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透视的电热层、包括其的可透视的电热装置及其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3822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11:35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透视的电热层,所述可透视的电热层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所述第一电热线条的宽度或者所述第二电热线条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电热线条和所述第二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为0.1~1。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可透视的电热层的可透视的电热装置。本申请还涉及如上的所述的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用于制造生活用品、艺术品、健康理疗设备、工程建筑或军事训练设备中的应用。本申请的电热层发热均匀,电热层导电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具有良好的透视效果。此外,本申请的可透视的电热层制作方便,且制作成本较低。

A perspective electric heating layer, including its perspective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透视的电热层、包括其的可透视的电热装置及其应用
本申请涉及电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可透视的电热层、包括该可透视的电热层的可透视的电热装置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电加热产品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加热产品包括电热毯,电吹风,电热膜,电热地暖等。因为传统的电加热产品通常采用金属电热丝、碳纤维电热丝或电热片等作为热源,所以传统的电加热产品无法产生可透视的效果。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石墨烯薄膜电热膜采用CVD方法制作的单层或双层石墨烯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电热效果。例如,中国专利CN201520716872.8披露的石墨烯薄膜透明度高达96%。但是在现阶段由于技术限制,高透明度石墨烯价格昂贵,难以实现廉价量产,并快速被市场认可。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制备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可透视的电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发热均匀且可透视的电热层。具体来说,本申请通过调节电热层中电热线条的宽度与电热线条之间间隙宽度的比例,可实现可透视效果。本申请之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可透视的电热层的可透视的电热装置。本申请之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的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用于制造生活用品、艺术品、健康理疗设备、工程建筑或军事训练设备中的应用。为了实现本申请之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在第一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透视的电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透视的电热层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其中所述第一电热线条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电热线条和所述第二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为0.1~1,优选地为0.1~0.5;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电热线条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电热线条和所述第二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为0.1~1,优选地为0.1~0.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所述第二电热线条呈网纹状镂空结构分布和/或相互平行的条纹状结构分布。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的宽度小于等于1mm。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等于10mm。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优选为0.1~1mm。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的的材质包括石墨、导电炭黑、碳晶、纳米碳管、碳纤维、石墨烯或富勒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层通过涂布、印刷、电镀、金属刻蚀或蒸镀中的一种或多种工艺制备得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透视的电热层还包括相互平行的至少两条汇流条,所述相互平行的至少两条汇流条分别设置在所述可透视的电热层相对的两端,且固定覆盖在所述可透视的电热层的电热线条之上。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被汇流条覆盖的区域中,电热线条之间没有间隙。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被汇流条覆盖的区域中电热线条的宽度与相邻两条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不小于没有被汇流条覆盖的区域中电热线条的宽度与相邻两条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在第二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透视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可透视的电热层以及透明保护层;其中所述透明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可透视的电热层的至少一侧;以及其中所述第一电热线条和所述第二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与所述透明保护层厚度之比小于等于1。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保护层的厚度小于等于5mm,更优选的为0.05~0.2mm。在第三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可透视电热装置用于制造生活用品、艺术品、健康理疗设备、工程建筑或军事训练设备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电热层发热均匀,电热层导电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具有良好的透视效果。此外,本申请的可透视的电热层制作方便,且制作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1中可透视的电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透视效果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分布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透视效果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分布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可透视的电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3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3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透视效果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3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分布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4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透视效果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4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分布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5中可透视的电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5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透视效果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5中可透视的电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分布示意图;图16为对比例1中的电热装置的透视效果示意图;图17为对比例1中的电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分布示意图。在附图中,1为条纹状结构电热层,2为汇流条,3为网纹状镂空结构电热层,4为PET膜,5为PI膜,6为PEN膜。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作定义,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
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列举的所有的从最低值到最高值之间的数值,是指当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相差两个单位以上时,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以一个单位为增量得到的所有数值。以下将结合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过程中,为了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本说明书不可能对实际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均作详尽的描述。在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和替换,所得实施方式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传统的电热产品采用金属电热丝、碳纤维电热丝或电热片等作为热源,通常难以实现可透视的效果。本申请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均匀且可透视的电热层。具体来说,本申请通过调节电热层中电热线条的宽度与电热线条之间间隙宽度的比例,可实现可透视效果。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透视的电热层,所述电热层包括呈网纹状镂空结构和/或条纹状结构分布的至少两条电热线条,所述电热线条的宽度与相邻两条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为0.1~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电热线条部分本身是不透明的,但是透过网纹状镂空和/或条纹状构造间的空隙部分可以看到电热层背后的物体,通过人脑内部的自动画面补充,达到透视之目的。但是当电热线条宽度比间隙宽度更宽的时候,电热线条有明显的遮挡效果,人脑难以进行画面补充。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反复摸索和实验,令人惊讶地发现当电热线条与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为0.1~1时,所得电热层具有良好的透视效果。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线条的宽度与相邻两条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为0.1~0.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线条宽度小于等于1mm。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线条宽度小于等于0.2mm。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透视的电热层中所有电热线条的宽度相同。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透视的电热层各电热线条的宽度不相同。当电热线条过宽时,电热线条有明显的遮挡效果,人脑难以进行画面补充。在一种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透视的电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透视的电热层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其中所述第一电热线条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电热线条和所述第二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为0.1~1,优选地为0.1~0.5;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电热线条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电热线条和所述第二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为0.1~1,优选地为0.1~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透视的电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透视的电热层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其中所述第一电热线条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电热线条和所述第二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为0.1~1,优选地为0.1~0.5;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电热线条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电热线条和所述第二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之比为0.1~1,优选地为0.1~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透视的电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呈网纹状镂空结构分布和/或相互平行的条纹状结构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透视的电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的宽度小于等于1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透视的电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为0.1~1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透视的电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电热线条和第二电热线条的材质包括石墨、导电炭黑、碳晶、纳米碳管、碳纤维、石墨烯或富勒烯中的一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透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祯琪刘兆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