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丹参育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80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丹参育苗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左右两端卡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卡装顶盖,所述顶盖下表面中部填充有吸潮填充体,所述吸潮填充体内贯穿有加热管,所述床体内填充有沙土层,所述沙土层内埋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左端与右端均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连接加热管,所述砂土层上表面铺设有圈肥层;通过吸潮填充体对育苗床内挥发的水蒸气进行吸收,而后通过加热管进行加热,使得水蒸气沿加热管、导气管进入排气管中,而后通过排气管将水蒸气排放到沙土层中,而后水蒸气蔓延至圈肥层和土质层,为育苗提供水分的供给,同时通过日光灯进行光线的补给,实现稳定育苗的目的。

A Multifunctional Salvia Miltiorrhiza Breed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丹参育苗床
本技术涉及育苗床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丹参育苗床。
技术介绍
育苗床是进行种苗初步萌芽发育的装置,而一般的育苗床采用裸露式育苗,通过外界提供的阳光及水分进行育苗,一旦外部的阳光和水分受到影响,将会影响育苗效果,通过丹参的育苗属于种根育苗,一般的育苗方式会导致种根腐烂,致使育苗失败,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丹参育苗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丹参育苗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丹参育苗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左右两端卡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卡装顶盖,所述顶盖下表面中部填充有吸潮填充体,所述吸潮填充体内贯穿有加热管,所述床体内填充有砂土层,所述砂土层内埋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左端与右端均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连接加热管,所述砂土层上表面铺设有圈肥层,所述圈肥层上表面铺设有土质层,所述床体的下表面四角均匀分布有四个移动装置。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卡装行星轮减速器输入端,所述行星轮减速器的输出端卡装转座,所述转座上端一体成型有外螺筒,所述外螺筒外转动安装有限位筒,所述外螺筒内螺装有螺升筒,所述螺升筒内卡装有支柱,所述螺升筒的下端外缘一体成型有限位缘。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床腿,所述床腿下端卡装连接轴承外环缘,所述连接轴承的内环缘卡装有转架上端,所述转架下端转动安装有转轮。优选的,所述排气管外壁开有排气孔,且排气孔内卡装有滤网,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中部卡装有日光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吸潮填充体对育苗床内挥发的水蒸气进行吸收,而后通过加热管进行加热,使得水蒸气沿加热管、导气管进入排气管中,而后通过排气管将水蒸气排放到砂土层中,而后水蒸气蔓延至圈肥层和土质层,为育苗提供水分的供给,同时通过日光灯进行光线的补给,实现稳定育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体,2、顶盖,3、吸潮填充体,4、加热管,5、日光灯,6、导气管,7、升降装置,71、步进电机,72、行星轮减速器,73、转座,74、限位筒,75、螺升筒,76、支柱,77、限位缘,78、外螺筒,8、排气管,9、砂土层,10、圈肥层,11、土质层,12、移动装置121、床腿,122、转架,123、转轮,124、连接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丹参育苗床,包括床体1,为装置的主要承载结构,所述床体1的左右两端卡装有升降装置7,通过装置的工作,控制顶盖2的开启和关闭,所述升降装置7的上端卡装顶盖2,对床体1内的幼苗进行保护,所述顶盖2下表面中部填充有吸潮填充体3,采用硬质海绵为本质,将床体1中挥发的水蒸气进行吸纳存储,所述吸潮填充体3内贯穿有加热管4,连接外部控制电源,采用低温加热管,避免加热过程中烧损吸潮填充体,同时避免水蒸气温度过高,由排气管8排出后,对种根造成影响,所述床体1内填充有砂土层9,增加透气性与透水性,使得水蒸气能够轻易进入圈肥层10中,所述砂土层9内埋设有排气管8,将由加热管4及导气管6传导而来的水蒸气排放到砂土层9中,所述排气管8的左端与右端均连接有导气管6,实现管路的有效连接,所述导气管6连接加热管4,所述砂土层9上表面铺设有圈肥层10,为育苗提供肥料,所述圈肥层10上表面铺设有土质层11,为种根的种植提供基础,所述床体1的下表面四角均匀分布有四个移动装置12,方便育苗床的移动。具体而言,所述升降装置7包括步进电机71,连接外部控制电源,为装置的工作提供动力,所述步进电机71的输出端卡装行星轮减速器72输入端,采用常用的行星轮结构,将步进电机71输出的转速进行降速处理,所述行星轮减速器72的输出端卡装转座73,通过转动,带动外螺筒78进行转动,所述转座73上端一体成型有外螺筒78,通过与螺升筒75的螺纹配合,使得通过转动即可控制螺升筒75的升降,所述外螺筒78外转动安装有限位筒74,对螺升筒75进行限位,避免脱落及与外螺筒78发生同步装动,所述外螺筒78内螺装有螺升筒75,通过升降,带动支柱76进行升降移动,所述螺升筒75内卡装有支柱76,连接顶盖2,实现有效的推动效果,所述螺升筒75的下端外缘一体成型有限位缘77,配合限位筒74进行使用。具体而言,所述移动装置12包括床腿121,对床体1进行支撑,同时为下部结构提供安装基础,所述床腿121下端卡装连接轴承124外环缘,转动连接床腿121与转架122,所述连接轴承124的内环缘卡装有转架122上端,通过外力作用,进行转动角度的调节,所述转架122下端转动安装有转轮123,通过转动,使得装置方便进行移动。具体而言,所述排气管8外壁开有排气孔,且排气孔内卡装有滤网,保证水蒸气溢散的均匀性,所述顶盖2的下表面中部卡装有日光灯5,连接外部控制电源,为装置的工作提供光源支撑。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吸潮填充体3对育苗床内挥发的水蒸气进行吸收,而后通过加热管4在外部电源控制下进行加热,使得水蒸气沿加热管4、导气管6进入排气管8中,而后通过排气管8将水蒸气排放到砂土层9中,而后水蒸气蔓延至圈肥层10和土质层11中,为育苗提供水分的供给,同时通过日光灯5进行光线的补给,实现稳定育苗的目的,进行取苗时,通过控制升降装置7使得顶盖2进行开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丹参育苗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左右两端卡装有升降装置(7),所述升降装置(7)的上端卡装顶盖(2),所述顶盖(2)下表面中部填充有吸潮填充体(3),所述吸潮填充体(3)内贯穿有加热管(4),所述床体(1)内填充有砂土层(9),所述砂土层(9)内埋设有排气管(8),所述排气管(8)的左端与右端均连接有导气管(6),所述导气管(6)连接加热管(4),所述砂土层(9)上表面铺设有圈肥层(10),所述圈肥层(10)上表面铺设有土质层(11),所述床体(1)的下表面四角均匀分布有四个移动装置(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丹参育苗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左右两端卡装有升降装置(7),所述升降装置(7)的上端卡装顶盖(2),所述顶盖(2)下表面中部填充有吸潮填充体(3),所述吸潮填充体(3)内贯穿有加热管(4),所述床体(1)内填充有砂土层(9),所述砂土层(9)内埋设有排气管(8),所述排气管(8)的左端与右端均连接有导气管(6),所述导气管(6)连接加热管(4),所述砂土层(9)上表面铺设有圈肥层(10),所述圈肥层(10)上表面铺设有土质层(11),所述床体(1)的下表面四角均匀分布有四个移动装置(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丹参育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7)包括步进电机(71),所述步进电机(71)的输出端卡装行星轮减速器(72)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利宽李世高
申请(专利权)人:伊川县玉地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