧流路42通过被阀挡块42B支持的伸缩侧圆盘阀42A(伸缩侧衰减阀)进行开关。另外,阀挡块41B、阀41A、活塞26、阀42A、阀挡块42B构成被插入固定在活塞螺栓25的阀组装体,并被螺纹固定在活塞螺栓25上的螺母27夹紧固定。衰减力产生装置40在盖子13的中心部设有在后面详细说明的衰减力调整装置40A,衰减力调整装置40A的针阀85插入活塞杆23的中空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叉的衰减力调整装置,将车轴侧的内管自由滑动地插入车身侧的外管,在上述内管的内周设置隔壁部件并将该隔壁部件的下部区分成工作油室、上部区分成储油室,将安装在上述外管侧的中空的活塞杆贯通上述隔壁部件,插入到上述工作油室内,并在该活塞杆的前端部设置在上述工作油室内滑动的活塞,通过活塞将上述内管的工作油室区分成活塞杆侧油室和活塞侧油室,并使这2个油室可以分别通过设置在活塞上的压缩侧流路和伸长侧流路连通,且在这2条流路的各自出口分别设置压缩侧衰减阀和伸长侧衰减阀,在活塞杆的中空部设置将活塞杆侧油室和活塞侧油室连通的旁路,并在该旁路设置针阀,前叉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杆的中空部设置在转动方向和轴向自由移动的非圆形断面的推杆,使推杆在转动方向移动的第1调整部和使推杆在轴向移动的第2调整部同轴配置在前叉的上部、且在推杆的延长线上,自由滑动地嵌入在推杆的非圆形断面内的针阀螺纹固定于活塞杆的中空部,通过在轴向与推杆对接的弹簧,向将该压缩侧衰减阀关闭的方向对该压缩侧衰减阀施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阳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