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用后支架及串激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02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用后支架及串激电机,包括:后端板、后侧板、后斜板以及连接板;所述后侧板设置有两块并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后端板的两端且位于所述后端板的同侧布置;所述后斜板连接于所述后侧板远离所述后端板的一端并朝向所述后侧板的外侧倾斜,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后斜板远离所述后侧板的一端并平行于所述后端板布置,所述连接板用于供电机的定子铁芯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牢固、外围宽度更小的效果,以便部分伸入风扇扇叶等其他类似部件的内部,从而间接减小整个电器的体积。

Rear bracket and series motor for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用后支架及串激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用后支架及串激电机。
技术介绍
串激电机主要由定子、转子及支架三部分组成,定子是电动机静止不动的部分,是电机的核心组件之一,定子由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二部分组成,支架则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定子铁芯固定于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103501090A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串激电机包括:定子组件10、可相对定子组件10转动的转子组件20、顶盖30、基座40及碳刷50,所述顶盖30(又称之为后支架)和基座40(又称之为前支架)分别上下固定于所述定子组件10上,所述转子组件20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30和基座40枢接,所述碳刷50装设于基座40上并与定子组件10的下端接触。该串激电机应用于小型电器内时,如吹风机或电风扇等,需要将风扇扇叶装配于转子组件20上,如公开号为CN20650750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连接稳固的吹风机,包括带有手柄的外壳,外壳内包裹有吹风机前筒,其后端抵靠有吹风机后筒,吹风机后筒内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向前延伸形成卡爪,还设有卡板组件,卡板组件包括十字交叉插接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其前部抵靠在吹风机前筒的内壁上,其后部插接在卡爪上,在其后部均设有U形开口;在安装座内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一端连接有风扇叶片,电机的另一端伸入到卡板的U形开口中,在每块卡板的U形开口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凸块,在电机的上设有四个与凸块相适配的凹槽。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其说明附图可知,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串激电机的后支架(顶盖30)都是图中结构,这种结构设计的后支架外围宽度较宽,因此在安装风扇扇叶或者其他类似的被驱动零部件时,较宽的后支架会对于风扇扇叶具有隔挡作用,以致于后支架无法伸入风扇扇叶的内部,间接导致电器的体型变大,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电机用后支架,具有结构牢固、外围宽度更小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机用后支架,包括:后端板、后侧板、后斜板以及连接板;所述后侧板设置有两块并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后端板的两端且位于所述后端板的同侧布置;所述后斜板连接于所述后侧板远离所述后端板的一端并朝向所述后侧板的外侧倾斜,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后斜板远离所述后侧板的一端并平行于所述后端板布置,所述连接板用于供电机的定子铁芯固定安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原有后支架的基础上,增加了后斜板的设计,以使两块后侧板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减小了整个电机用后支架的外围宽度,在与风扇扇叶等其他类似部件相装配的过程中,后端板连同间距较小的两块后侧板一起可以伸入风扇扇叶等其他类似部件的内部,以间接减小相应电器的体积,该结构设计的电机用后支架不仅结构牢固,而且制作简单、安装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后斜板之间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冲压成型有向内凹陷的加强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槽的设计可以使得后侧板和后斜板之间的连接处结构更加牢固,两者间的倾斜角度不易受挤压力而改变,以增强该电机用后支架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槽呈腰圆形状且其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后端板的端沿,所述加强槽均分为两部分且分别位于所述后侧板、所述后斜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设计的加强槽更长以覆盖至后侧板、后斜板上,从而后侧板、后斜板的结构强度也因加强槽的存在而结构强度更高,后侧板、后斜板均不易受力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后斜板处冲压成型有若干个向内凹陷的第一凹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点的设计可以使连接板的结构更加牢固,从而连接板不易受力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端板上冲压成型有多个向内凹陷的第二凹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凹点的设计可以使后端板的结构更加牢固,从而后端板不易