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118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包括: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图层、金属载流条、接地金属带、PE热熔胶膜层、第一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第一隔离膜层、第二隔离膜层、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和增强材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结构简单,具有耐热性强,使用寿命长,发热稳定性强,抗拉伸强度高,抗撕裂强度高,低温柔性强,防水性强的特点。

A Graphene Far Infrared Heating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
本技术涉及碳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
技术介绍
电加热技术具有清洁能源、热转换效率高、铺装设计方便等显著优点,在现代建筑、采暖工程、装饰装修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传统的电加热技术效率低的缺点,发展低电阻、高导热性、高耐热稳定性的高性能炭基发热材料正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排列呈六角形网状结构的碳质新型的薄膜材料。单层石墨烯中的电子与空穴载流子迁移率有望在温度为下最大达到硅的100倍。石墨烯是已知材料中最薄最牢固坚硬的材料,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其在电子乃至加热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现有石墨烯远红外电热膜耐热性差,使用寿命短,发热稳定性差,抗拉伸强度低,抗撕裂强度低,低温柔性差,防水性差,易老化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开发了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克服现有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耐热性差,使用寿命短,发热稳定性差,抗拉伸强度低,抗撕裂强度低,低温柔性差,防水性差的缺陷,使其具有耐热性强,使用寿命长,发热稳定性强,抗拉伸强度高,抗撕裂强度高,低温柔性强,防水性强的特点。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图层、金属载流条、接地金属带、PE热熔胶膜层、第一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第一隔离膜层、第二隔离膜层、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和增强材料层,所述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涂层的一侧与所述金属载流条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涂层相对金属载流条的另一侧与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的另一侧覆有PE热熔胶膜层,所述PE热熔胶膜层相对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的另一侧与所述接地金属带的一侧相复合,所述接地金属带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所述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另一侧覆有所述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所述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相对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侧与所述增强材料层相复合,所述增强材料层相对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隔离膜层相复合,所述金属载流条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耐高温PET绝缘层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一耐高温PET绝缘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另一侧覆有所述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相对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侧覆有所述第一隔离膜层。优选的是,所述金属载流条为银条载流条,所述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和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均采用为高密度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优选的是,所述隔离膜层为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薄膜。优选的是,所述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涂层的厚度为0.3mm,所述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和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的厚度为0.1mm。优选的是,所述PE热熔胶膜层的厚度为0.3mm,所述第一隔离膜层、第二隔离膜层和增强材料层的厚度均为0.1mm。优选的是,所述接地金属带为金属铜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结构简单,具有耐热性强,使用寿命长,发热稳定性强,抗拉伸强度高,抗撕裂强度高,低温柔性强,防水性强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包括: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图层1、金属载流条2、接地金属带3、PE热熔胶膜层4、第一耐高温PET绝缘层5、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6、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7、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8、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9、第一隔离膜层10、第二隔离膜层11、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12、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13和增强材料层14,所述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涂层1的一侧与所述金属载流条2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涂层1相对金属载流条2的另一侧与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6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6的另一侧覆有PE热熔胶膜层4,所述PE热熔胶膜层4相对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6的另一侧与所述接地金属带3的一侧相复合,所述接地金属带3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7相复合,所述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7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12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12另一侧覆有所述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13,所述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13相对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12的另一侧与所述增强材料层14相复合,所述增强材料层14相对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12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隔离膜层11相复合,所述金属载流条2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耐高温PET绝缘层5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一耐高温PET绝缘层5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8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8另一侧覆有所述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9,所述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9相对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8的另一侧覆有所述第一隔离膜层10。所述金属载流条2为银条载流条,所述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8和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12均采用为高密度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所述第一隔离膜层10和第二隔离膜层11为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所述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涂层1的厚度为0.3mm,所述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9和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13的厚度为0.1mm。所述PE热熔胶膜层的厚度为0.3mm,所述第一隔离膜层10、第二隔离膜层11和增强材料层14的厚度均为0.1mm,所述接地金属带3为金属铜条。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图层、金属载流条、接地金属带、PE热熔胶膜层、第一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第一隔离膜层、第二隔离膜层、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和增强材料层,所述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涂层的一侧与所述金属载流条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涂层相对金属载流条的另一侧与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的另一侧覆有PE热熔胶膜层,所述PE热熔胶膜层相对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的另一侧与所述接地金属带的一侧相复合,所述接地金属带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所述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另一侧覆有所述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所述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相对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侧与所述增强材料层相复合,所述增强材料层相对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隔离膜层相复合,所述金属载流条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耐高温PET绝缘层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一耐高温PET绝缘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另一侧覆有所述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相对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隔离膜层相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图层、金属载流条、接地金属带、PE热熔胶膜层、第一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第一片状高分子基材、第一高分子胶粘剂层、第一隔离膜层、第二隔离膜层、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和增强材料层,所述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涂层的一侧与所述金属载流条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石墨烯增强远红外导电浆料涂层相对金属载流条的另一侧与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的另一侧覆有PE热熔胶膜层,所述PE热熔胶膜层相对第二耐高温PET绝缘层的另一侧与所述接地金属带的一侧相复合,所述接地金属带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所述第三耐高温PET绝缘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的一侧相复合,所述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另一侧覆有所述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所述第二高分子胶粘剂层相对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侧与所述增强材料层相复合,所述增强材料层相对第二片状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隔离膜层相复合,所述金属载流条的另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娜李昊伦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光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