受力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的边角处倒有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该电机用后支架组装于电机上的过程中,圆角可以防止连接板的边角伤人,更加安全,间接加快了组装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该电机用后支架由一块不锈钢板冲压弯曲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板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且一体冲压成型的电机用后支架不易破损,延长了该电机用后支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串激电机,具有结构牢固、外围宽度更小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串激电机,包括:如上述的电机用后支架、定子铁芯、螺丝以及前支架;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供所述螺丝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定子铁芯设置有供所述螺丝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前支架设有供所述螺丝螺纹装配的螺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电机用后支架具有上述诸多优势的基础上,该串激电机同样具有上述优势,即:结构牢固、外围宽度更小;而且将螺丝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并螺纹装配于螺纹孔中,可以将定子铁芯牢固的锁紧于电机用后支架和前支架之间,结构比较稳定牢固,而且组装简单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其一,在原有后支架的基础上,增加了后斜板的设计,以使两块后侧板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减小了整个电机用后支架的外围宽度,在与风扇扇叶等其他类似部件相装配的过程中,后端板连同间距较小的两块后侧板一起可以伸入风扇扇叶等其他类似部件的内部,以间接减小相应电器的体积,该结构设计的电机用后支架不仅结构牢固,而且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其二,将螺丝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并螺纹装配于螺纹孔中,可以将定子铁芯牢固的锁紧于电机用后支架和前支架之间,结构比较稳定牢固,而且组装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机用后支架、定子铁芯、螺丝、前支架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螺丝;2、定子铁芯;21、第二通孔;3、前支架;31、螺纹孔;4、电机用后支架;41、后端板;411、第二凹点;42、后侧板;43、后斜板;44、连接板;441、第一凹点;442、圆角;443、第一通孔;45、加强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机用后支架,包括:后端板41、后侧板42、后斜板43以及连接板44。该电机用后支架4由一块不锈钢板冲压弯曲成型,不锈钢板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且一体冲压成型的电机用后支架4不易破损,延长了该电机用后支架4的使用寿命。后端板41上冲压成型有四个向内凹陷的第二凹点411,四个第二凹点411位于矩形的四角布置,第二凹点411的设计可以使后端板41的结构更加牢固,从而后端板41不易受力变形。后侧板42设置有两块并分别垂直连接于后端板41的两端且位于后端板41的同侧布置;后斜板43连接于后侧板42远离后端板41的一端并朝向后侧板42的外侧倾斜,连接板44连接于后斜板43远离后侧板42的一端并平行于后端板41布置,连接板44用于供电机的定子铁芯2(结合图2中所示)固定安装。后侧板42和后斜板43之间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冲压成型有向内凹陷的加强槽45,加强槽45的设计可以使得后侧板42和后斜板43之间的连接处结构更加牢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用后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端板(41)、后侧板(42)、后斜板(43)以及连接板(44);所述后侧板(42)设置有两块并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后端板(41)的两端且位于所述后端板(41)的同侧布置;所述后斜板(43)连接于所述后侧板(42)远离所述后端板(41)的一端并朝向所述后侧板(42)的外侧倾斜,所述连接板(44)连接于所述后斜板(43)远离所述后侧板(42)的一端并平行于所述后端板(41)布置,所述连接板(44)用于供电机的定子铁芯(2)固定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用后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端板(41)、后侧板(42)、后斜板(43)以及连接板(44);所述后侧板(42)设置有两块并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后端板(41)的两端且位于所述后端板(41)的同侧布置;所述后斜板(43)连接于所述后侧板(42)远离所述后端板(41)的一端并朝向所述后侧板(42)的外侧倾斜,所述连接板(44)连接于所述后斜板(43)远离所述后侧板(42)的一端并平行于所述后端板(41)布置,所述连接板(44)用于供电机的定子铁芯(2)固定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42)和所述后斜板(43)之间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冲压成型有向内凹陷的加强槽(4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用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槽(45)呈腰圆形状且其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后端板(41)的端沿,所述加强槽(45)均分为两部分且分别位于所述后侧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庆张小波卿上清
申请(专利权)人:银图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